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打拳的人群是哪些人

 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拳擊運動的,尤其是未經醫院檢查就盲目地參加拳擊訓練和比賽,往往會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適合打拳的人群,希望你們喜歡。

  不適合打拳的人群

  1、有癲癇病史者。由於拳擊運動是以頭部為主要打擊目標的,因此有癲癇病史者在頭部受到打擊之後往往會又發癲癇,並且使病情加重。

  2、視力在0.2以下者。視力過低會導致判斷能力和反應速度降低,而戴眼鏡***包括隱形眼鏡***進行拳擊運動是十分危險的。此外,瞳孔變形左右大小不等者也最好不要參加拳擊運動。

  3、肺結核和哮喘發生期。肺結核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參加運動會使病情加重。哮喘發生期參加運動易出現呼吸困難。

  4、心臟病患者。如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心肌肥厚以及有舒張期雜音等心臟器質性病變者。在激烈的拳擊運動中心臟負擔較重,有心臟病者當然不能勝任。

  5、肝脾腫大,腎臟遊離以及患有隱睪症和疝氣者。在拳擊運動中肋下和腰部均為受打擊部位,腹部也會受到打擊,因此,肝脾腫大者若被打擊肋下可能會引起肝脾破裂;腎臟遊離者在腰部受到打擊後會引起腎臟重度脫垂;而隱睪和疝氣者如腹部受到打擊更是十分危險的。

  6、高血壓患者。運動中因精神緊張和心率加快可使血壓進一步升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腦部受到打擊有可能發生腦血管意外。

  7、膝反射消失或左右差異明顯以及踝陣攣明顯亢進者。如在頭部受到打擊之後出現了上述體徵,則說明神經系統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應該停止訓練和參加比賽。

  8、參加訓練後第二天,頭部仍有劇烈疼痛者。持續性頭痛往往是顱內損傷的一個重要症狀。遇到有這種情況以及第7項的變化時應儘早去醫院腦外科接受診治。

  此外,由於12歲以下兒童各部位發育不夠完善,耐受打擊的能力較差,因此最好不要進行對打練習和參加比賽,可以安排一些基礎訓練。

  總之,為了身體的健康和安全,在參加拳擊運動之前,應當先去醫院做一次詳細的體檢,在得到醫生的同意之後,再參加拳擊運動。以後,也應當定期去醫院檢查身體,從而使拳擊中的意外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拳擊賽的主要基本知識

  1、世界性業餘拳擊運動管理機構的名稱是:AIBA國際業餘拳聯是世界業餘拳擊運動管理機構。

  2、主要的國際拳擊比賽主要的有:美國業餘拳擊錦標賽和歐洲業餘拳擊錦賽。

  3、拳擊比賽裁判人員包括一名臺上裁判員,若干名臺下評判員和一名計時員。臺上裁判員的職責是控制整個比賽。計時員打鈴表示每一局比賽開始或結束。

  4、構成犯規的動作包括打腰以下部位,擊打腦後勺或頸背,和擊打已倒地的對手。

  5、犯規要扣掉犯規者的分數,直至取消比賽資格。

  6、擊倒***對方***獲勝和技術擊倒得勝的區別:擊倒獲勝是指一名拳擊手被擊倒在地,並在裁判數十個數之前站不起來的情況;技術獲勝是指裁判員停止比賽的情況。

  7、打分:明顯地以拳擊手套手指關節***正前部***部分擊中對手時給記分。

  8、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上下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9、攻擊技術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鉤拳、右上鉤拳和右交叉拳還有組合拳,如1-2連擊組合拳套路。

  打拳的主要場地用具

  ***1***拳擊臺

  國際業餘拳聯***AIBA***規定,國際拳擊錦標賽、奧運會拳擊比賽、世界盃拳擊賽等國際正式比賽的拳擊臺最大不得超過 6.10米見方。一般比賽的拳擊臺可在4.90米見方~6.10米見方。

  在拳擊臺的一箇中立角處設定專用臺階,供場外醫生和臺上裁判專用,同時避免比賽雙方的任何接觸。臺上的四角均有固定在臺角的立柱,四個立柱間用三條粗繩圍攔成一個正方形空間,以保護運動員。臺上四個角落處均放有5-7釐米厚,20釐米寬的軟護墊,運動員雙方分為紅色和藍色,仲裁席左邊的應放紅護墊,為紅角方,對面角放藍護墊為藍角方,另外兩個角放白色軟護墊,為中立角。中立角處要放置兩個小塑料袋,供臺上裁判員放用過的止血棉球和紗布。

  比賽用的拳擊臺面必須要堅固結實,平整穩固,不能在臺面上有任何障礙,檯面上要有1.5釐~2.0釐米的厚氈子或橡膠墊,軟硬適度。臺表面的帆布要拉正固定,平貼檯面,便於運動員在臺面上做任何技術動作。

  拳擊臺四周的圍繩要堅固結實,一般用3釐米到5釐米直徑的粗繩。拳擊臺每側有3道圍繩,從四角的固定豎杆上拉出,3 道圍繩距離拳擊臺面的高度分別為40釐米,80釐米,130釐米。

  圍繩應用柔軟光滑的材料裹起來,以免擦傷運動員。拳擊臺圍繩以外四周至少要有50釐米的繩外檯面,以保證運動員不致失足掉下拳擊臺。為了使圍繩更加穩固,四周的圍繩均須用兩條質地緊密,寬度3~4釐米的帆布以同等距離上下固定住。拳擊臺的圍繩也可用四道繩子,每根圍繩離檯面的高度分別為40.6釐米、71.l釐米、101.6釐米和132.1釐米。

  ***2***護手繃帶

  拳擊比賽標準護手繃帶長2.5米,寬5釐米。歐洲拳擊錦標賽、世界拳擊錦標賽、世界盃拳擊賽和奧運會拳擊比賽的主辦國,應為每名參賽運動員的每場比賽提供繃帶。繃帶由拳套管理員發給拳手拳套的同時發放,而且每場比賽必須發放新的繃帶。參賽運動員必須使用大會統一發放的繃帶。

  護手繃帶一般都採用吸水性很強的棉紗製成,不要用其它質地的布料。纏護手繃帶時,要注意腕部可以適當地纏的緊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纏的過緊,因為纏的過緊,會使手指失去活動餘地,影響技術動作的使用發揮。纏護手繃帶的方法和順序,可以按的順序進行。

  ***3***拳擊手套

  根據國際業餘拳聯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準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中國拳協批准,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臺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紮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釐米,寬不應超過2.5釐米。

  按規則規定,臺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並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一般是1分鐘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鬆了,臺上裁判應幫助繫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臺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

  ***4***拳擊服裝與護具

  拳擊服裝包括背心、短褲和軟底鞋。背心應鬆緊適宜,不能影響技術動作的發揮。拳擊短褲要寬鬆長大,褲長必須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讓護襠有所暴露,更不能影響比賽。拳手必須穿軟底鞋,而且要綁緊牢靠。比賽時如果服裝出現問題,臺上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給運動員1分鐘的時間更換、最多不超過2 分鐘,運動員應準備好備用服裝,以備更換。

  拳擊的護具包括護頭、護齒和護襠。參加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頭,雙方運動員,護頭的規格、樣式要統一,一方為紅 色,一方為藍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護頭必須是國家拳協批准認可的統一護頭。

  規則規定,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齒,護齒的大小應合 適。如果運動員沒有自帶護齒,東道主有義務提供。比賽時不允 許運動員故意吐出護齒,否則要受警告。如果護齒被打掉,臺上 裁判員撿起後把拳手帶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沖洗乾淨後,再由臺上裁判員給運動員戴好。運動員不能隨意更換護齒;不戴護齒,比賽不能進行。運動員要穿戴護襠,如果護襠脫落或損壞, 要及時更換和穿戴好,在1分鐘內不能換好時,運動員可不戴護襠繼續打滿該回合,然後在休息時更換護襠。如果休息時不能及時穿戴好護襠,比賽則不能繼續下去。

  根據國際業餘拳聯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準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中國拳協批准,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臺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紮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釐米,寬不應超過2.5釐 米。比賽期間,要有兩名拳套管理人員專門檢查拳套,如果懷疑手套有問題,管理人員有責任和義務檢查運動員的拳套以及繃帶是否符合規則要求。 按規則規定,臺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並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一般是1分鐘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鬆了,臺上裁判應幫助繫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臺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