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重陽節黑板報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重陽節就是要揚尊老中華之風,護老人合法權益。那麼關於重陽節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重陽節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

>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1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2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3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1: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矇昧的古人對火總有莫名的恐懼,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並認為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2:

  1、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2、養老敬老愛老助老

  3、重視老齡問題,提高社會意識

  4、老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發展

  5、樹敬老之,促社會文明

  6、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7、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和諧社會

  8、老年人的經驗和知識是社會的寶貴財富

  9、重視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

  10、加強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

  11、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12、老齡事業快速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13、敬老傳統,代代相傳

  14、給老年人溫暖和親情

  15、踐行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社會

  16、落實老年優待政策,保障老人合法權益

  17、營造健康老齡化的社會環境

  18、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19、尊老,敬老,養老,愛老,助老

  20、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