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的常見缺陷

  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那麼你對玉石的形成原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玉石如何形成的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玉石形成的原因

  1、岩漿作用包括岩漿侵入、火山噴溢及岩漿期後熱液作用等。如火山玻璃、梅花玉***熔結凝灰岩類***,最近出現的紅綠玉實為角閃正長斑岩等。

  2、沉積作用包括生物殘骸堆積、碎屑堆積、化學沉澱、表生淋濾等。如著名的歐泊、煤玉、綠松石、碧玉、瑪瑙等。

  3、變質作用這是玉類最重要的成因,包括區域變質作用,接觸交代變質,熱液蝕變等。區域變質作用系強烈地殼運動產生的溫度、壓力,使既成岩石的礦物組分重新結晶,如伴有外來流體加入時岩石的整體化學成分也發生改變,在新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形成全新的礦物組合,和全新的岩石型別,如燦玉的主成分為蛇紋石;它可由鎂質大理岩或橄欖石蝕變而成,化學反應式如下:3MgZ[5120月]***橄欖石***+4H2******+5102~Mg6***5120。***2***OH***8***蛇紋石***。變質作用形成的玉有:緬甸翡翠、和田玉;青海翠玉、山由玉等;蝕變作用生成的玉有獨山玉及印章石、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巴林石等。

  4、構造作用岩石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碎,然後被矽質熱液或碳酸鹽溶液所膠結、火山地質與礦產1997年鐵染等,形成構造巖,目前已有這種玉器上市。

  5、天體墜落物如隕石玻璃***雷公石等***、莫道爾石、隕坑玻璃、***1932年,在I一ibyan發現一塊重16磅的矽質團塊,具變晶結構,據研究它是石英砂岩受爆炸作用形成***Salldelaste***的。

  玉石的鑑別優劣方法

  在玉石市場上,常有一些寶玉混雜進一些加工精湛的人工玉。因此大家最關心的恐怕還是玉的鑑別方法,這關係大家今後不被玉商所騙,有著重要的作用。可靠的辨別方法是:看、聽、測試。

  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鑑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著色下班也容易區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

  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鑑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

  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看去比玉還潔白瑩潤。古人說:“玉賽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樣,才算是高階的。可見,硝子和玉難以分辨。然而真假終究是不同的。就顏色來說,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純白者極少,硝子則是勻淨潔白的純白色。就玉性來說,玉溫潤細膩,如脂如膏,硝子雖也溫潤,瑩潤之中卻難免有賊光。白玉是天然產物,體質很難全部均勻一致,內中玉筋、玉花等。硝子為人工所制,則無上述表象。白玉質地堅實,無氣泡可尋。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氣泡、氣眼外露。弄清這幾條,就不會把硝子製品當成玉器了。

  識別玉的好壞,要根據玉色、玉質、玉性等。不論是白玉、黃玉、青玉還是碧玉,其玉色一定鮮明,不邪不灰而元雜色者為最佳。就玉性和玉質而言,要求細而白潤,純而無雜。無論是什麼顏色的寶玉,質越細潤越好,越細也就越顯滋潤。玉製成首飾,適合於各種性格和年齡的人佩戴。無論是秀麗的青春女郎,還是丰韻飄逸的翩翩少婦,戴上一串閃閃發光的鑽石項鍊,再配戴一個純潔晶瑩的寶玉耳墜或手鐲,都會顯得光彩照人。識別玉石,主要防止以硝子充當白玉。識別時可以從顏色、玉性、斷口、雜質、比重和聲音等方面來進行。

  

  寶石玉器在加工過程中不按規範要要求操作或者石料質量不佳,或者輔助材料不好,或者裝置精確度不高,均會導致產品缺陷,形成次品,甚至成為廢石,常見的缺陷及成因如下:

  1、大蒙:產品毫無光澤,一片白色。因沒有拋光或拋光不到形成。

  2、氣泡、雜質:寶石內部有氣泡、雜質等包含物,是生產石料過程中形成。

  3、裂石:含崩、裂、爛等表現形成,一般是磨石操作不當或開石坯操作不當形成,內應力導致裂的情況較為少見。

  4、尺寸不當:寶石要求粒徑、長、寬誤差不超過0、05MM,超過者則為尺寸不當,也叫尺寸不準。特殊要求例外,有些普通貨要求誤差不超過0、1MM即可。

  5、鏟邊:寶石留邊***腰線***應清晰可見,厚薄均勻,整條邊可某段邊磨掉了即為鏟邊,無邊部分像刀口一樣鋒利。一般是因為翻石不正或圈邊過度而形成。

  6、歪尖:寶石底尖應居於寶石中央位置,偏離即為歪尖,一般是因為翻石不正,形成邊厚邊薄所致。

  7、蒙:寶石要求呈金剛、亞金剛光澤,全部或部分板面光澤不夠,呈霧狀,灰白色即為蒙。一般是因為拋光不好造成。

  8、沙界:板面與板面之間交接線或板面當中有一條線沒有拋光,呈白色線、褐色線,即為沙界。因拋光不到而造成。

  9、沙孔:在板面之中,點狀,呈黑色、褐色、白色,因拋光不乾淨而形成,也稱麻點。

  10、漏光:寶石要求從冠部射入的光線在亭部經過再次反射後全部從冠反射出來,如果光線在亭部折射出去而不是從冠部反射回來稱為漏光,通俗地說就是光線在亭部漏掉。因為亭部角太小,亭部不夠高而形成。

  11、黑底:原理與漏光一樣,但表現形式不同,是因為亭部角太大,亭部過高而形成。

  12、厚邊:寶石要求邊厚為粒徑的2%,理論上超過2%即為厚邊,但實踐上邊厚一般為2%左右,留一線或兩線邊,明顯超過兩線則為厚邊,磨石圈邊留邊不當形成。

  13、失圓:圓形石不圓整,雜形石形狀不標準即為失圓,一般是因為石坯形狀不好或手工光邊不當而造成。

  14、不收尖:石坯高度不夠,磨不出底尖稱為不收尖。

  15、蒙界:板面與板面之間交接線拋光不好,呈灰白色線,稱為蒙界,是蒙的特殊表現形式。因為拋光不好而造成。

  16、分板:本來應磨成一個板面,而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板面稱為分板。一般是因為操作不當或裝置精度不高而造成。

  17、拖板:寶石板面與板面應成稜角交接,角圓無稜即為拖板,也稱拖角、滾板。一般是因操作不當形成。

  18、不接線:寶石一般要求上下兩層板面之間或同一層板面與板面之間是角與角相接,如果 不是角接,撞或離則為不接線, 一般是因為磨石位置不當或力度不當而形成。

  19、星撞:星板與星板要求角與角相接,如交接成一線即為星撞,也稱星踫。一般是因為力度不當或裝置精度不高而形成。

  20、星離:星板與星板應為角接,如分離不接即為星離,也稱星移。一般是因為力度不當或裝置精度不高而形成。

  21、收尖不好:圓形石要求底八板***主機板***闆闆到尖,如有一板或幾板不到尖即為收尖不好。一般是因為磨石力度不當或裝置精度不高而形成。

  22、檯面大小不當:一般要求檯面為粒徑50%-55%,過大過小均為不當。太小造成光度不夠,太大造成火彩太弱。一般是因為磨石位置不對或力度不當而造成。

  23、花尖:成品底部有小傷痕,呈點狀,從檯面觀察似小孔一樣,常發生在底尖部分,故稱花尖。往往是因為磨底尖、洗石或抹石操作不當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