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建立自尊心的方法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尊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小時就要著重這方面的培養。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精心保護自尊心的火種

  每個教育者要真誠地愛護和關心兒童,尊重他們的喜好、特長,儘量滿足他們的合理願望,要善於聯絡具體的行動情境,向兒童揭示有關道德行為的是非、善惡,對“是”和“善”的行為給予肯定,從而形成兒童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2、堅持正確的教育引導方向

  家長一方面要讓兒童懂得,求自尊與尊重他人是互為條件的,誰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誰就應該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人的自尊的實現是同明是非、辨善惡分不開的,只有立身處世是非分明、趨善嫉惡,個人的自尊需要才能如願以償。

  3、注意昇華孩子的自尊情感

  兒童的自尊心有一個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過程。開始,兒童在某些方面顯示出能力、取得了成績,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誇獎,從而萌發自尊心,這種自尊是在某種“刺激”的情況下出現的,兒童還缺乏深刻的情感體驗。家長要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教育兒童取得更大成績,從中享受勝利和創造的歡樂。

  孩子多大開始建立自尊心

  迄今為止,在學齡前兒童的自我感覺的研究中,我們的研究物件是年紀最小的。我們發現,早在五歲之時,兒童的自尊心便已足夠強烈,我們能夠通過靈敏的技術對其進行測量。

  如今,研究人員希望研究年齡更小的孩童,以建立學齡前兒童自尊心的形成過程。一些科學家認為,學齡前兒童年紀過小,不足以對自己形成積極或消極的感覺。但該研究表明,自尊心--即對自我感覺良好或差勁--是固有的。

  孩子帶著這種社會心態進入學校,而非在校期間才得以發展。心理學家已然認可,五歲兒童可以理解他們自身的一些積極特質,例如跑步快、會認字母等。然而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表明他們對於自身作為“好人”擁有更廣泛的整體感覺。

  同時,研究人員還對他們進行了性別認同的測驗,詢問他們更喜歡男孩還是女孩作伴。五歲兒童似乎不僅具有強烈的自尊感,而且這些感受還和性別認同及內群體偏好有所聯絡。該研究團隊將繼續追蹤這些兒童,看看五歲時期的自尊感是否和未來的健康或校園生活的成功有所聯絡。

  幫孩子建立自尊心有什麼技巧

  1、示範如何愛自己

  向孩子示範如何愛自己,如何勇於嘗試新鮮事物,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讓孩子懂得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心以及持之以恆的態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

  2、讓孩子知道他是被尊重的

  多和孩子做遊戲,讓他主導整個遊戲的過程,並配合他。要用心傾聽孩子說的話,對他的談話內容表現出興趣和關心,讓孩子知道他是被尊重的。

  3、制定規矩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自信

  按照孩子的年齡,告訴他做事的原則和限制,以及不按規矩行事的後果。規範會培養孩子的是非觀並使他們獲得安全感,並對自己有信心。

  4、多向孩子表達讚賞和感謝

  當孩子主動配合或幫助父母做事情時,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要以積極的態度表達讚賞和感謝。

  幫孩子建立自尊心要注意什麼

  1、不要作弄孩子

  “小寶貝,你聞起來跟豬一樣,趕快去洗澡吧!”也許父母開這樣的玩笑只是希望孩子感 到羞愧,以求他的改進;但是,孩子很容易信以為真,使他自身感覺不好意思。

  2、重視與孩子相處時的禮貌

  命令、怒罵、責怪式的家庭語言,使孩子感到成年人對他的輕視,故而沒有自我意念。如果父母常對孩子保持應有的禮貌交流,使用“請”、“對不起”、“謝”、“不容氣”。

  3、、注意接受孩子的觀念

  在與成-年-人的交流中,孩子很容易產生自身意念。而嘗試各種觀念是使孩子自信的重要行為過 程。只有父母贊同、接受孩子的觀念,才能進一步開發、引導他的意識水平。

  4、減少孩子的難過情緒

  在他人面前傾訴孩子的缺陷錯誤是使孩子難堪情緒強烈的表現,而過多的難堪情緒造成孩子這樣兩種個性心態:一是不去思考,我行我素;一是情感思維,羞愧無比。這兩者都不是父母所願 看到的。所以,大人在糾正孩子荒唐行為時要留意孩子的難堪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