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有什麼內涵

  相傳,漢字是神傳給人的,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工具,從構成的角度來看,它也不僅僅是象形,它其實有很深的道德內涵,漢字本身的結構裡已經包含了什麼是“道”與“德”,什麼是“對”與“錯”在裡邊了。舉例說:道德這個“德”字,就代表著古代中國人對傳統道德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武德的內涵。

  1、德的內涵

  “德”字是由“雙人旁”、“十”、“目”、“一”、“心”組成。左邊的雙人旁,就代表人的大腿、小腿、腳,引申為人的動作、人的行為。右邊是“十目一心”,我們先說這裡邊的“一”字。我們現在都把“一”理解為數字,認為一就最簡單了。實際上這個數字最複雜,在《說文解字》裡對這個字的解釋最多,裡面談“一”是什麼呢?“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所以這個“一”它是萬物之祖,是一切東西的始祖和本源。從一中派生出陰陽、派生出天地。

  所以這一橫實際就把天地分開了,上面是天下面是地,而“十”就是“十方世界,四面八方”。所以大家看這個“德”字很有意思,在一的上面的“十目”就是說滿天是眼。“一”的下面的心,當然就是人心,所以老天的眼睛看著人的心。過去有一句話“三尺頭上有神靈”“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就是說老天的眼到處都是,滿天的眼看著地上。

  這就可以看出古人認為什麼是“德”,就是不管有沒有人看著你,有沒有法律追究,你的行為都對得起天地才是真正的“德”。所以這個字的結構裡就有很深的道德含意在裡邊,而在學字的過程中,通過這個字他就能夠得到教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就會去規範自己的行為。拼音化的文字顯然就沒有這個作用了。

  雖然“德”字與其它許多漢字保留了過去的寫法,然而在中共絕對唯物論、無神論的灌輸下,很多人早已不知什麼是“神目如電”什麼是“善惡有報”了。也就漸漸的失去了傳統的道德標準、失去了民族的根。要想重新復興我華夏文明,唯一途徑就是重新認識古代文化,恢復的重德修身傳統文化。

  2、武德的內涵

  武德是武術的靈魂,崇尚武德是武術界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古代,“智、仁、勇”稱為三大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武德也要求智、仁、勇。孟子則提倡“大勇”,反對“小勇”,他主張要把武勇用在為國為民的大事上,而不要那種只知好勇鬥狠,任性使氣的“匹夫之勇”。說明自古以來有武德之說。

  武術各家各派都提倡習武者以修養身心為宗旨,以自衛為信條;反對好勇鬥狠,恃強凌弱;遵守社會公德,尊師重道,扶危濟困,“厚德載物”。對武德都有極嚴格的要求。例如,武當內家拳要求習武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止戈禁暴”。明代內家拳有五不傳:心險者不傳,好鬥者不傳,狂酒者不傳,輕露者不傳,骨柔質鈍者不傳。前四種講的都關武德,這樣的人難望其有武德,故不傳之。明朝《少林十條戒約》中有“傳授門徒,宜慎重選擇,如確係樸厚忠義之士,始可以技術相傳”,“習此術者,以強體魄為要旨,宜朝夕從事,不可隨意作輟”,“宜深體佛門悲憫之懷,縱於技術精嫻,只可備以自衛,切戒逞血氣之私,有好勇鬥狠之舉。犯者與違反清規同罪”,“平日對待師長,宜敬謹將事,勿得有違抗傲慢之行為”,“濟危扶傾,忍辱度世,吾既皈依佛門,自當從慈悲為主,不可有逞強凌弱之舉”,

  “女色男風,犯之必遭天遣,亦為佛門所難容,凡吾禪宗弟子,宜乘為炯戒勿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