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青少年應當學法、守法,在法律的規則內處理相互的關係,懂得依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法制手抄報你會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法律手抄報的圖片

>

  法律手抄報圖***1***

  法律手抄報圖***2***

  法律手抄報圖***3***

  法律手抄報圖***4***

  法律手抄報圖***5***

  法律手抄報圖***6***

  法律手抄報的資料

  一、法制小故事

  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遊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咖裡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麼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揹著書包直奔網咖,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咖,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週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法庭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行執行。

  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藉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準備好的菜刀,大聲宣佈:“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

  二、法律知識宣傳資料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刑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刑法是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也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廣義刑法是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所有法律規範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規範。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標誌著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的正式誕生。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全面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這是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

  2.刑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第3條至第5條規定了三項基本原則,即刑罰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1***刑罰法定原則

  刑罰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受處罰”。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3***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三、法律名人名言

  1*** 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2*** 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美***《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

  3*** 美國人生活中最顯著而又有益的事情莫過於對法律的廣泛研究了。——法國法官托克維爾

  4*** 救濟走在權利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利。——英美法諺

  5*** 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秩序。——凱爾森***美***《法律和國家概論》

  6*** 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援從這個意義出發,公信力的喪失就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馬丁

  7*** 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傅玄***晉***《傅子·法刑》

  8*** 法律的調整物件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係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互動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互動行為,就沒有社會關係。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係的調整。——張文顯

  9*** 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佔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馬克思

  10*** 全部歷史就是利益的鬥爭,而法是那些佔了上風的利益的權威性的表現。——拉布里奧拉***意***《關於歷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