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分析

  四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工作已經結束,接下來老師們就要進行期末考試分析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案例1

  本學期,我接了本校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學期過去了學生基本上適應了我的教學方式,本班大部分學生語文基礎較好,但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由於本套試題中含有以前的閱讀原題,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也比較理想。在此對考試成績進行分析,以利於今後的教學,現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如下:

  一、考試基本情況

  參考人數69人***其中2人為智障,不參與期末考核***,總得分4837分,平均得分72.19分,及格57人,及格率約為85%,優生人數36,優生率約為52%。

  二、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題型多樣,題量適中,難度適宜,覆蓋面較廣。試卷緊扣語文訓練基礎知識、閱讀、作文,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書寫習慣進行考察。試卷滿分100分,其中語基部分及閱讀共70分,作文30分。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試卷答題中可以看出:字、詞、句基本功不夠到位,同音、形近字不能正確辨析,該掌握的基本句型也容易出錯,對要背誦的部分學生不能準確記憶。

  案例2

  一、卷面分析:

  從卷子的題型上看,以學生髮展為本,命題注意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這次測試的涉及面較廣,內容也較豐富。分別從拼音、字、詞、句,以及段和文章的內容、積累、感悟等各方面全面檢測了學生的語文水平。

  學生完成較好的有這幾個方面:

  1、拼音、字、詞方面大部分學生還是掌握地比較好,由此看出學生的基本功還是比較紮實的。

  2、在選擇正確字義,按要求寫句子、我會根據課文內容填空這些題型上,大部分學生也能聯絡上下文,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進行作答,能很好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進行答題,說明了孩子們在本學期的學習是有所收穫的。

  3、在理解感悟方面,“據說一詞能不能去掉,為什麼”?“天長地久這一詞,我能體會到什麼?”這樣的開放型的題目上,大部分學生都完成的很好,能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個性化的語言,回答得較全面。由此看出,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們注重了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們回答問題的開放性和個性化。

  但存在著問題,也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

  1、從試卷反映出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速度慢,有一部分學生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部題目,造成了空題、漏題的現象,造成了失分。一部分學生答題時比較粗心大意,審題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的能力還不強。

  2、從試卷上反映出部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感悟能力還不強,不能聯絡上下文進行很好地理解段的內容,所以在“這段話寫了什麼”“話在文中具體指什麼”這樣概括性理解性的題目上,不少學生不懂地抓住重點詞來進行答題,造成失分。

  3、對於比喻句的掌握,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差。反映在第五大題的第四小題上,學生沒能弄明白打比方是什麼意思,不能用上恰當的比喻,把句子寫生動,有的同學甚至空在那裡,造成失分。反映出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還不強

  4、從試卷上反映出部分學生的知識面還很狹窄,缺乏積累和感悟,功底不紮實。如“第七大題是要求學生寫出廣告牌上店家要表達的意思和行人笑的原因。許多學生讀不出“絕對牛皮”的雙關意思,完成不好,失分較多。

  5、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準確,不深刻,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反映出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不紮實。

  6、從試卷上反映出部分學生習作能力有待提高,這些學生審題能力不強,不能抓住“題眼”

  來展開敘述,,表達能力差,亂寫一氣,有的同學出現甚至幾十個字的作文。

  二、改進措施

  1、培養嚴謹求實的閱讀習慣是當務之急。

  從某種意義上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效果。當學生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必定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磨刀不誤砍菜刀”的關係。應要求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要學會認真閱讀,邊讀邊想,並學會作批註,寫自己的感受,更應要求學生在課外要多讀多練,並注意閱讀的速度,養成快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

  2、積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不可關閉的視窗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注重課內外的結合,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豐富課外知識,幫助學生為斷積累,擴大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還要幫助學生課外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對名句、名段要指導學生咀嚼、賞析、品味,熟讀、背誦。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的認識積累和閱讀的關係,大膽引導學生在課上、在課外進行知識積累。

  3、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力度

  重視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之間的融合和轉化,如近義詞、反義詞,四字詞語,以及比喻句,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等等的基礎訓練,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牢固地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

  4、注重語言實踐的體驗

  要注意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創新實踐能力。要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紮實有效地開展語言文字訓練,加強學生平時的語言實踐,要注意創設情景,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5、重視語文教學的體驗性

  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不僅注重對文章的感悟,還要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有疑才有思,逐步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能回答問題。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聯絡、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

  案例3

  一、試題分析 1試卷題型 這次四年級的語文試題共100分,十大題,基本上是十個題型:有規範書寫漢字、看拼音寫詞語、按要求寫成語、音和詞和關聯詞語的運用、判斷說法、按要求寫句子、按課文內容填空、口語交際、閱讀和作文。

  2試卷的特點。本試卷命題本著努力體現新課標中新理念的原則,除考察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增加了一些開放性、實踐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a.重積累。作為語文學科而言,積累非常重要,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本套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的積累情況,如:第一題規範書寫漢字;第二題看拼音寫詞語;第三按要求寫成語;第四題音和詞和關聯詞語的運用;第七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b.重運用。如第五題按要求寫句子考察學生對句式的理解和運用;第六題判斷說法考查學生對課文相關知識的掌握;第八題口語交際。 c.重發展。試卷留給學生閱讀、思考的空間。如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讀短文,完成練習。

  二、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第二題讀拼音寫詞語中,“膝蓋”中的“膝”,“震撼”中的“震”,“疲憊”中的“疲”出現錯誤較多。

  2第三題出現錯誤較多的是含有一對近義詞成語,許多學生由於不細心看題,出現寫成含一對反義詞的成語或者隨便寫一個。這樣的錯誤是由於平常在學習中沒有很好的指導學生對四字詞語或成語進行分類掌握,以至於學生對此型別掌握不好。

  3第四題關於音和詞和關聯詞語的運用的考察中出現錯誤最多的是第1小題“給予”中“給”的讀音,還有第4小題詞語搭配。原因在於學生對“給予”中“給”的讀音二聲還是三聲平時沒能準確掌握,第4小題詞語搭配平時運用和掌握不夠好。

  4第五題中第4小題出現錯誤較多,學生對在句子中找出錯別字方面掌握的不夠好,在於平時實踐運用少。

  5第七判斷題中第1小題出現錯誤最多,學生讀題由於不細心、不認真造成的。

  6第七題按課文內容填空中出現錯誤也較多的問題是出現會背寫但出現寫錯字或少字現象。

  7第九題閱讀中出現錯誤最多的是課內閱讀中第2、3小題,尤其第2小題天******地******由於平時詞彙量少,許多學生只會寫一個,第3小題問題最大:a學生審題不清***不在短文裡積累***b不會靈活運用***對量詞的搭配掌握不好***,此題看似簡單,卻出現很多問題。

  8十題寫作中,學生基本上能做到中心明確,內容較具體。但大多數學生在寫作中出現語句不夠通順,有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不夠準確。

  四、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的認真學習態度,平時提高要求,端正態度,作業的質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做完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2、切實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基礎知識和實踐運用相結合。

  3、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立足於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同時,要將閱讀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豐富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4、作文教學改進作文方法的指導,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建立錯別字小檔案,減少作文的錯別字,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 ,針對四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字詞教學應以積累為主。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優美詞句,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