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理論

  跆拳道運動屬於格鬥類對抗專案,比賽中交戰雙方在對抗中佔據優勢,反應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1、競技跆拳道和普通跆拳道的區別

  所謂競技跆拳道是指在統一的禮儀和規則要求下,具體分析評判從跆拳道總體技術中選出的一些極其重要的典型技術的優劣,是對技術動作本身和練習者掌握運用技術能力兩方面進行的綜合比較。而普通跆拳道則是指包括了所有有關跆拳道禮儀、技術、精神、哲學思想及文化價值在內的全部內容,其中更多的技術方法是競技跆拳道中所不準使用的,而且其精神及文化價值比武道價值更突出不便納入競賽。競賽雖可以說是跆拳道的基本中心,但競賽卻不能代表整個跆拳道運動。如果說世界跆拳道聯盟倡導的跆拳道只是作為運動,而且競賽技術是唯一正規技術的話,這種說法就錯了。因為競賽中可運用的技術方法只是整個跆拳道技術體系中很小的一部分,競賽只能代表跆拳道運動的基本特徵,而不是全部。




 

  競技跆拳道和普通跆拳道的關係,可以簡單地類比為實驗和生產的關係。實驗時經過分析研究來開發和論證新技術,或是在特定條件下改善現有技術。當新技術和方法經過實驗論證後,認為可以用於批量生產,就將其轉入生產過程中,以開發新的產品或提高產品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新技術首先在競賽中得以發展和考驗,然後擴散到全部競賽中並進一步發展、完善到整個跆拳道的技術體系中去。

  單從技術角度講,競技跆拳道中要求只允許使用拳的正面和腳的踝關節以下的部分,擊打對方的髖關節以上、鎖骨以下的身體正面***腹胸部***、側面***兩肋部***,可以用腳踢擊對方的面部,但不準用拳擊打頭部,這是和跆拳道運動中倡導的使人體關節武器化相牴觸的。也就是說,競技跆拳道只是普通跆拳道中的一部分,是跆拳道競技化的特徵和表現形式。

  2、朝鮮時代的跆拳道

  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被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取代,國號“朝鮮”。朝鮮時代由於推崇佛學,重文輕武,這一時期朝鮮的跆拳道技藝沒有受到官方的重視,但在民間卻始終沒有停止過“手博”和“跆跟”這些跆拳道的初始技藝活動。同時,軍隊也用“手博”和“跆跟”作為選擇士兵的方法。在朝鮮時代,跆拳道的形式除了技藝得到發展外,在文字記載方面也有很大進展。公元1790年,正祖委派李德懋和學者樸齊家等人編匯了《武藝圖譜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