太極拳運動關鍵在於調心

  太極養生和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觀的治療是一個道理,通過長期練習太極 調節人的五臟六腑,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很多亞健康狀態和有慢性疾病的人將會進入健康狀態,這種鍛鍊方式是身心合一的有氧運動,對身體有百益而無一害。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在小樹林裡練習太極拳人的意識和身體運動相一致,邊跑步邊聽音樂,人的意識在音樂上,身心沒有合一。太極拳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養分的吸收,是真正的有氧運動。”徐耀錕表示,人處於亞健康的各種不適,通過悉心學習太極拳都能消除。“像女性的痛經,有的年輕女孩子夏天愛吃冷飲,冬天天冷還穿薄薄的裙子,這些都會導致痛經。如果堅持練習太極拳,幾個月之後痛經症狀就會緩解甚至消失。人體的經絡通了,血液流通順暢了,人的各種疼痛自然就會消失。”


  江女士學完太極拳身心狀態調整得非常好。“小時候身體差,藥罐子,長大後面板過敏,老愛眩暈,現在練完太極108式這些症狀消失了。”“太極拳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我們現代人要加倍珍惜它。長期練習太極拳的人,器官的自愈能力很強,像輕度糖尿病患者,可以練習太極拳,身上的毒素在經絡通暢後排出,不用吃藥身體就可以痊癒。”

  太極拳無論是調身還是調心,都有很大好處。徐耀錕表示,“太極拳的訣竅之一在於調心,現代人好多疾病是心態造成的。有的人性子急,一下就想把太極學會,這就需要改改他的急性子,慢慢讓手腳協調一致,練習到動作到位時再往下教。"寧靜致遠,靜能生慧"這些都能在太極拳裡體驗到。靜下來慢下來是太極的精髓,也是養生的精髓”。

  延伸閱讀:

  太極拳的調身和調息

  一、太極拳的調身

  太極拳的所有外部運動,或站樁練功,或行拳走架都可以說在完成“調身”。站樁為靜態調身,練功為區域性或部分調身,行拳走架為全面綜合調身。所以,陳式太極拳名家陳鑫指出;打拳原是備身法。

  太極拳起勢之前自然靜站,頭正身直,全身放鬆,虛領頂勁,兩眼平視,下顎微收,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斂臀鬆腰,坐胯曲膝,兩手自然下垂體側;又有空胸實腹,氣沉丹田,舌貼上顎,會陰微收。太極拳總的身法原則是:中正,自然。

  那麼,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根據拳式招術的需要,或虛或實,或開或合,或俯或仰,或前進或後退,或左顧或右盼,身法雖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但與手腳動作配合,始終支撐八面,內勁平衡,身法始終不失中正自然。即便身體傾斜,也要求斜中寓正。

  調整中正的身法關鍵要抓住兩點:一是保持百會穴與會陰穴上下一條線;二是兩胯要鬆坐。

  二、太極拳的調息

  調息就是指調整呼吸,一呼一吸為一息,調息是調氣、煉氣的一種方法。

  太極拳訓練中也是要調整呼吸呼吸的,總的要求呼吸要悠深慢長,即深長呼吸,以適應太極拳緩慢的執行風格,也有利於靜心。

  太極拳功法、拳法、推手法的訓練中主要有兩種調息法;一種為自然呼吸,另一種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以逆呼吸為主,即意在丹田的情況下,吸氣時收腹提肛,呼氣時腹部外凸。

  一般情況,練靜功時多用自然呼吸,行功走架、推手發放時多用腹式逆呼吸法;初始習練太極拳時更多主張自然呼吸法,有一定的基礎後,再逐漸配合呼吸,用腹式逆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