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擺地攤的創業故事

  他做過消防員,經營過家電,成為當時嘉興市區最有影響力的家電銷售商,他還創辦了辦公傢俱公司,如今又涉足水族行業的經營……他只是一個初中畢業生,在創業路上,他是非專業的,可以說,每一步,他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從事每一個行業,他都能在其中闖出一片天,成為行業內響噹噹的人物。想知道更多詳細的內容,請看下文,小編將為您作詳細的解答。

  他的名字叫潘林軍,1977年出生的他,初中畢業第二年就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消防兵。他說,三年的消防員生涯,是他這一生最引以為榮的。三年中,他從一名總拖後腿的新兵成長為嘉興市消防兵大比武六項全能優秀和單槓第二名的“尖子兵”;三年中,他參與救火446次,獲得過部隊多個嘉獎,還是嘉興日報社的特約通訊員。他說,消防生涯的磨礪為他日後創業打下了堅實的精神基礎,他堅信:創業就像挖井,只要你肯堅持,總能喝到水。

  他的創業之路極富傳奇色彩,他的人生信條足以成為創業青年的楷模,帶著一份好奇,記者採訪了他。

  從擺地攤到行業佼佼者

  僅用了兩年時間

  因為初中畢業後在姐姐的家電銷售店裡做過營業員,退伍後,潘林軍想重操舊業。他本想獨立開店,但看到姐姐的銷售不景氣,滯銷非常嚴重,在家人的勸說下,他答應幫姐姐一起做。

  家電滯銷怎麼辦?看到建國路上正在開展銷會,潘林軍跟姐姐也一頭紮了進去。嗓子幹了,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啞了,繼續吆喝;白天擺地攤,晚上就在店裡修理有小問題的小家電。整整7天,沒有吃好喝好睡好過,但大部分庫存就這樣銷掉了。

  家電銷售逐步走出困境,機遇又來了。1999年1月,市區規模化的家電市場在建國路上建成了,潘林軍和姐姐一商量,決定大膽嘗試,租下一間商鋪,經營電視機、家庭影院等家電,代理多個品牌。

  生意越來越好,一間門面變成兩間,兩間變成五間,短短兩年時間,潘林軍幫姐姐經營的店成了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然而,市場如戰場,風雲變幻就在瞬間,國美、蘇寧、永樂陸續進駐嘉興市場,小打小鬧難成規模的家電銷售店慢慢淡出了……

  5000元起家

  開創辦公傢俱新天地

  如果說,幫姐姐一起經營的家電銷售還體現不出他的創業智慧,那麼,5000元起家,獨資創辦起辦公傢俱銷售公司,應該足以證明他的才能了。

  2003年11月,獨具慧眼的潘林軍看到一些開發區的新廠、新公司很多,而經營辦公傢俱銷售的公司卻很少。潘林軍想,為什麼不直接上門推銷,採取量身定做的方式呢,如此,定能開啟一個廣闊的市場。儘管對辦公傢俱一竅不通,但精於銷售的他,還是堅定地踏出了這一步。

  機,剩下1000多元就是他全部的創業資金。一家一家企事業單位跑,一個一個地打電話、發傳真,很多時候還要吃閉門羹,甚至連廠門都不讓進,見了老闆,還要察言觀色,“伺候”不好,就有被轟出去的危險。

  “當時,不像現在有汽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手拿一個公文包,出門都是靠公交,一天也跑不了幾家單位,很辛苦!”潘林軍說,他心態很好,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更不會因為受冷遇而退縮,而且,家電銷售的經驗練就了他一張能說會道的嘴皮子,派上了大用場。

  因為那份韌勁,潘林軍終於有了第一筆單子。有單子了,有利潤了,為了拓展銷售渠道,加快辦事效率,拿著賺來的第一筆近3萬塊錢,再加上貸款,他終於買下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奧拓。

  車子雖小,但路子更寬了。潘林軍說:“生意不會自己送上門來,只有不斷奔波在路上,才會有希望出現。”看到行業的樂觀前景,2004年6月,潘林軍租下了一間寫字樓,成立了辦公傢俱銷售公司。公司走上正軌之後,銷售業績大幅提高,他成了嘉興地區辦公傢俱銷售行業裡炙手可熱的人物。

  一切順理成章之後,致富就在剎那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07年,潘林軍急流勇退,瞬間消失於辦公傢俱行業。很多人都不理解,按理說,闖出這片天空不容易,怎麼說放棄就放棄呢?

  潘林軍說,畢竟自己才初中畢業,缺少管理經驗,公司大了,員工越來越多,但很多事他還習慣於親力親為,接工程、出圖紙、做投標書、各項應酬……讓他身心疲憊。而恰在此時,又一個行業深深吸引了他,再加上家庭內部的分歧,使他在事業到達頂峰之時選擇了淡出。潘林軍說,至今,還有一些辦公傢俱的加工企業打來問詢電話:怎麼這麼久不來廠裡了?為啥不做傢俱了?

  出道因“水”,如今依然在“水”中

  在做辦公傢俱期間,到客戶公司時,潘林軍經常能看到觀賞魚,很漂亮。客戶說:“養魚利風水,可以陶冶情操,調整心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潘林軍心想,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裡也弄幾條養養呢?但奇怪的是,別人家的魚養得好,自己養起來,怎麼養都養不活。生性不服輸的他,開始認真鑽研起來,終於把魚養活了。可魚活了,水裡的草卻死了。走花鳥市場向養魚人請教,終於,魚和草都活了。

  這種“成功”的喜悅,讓他對養魚產生了興趣,甚至達到了一種如痴如醉的程度,家裡放了5只魚缸,不夠,還打算把客廳變成魚池……家裡人看不下去了,說,你這樣,還不如自己去開一個水族館。

  正陷於辦公傢俱公司的辛勞而無法脫身,一語驚醒夢中人,潘林軍開始向著人生的又一目標發起進攻。

  情,選門面進行裝修,購買相關專業書籍學習閱讀,2008年4月,他的水族館建起來了。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開業僅僅兩個月,他的觀賞魚“全軍覆沒”,損失慘重。他向同行前輩請教,才明白家庭養魚和開店經營完全是兩碼事,養的魚種類多了,細菌性交叉感染引發了這起“杯具”。

  因為剛起步,加上自己的養魚功夫還處在半知半解中,生意顯得格外慘淡,第一年就虧了幾十萬元。但消防兵那種不服輸的精神,總能在他最失意的時候幫他走出困境。

  改進設施,調整品牌,改變經營思路,強化養魚知識和各項實踐……一系列的調整與改革,水族館的名聲終於在嘉興地區漸漸亮起來。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事實正是如此,令他虧損的是因為魚,最終使他翻身的也是魚。有一種高階“風水魚”——紅金龍,一條的進價就需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其他水族館一般每次只會進幾條,潘林軍則一下子引進了上百條,訊息不脛而走,慕名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第二年上半年,水族店即擺脫了每天虧本經營的狀況,下半年便實現了贏利。

  潘林軍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瞅準紅金龍魚,一擊即中,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他的水族館從此名聲在外。潘林軍總結說,玩紅金龍魚的,基本都是那些高階消費人群,他們有實力,消費得起,他們知道你有高品質資源,有紮實的技術,有優質的服務,客源自然就會增多。“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做事得先做人,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客戶。”潘林軍說,有時客戶半夜一個電話,即使你在睡夢中,也得撐起眼皮好好解答,客戶解決不了的,再累也要驅車前往幫忙解決,這就是“生意經”。

  如今,潘林軍已經擁有水族行業數個一線品牌的嘉興總代理權,兩個門店,產品不僅在嘉興開啟銷路,還遠銷到寧波、杭州、上海、江蘇……成了江浙一帶行業內數一數二的水族業龍頭商家。

  潘林軍一直感嘆:當初消防員救火,和水打交道,如今從事水族生意,還和水打交道,走了一圈,發現依然在起點。“人生就是這麼有意思啊!”

  整整12年,歷經3個行業,3個行業又幾乎毫不相干,但他都能如魚得水,靠的是什麼?他說,這離不開自己的消防員生涯,消防兵出身的他,練就一身本領和過人膽識,在事業的道路上,他如當年挺進火場一般,雖有風險,但總能漂亮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