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從小讀書的好習慣,品味閱讀帶來的樂趣,做讀書手抄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小編給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參考圖片***1***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參考圖片***2***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參考圖片***3***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參考圖片***4***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參考圖片***5***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關於名人讀書的小故事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凶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二、讀書使我快樂

  讀書不僅使人收穫知識和智慧,更能收穫快樂。孟德斯鳩***法國啟蒙思想家***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孫中山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存。” 鄭成功說:“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在古代中國,人們會將讀書和精神修養、人格提升聯絡起來。將讀書看成是一種優雅的人生姿態。這樣的傳統在當下社會顯得比較脆弱。如今,大眾媒介傳遞的海量資訊正不斷充斥著我們的大腦,現代都市的生活高壓讓我們“無暇”讀書,應試教育體制下催生出越來越多功利性的閱讀——學生為通過考試而讀書,成人為應付工作而讀書,都使我們越來越遠離讀書的快樂。

  只有關乎心靈的讀書才能將“閱讀”變“悅讀”!選讀那些與己有緣且能陶冶性情的好書就好比是結交了一個良師益友、遇到了人生的知音。整個身心全方位地浸潤在書的世界裡,能擴充套件有限人生的無限視野,生活狀態在其中悄然調整,輕鬆愉快的體驗不斷湧現!

  參加此次活動,使我深刻認識到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重要性,閱讀是成長的基石,以後我會通過老師所推薦的各種有效地方式督促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通過讀書使孩子收穫更多的知識和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