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晚上釣魚技巧

  深秋初冬的早晚氣溫相對較低,水溫適宜時,鯽、鯉、草、青等目標魚,才從深水區遊向近岸的淺灘尋覓食物,適時拋竿必有所獲。那麼冬季晚上垂釣要注意什麼呢?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吧。

  冬天夜釣釣魚技巧

  1、釣鈍不釣靈

  夜釣,周圍環境安靜,魚的安全感增加,進窩之魚如入無人之境,膽大,吸餌頓感強烈、頂漂有力,因此釣鈍比釣靈的中魚率高。

  如搓餌調5目,釣4-6目,拉餌調5目釣5-6目。調3目釣3-4目。

  下鉤餌躺底,上鉤餌完全觸底,雙腦線彎曲,但下鉤餌腦線彎曲弧度大魚上鉤餌,可遮蔽掉一些弱小的無效訊號,當有效訊號傳來,餌***深,揚竿即中魚,還不時中雙魚。

  調靈釣靈,如搓餌調5目釣2-3目,拉餌調3目釣1-2目,當魚口不好時,***淺,容易產生有漂亮的訊號卻難中魚,或老是脫魚現象。

  2、夜釣燈選購

  過去夜釣使用的是夜光棒,粗大壓漂,靈敏度差,釣小魚漂無反應,唯有守大魚有明顯訊號,因而夜釣者寥寥無幾。

  幾年前,隨著藍光和紫光燈的出現,夜釣已成常態。每當夜幕降臨,到處都是一束束的藍光或紫光,大老遠便知有多少人在過“癮”。夜釣燈的出現,使夜釣可以向白天一樣,捕捉到魚吸附時哪怕是微弱的訊號,可以說是每一位夜釣愛好者的福音。

  但是,看漂的時間長了,容易感覺眼部有明顯疲勞感,觀漂模糊不清,兩眼發脹。換成黃燈後,眼部不適及觀漂不清的問題再未發生。所以我在此敬告各位:購買夜光燈時,請選擇黃色光束的夜光燈。

  3、釣近不釣遠

  由於氣溫、水溫高,水生動植物繁殖快,數量多,以及風吹、下雨沖刷入水中的昆蟲、草籽、落葉等天然食物,大多聚集在濟南淺灘,加上白天釣者拋入水中的不少殘餌,因此岸邊食物豐富,而深水食物匱乏,故而大小魚類都會齊聚岸邊索食。

  所以,夜釣一定要舍遠求近,千萬別犯“水深大魚,水淺魚小”的認識錯誤。釣近的另一原因是,近岸水淺,白天經日照升溫最快,曳力降溫也最快,上下水層的交換也最快,水活魚歡,是鯽鯉等目標魚的最佳覓食活動場所。

  4、棄草釣亮區

  水草在白天時,經與太陽的光合作用,能不斷釋放出氧氣,使水草周圍的溶氧量增加,並且水草上依附著大量的微生物、水生昆蟲和小蝦之類的食物,水草處的水溫又低於亮水區。

  因此,水草處既是魚類的“糧倉”、納涼、避暑之地,又是躲避天敵的“避難所”。故而有“釣魚不釣草,等於是白跑”之說。

  可是到了夜裡,水草不但不能產生氧氣,反而需要不斷吸取水中的氧氣來維持生命,比亮水區的溶氧量低,水草茂密處溶氧量更低。

  所以,夜釣時應當棄草,選擇1.8米以下的亮水區下竿,忌釣深水。因為夜風的吹拂***尤其是風吹浪湧***,與淺水的表面接觸,能給水體帶來一定量的氧,使水體的的溶氧量增加,同時試圖的上下水層交換快,水活魚歡,咬鉤勤。

  冬季釣魚注意事項

  1、釣點的選擇

  冰釣選擇釣點,因為水面被冰封住,既看不出魚情,只能在冰面上多鑿幾處冰孔來探測魚情。

  其做法是先選擇好避風、向陽較暖和的冰面,鑿開30-35釐米的孔眼,並每隔60-90釐米鑿一個,鑿4-5個,形成扇形或梯形排列,作為一組,可鑿幾組以便觀察判斷,選出符合要求的一組作為釣點,選定釣點後,即可在每個孔眼放一副釣竿,開始垂釣。

  2、冰釣的方法

  底釣。這種釣法主要用於釣鯽魚、鯿魚、鯉魚、青魚等,一般是用浮漂的方法在靜水水域進行底釣。

  冬季由於水溫低,魚兒攝食動作緩慢,吞餌後浮漂的反應比較輕微,浮漂只是稍稍的升起,微微的落下,發現這種動靜就應該立即提竿。

  釣浮。釣浮主要是釣哲羅魚、狗魚等凶猛的肉食性魚類。這種釣法需用小活魚為釣餌,魚鉤只懸在水底的中層或中下層,最好是能使小活魚在水層中不停的活動,以引起那些肉食性魚類的注意。

  下鉤後如發現有輕微送漂或“拉黑漂”的現象時,就應該立即提竿。

  3、時間的選擇

  最適合冰釣的時期就是每年12月上旬至第二年2月中旬,用東北釣魚行家的行話,叫做“釣兩頭”,就是指在70多天之內,一頭一尾各有半個多月是魚的攝食高峰期。

  前一頭因剛結冰不久,當天氣好轉,溫度有所回升的時候,飢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魚兒有些慌不擇食,加上此時嚴寒即將來臨,極需要積蓄營養以抵禦嚴寒,魚兒攝食的慾望逐漸強烈。

  後一頭是因為春意漸濃,氣溫已開始轉暖,魚兒已從冬眠狀態下逐漸甦醒過來,開始遊動覓食,出現容易上鉤的勢頭。

  在嚴寒的季節進行冬釣,在一天之中也應掌握住最佳的釣魚時間,就是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這段時間被釣友稱作“黃金時段”。最適合冰釣的時期就是每年12月上旬至第二年2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