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指導黑板報素材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為一定的心理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指導黑板報,希望對大家有用。

  心理健康指導黑板報欣賞

>

  心理健康指導黑板報相關資料1

  1*** 記憶我可以忘掉,但我的記性就是很好。

  2*** 表白的作用是捅破一層窗戶紙,而你現在面對的是要拆掉一堵牆。

  3*** 土壤越豐富,耕耘的失敗就越不可原諒。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4*** 學習去變得缺德吧,從你舊生命的灰燼上,建立起一個新的自我。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5*** 只有一種責任,成為你的存在的責任。要堅強,不然,你將永遠利用他人來作為你本身的放大。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6*** 為了茁壯成長,你必須先把你的根部深深地穿進虛無之中,並且學會去面對你最寂寥的孤獨。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7*** 毀掉婚姻總好過被它所毀。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8*** 孤獨只存在於孤獨之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9*** 成為自己的存在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10*** 提供一個安歇之處給一位受苦朋友,不過要注意,這個安歇之處只能是一張硬床或簡陋的吊床。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11*** 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我們只是利用他人作為對抗孤立的一面擋箭牌而已。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12*** 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13*** 或許症狀是意義的信差,而且,只有在它們的意義獲得理解後,症狀才會消失。 ——歐文·亞隆 《當尼采哭泣》

  14*** 沒有人可以無私到忘記自私.

  15*** 熟人對你以後的評價簡單得很:“撈不撈得吃,吃得香不香,嫁不嫁得好”。誰管你夢想是當作家還是王八。

  16*** 裝快樂是表示不了不傷心的,只有表現出有一點點難過,才能表示出不傷心。

  17*** 三個人所傳的謠言與三個人所說的事實給人的可信度一樣。

  18*** 嫉妒讓我們看清自己,自己的敵意,自己丑惡的企圖心和自己“所應得”的。 ——帕魯爾·賽加爾 《嫉妒的頌歌》

  19*** 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敗,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失敗。——亨·奧斯汀

  20*** 心理上產生惟我獨尊的態度,這無論對個人對社會都是有害的。——愛因斯坦

  心理健康指導黑板報相關資料2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

  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