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自信的故事

  自信是動力,它給予我不斷向前的勇氣。在猶豫時,它幫我選擇前進的方向;在膽怯時,它給我支撐的力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兩隻青蛙同時掉進了盛有半桶奶油的桶裡,其中一隻青蛙想:“完了完了,肯定跳不出去了,這回死定了1於是它放棄了努力,沉入了桶底,不久就死了。另一隻青蛙則認為,不努力肯定死路一條,努力了或許還有希望。於是,他拼命地遊啊遊啊,不久,奇蹟發生了,青蛙的遊動起到了攪拌的作用,奶油很快凝結變稠,青蛙順利地跳了出來,得以逃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喪失自信,雖然有了自信不一定能夠成功,但喪失自信卻註定會失敗。

  自信的人樂觀,喪失自信的人悲觀。樂觀的人對生活多持積極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樂觀的人往往對生活充滿熱情,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悲觀失望,怨天尤人,而是能夠尊重環境,寬容別人。因此,樂觀的人過得快樂、灑脫,同時也給身邊的人帶來輕鬆和歡樂。而悲觀的人則相反。

  一個人的認知態度往往決定了這個人是一個悲觀的人還是一個樂觀的人。樂觀的人認為自己“能行”、“有能力”、“可以幹”,認為人們肯定接受自己,悅納自己,能夠全面地看待自己,不會專挑自己的缺點而忽視優點。悲觀的人往往對自己產生錯誤認知,意志消沉脆弱,認為自己“很笨”、“沒有能力”、“總把事情搞砸”、“大家不喜歡我”。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過:“人生是一串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總是笑著數完這念珠的。”《塞翁失馬》中邊塞老人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心境總是達觀敞亮,不為一時一事的好壞得失、成敗利鈍所困,始終保持積極穩定的良好心態。這種善於調節心理平衡、維護心理健康的態度不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嗎?

  我們經常會祝願別人快樂、幸福、順利、如意等等,其實,這僅僅不過是一種美好祝願而已。因為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遭遇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是,面對這些坎坷和挫折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戰勝還是退縮,往往取決於我們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一直被自卑感所控制,那麼,我們必然一事無成;反之,當我們擁有了自信,積極地採取了理智的行動,那麼,許多問題都有可能迎刃而解,從而獲得成功。

  自信者自愛,自愛者自強,自強者自立!

  2:

  2011年底,一部名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的臺灣校園青春電影爆紅,男主角柯震東——一位還在讀大學二年級第一次“觸電”的男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傻小子,一下子進入人們的視線,他以靈活調皮又深情自然的表演,迅速虜獲了觀眾的心,一舉奪得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電影新丁

  有些人註定要成為傳奇。柯震東,憑首部電影《那些年》橫空出世,成為港臺兩地的新人王。

  2011年8月,《那些年》在臺灣上映之前,原名叫柯家凱的柯震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體育系大學生。家裡經營成衣生意,柯震東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哥哥,兩兄弟從小念的是私立學校。

  這個對娛樂圈一點興趣都沒有的男生,要不是因為18歲的暑假無聊,想賺點零用錢,根本不會踏進這個圈子。他經父親的好友瘐澄慶介紹而認識有“偶像劇之母”之稱的柴智屏***捧紅《流星花園》F4的製作人***。那時的柯震東,長得白淨帥氣,加上1米83高的結實身材。柴智屏簽了他後,把他藏了兩年,直至她監製《那些年》時才把柯推薦給導演九把刀。

  《那些年》是臺灣知名網路作家九把刀2007年出版的自傳體小說,搬上銀幕後繼續採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柯震東在片中扮演的柯景騰就是現實中的導演九把刀。影片裡的男主角初登場的年代設定在1994年,柯震東對此調侃說:“當時我才3歲而已。”為了深入體會角色,他去了解那個年代的電影、音樂,甚至對女生的告白方式。一個20歲的大學生演回高中生,這個柯景騰以自信洋溢又憨傻的臉孔,征服人心,一炮而紅。

  電影《那些年》上映後,票房從第一天開始就締造許許多多的新紀錄,最後在港臺寫下令人咋舌的6億票房。柯震樂更是從電影女主角口中的“大笨蛋”,變成一個家喻戶曉的“大笨蛋”。

  電影的成功讓柯震樂名利雙豐收。憑藉“本色”演出,首次“觸電”的柯震東榮獲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K歌王子

  挾著《那些年》的超人氣,Sony Music特別選在“111111***2011年11月11日***推出柯震東的首張個人專輯《有話直說》,試圖在這波臺灣本土電影當紅的熱潮中,順勢為他在唱片界開創出好成績,轉為多方位藝人。

  從影壇闖入歌壇,柯震東坦言一切來得有點快,但他還是很努力,就像當初拍電影,因為什麼都不懂,所以很努力,”現在我把同樣的方法用在唱歌,希望得到一樣的回報。“

  柯震東透露,自己以前就愛K歌,暑假巔峰期曾一週向KTV報到四五天。原本對歌喉信心滿滿的他,哪知一進錄音室就大受打擊,”一唱就破綻百出,未免和KTV差太多了。“好在練唱多日,低沉嗓音總算沒讓歌迷失望。

  柯震東演歌雙棲,沒踏入演藝圈前,只想步父親後塵,朝設計圈發展。父親柯耀宗是知名設計師,在臺北東區開有”Whiple House“日式服飾、餐飲複合店面。柯震東從小耳濡目染,對服裝很有自己想法,也勇於挑戰各種風格。

  大學男生

  現年21歲的柯震東目前仍是臺灣文化大學體育系二年級的學生,儘管憑藉《那些年》一夜爆紅,還奪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新人的殊榮,但柯震東並未以”明星“而自居,更沒有任何偶像包袱。獲金馬獎之後,除了接到更多演出機會之外,生活似乎沒有其他改變,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裡,仍像以往一樣回校上課。已經習慣於出門被人認出來的他,表示其實在學校裡上課時的氣氛更讓他覺得自在些。

  ”本校的同學還好,不會因為電影對我的態度有變化,好朋友會說,‘你還願意來上課喔’,或者坐在我旁邊的同學說‘你還想跟我坐喔’之類的……“柯震東笑稱這些來自同校朋友們的”嗆聲“,反而讓他覺得很自在,因為這代表了大家並沒有因為自己出名而另眼相待。雖然校園中也有不少學生會專門過來找他簽名或者拍照,但柯震東坦言人數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同學們還是會用比較平常的態度來看待他。

  面對成名後的變化,他坦言自己還是一直懷著小孩子的心態,不去想太多大人的事,”畢竟我還是個大二的學生,目前正面臨著期末考試,做好應該做的事情就好了。“他說:”在拍這部電影之前,我其實是個很沒有自信的人,因為作品受到肯定,使我建立了自信心,這是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