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兒童畫的好處

  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孩子對大千世界事物的造型和創新能力,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起到不可欠缺的作用,在對身邊事物、人物特徵的觀察和了解技巧上也有十分大的提高。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學習兒童畫的好處都有哪些吧!

  

  一、美術教育活動對幼兒的素質教育的影響

  兒童作為我們人類社會群體中的一個獨特部分,由於年齡小知識單薄因而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他們總是用一雙好奇的眼睛去認識、觀看世界,並且通過稚嫩的小手錶現在畫面中,透出一種纖細的感情、強烈的認識和慾望。因此兒童畫想象之豐富、構思之膽大、造型之樸拙是許多畫家畢生追求的結果。但在輔導評價兒童畫教育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傾向 : 一種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 像不像 ” 做為衡量標準,也就是過於強調技法。另一種是讓孩子自由發揮 ; 漫天暢遊,結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在畫些什麼,好在哪裡,過於隨意性。這兩種思想都違背了素質教育要求的完整性與多樣性,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規律性。素質教育必須通過受教育者個性的塑造和培養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多層次人才,因而人才的培養要求多樣性。那麼如何科學的輔導評價學生的作品呢?

  二、掌握兒童繪畫心理髮展的規律。

  兒童一般在3-4歲左右已經結束了無意識塗鴉時期,開始有意識表現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由於年齡小思維簡單,因而表現在畫面中的形象總是單一幼稚,他們往往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部分加以誇張強調,其他則一切淡化,好像照相時用長焦將主體拉近虛化周圍景物一樣。比如畫人物,孩子或許認為眼睛是最美的部位,那麼可以將兩隻眼睛畫的很大,鼻、嘴則畫的很小,甚至佔據了整個畫面。這在兒童作品中是常見的,這種主體極度誇張、人物比例失調的作品正是孩子質拙、純真感情的宣洩與表露。因此在教學中要想正確輔導兒童繪畫,必須掌握兒童心理特點,不能用成人的目光框條約束兒童繪畫。因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作品含義,否則過早扼殺了孩子的藝術天性。

  三、善於引導培養兒童繪畫中的個性專長。

  兒童由於自身個性的差異性使每個人對事物產生的看法各不相同,那麼表現在畫面中則是每個兒童在畫中體現出來的風格。作為教師就應該科學地引導發展孩子的個性,而培養兒童繪畫個性必須建立於對兒童觀察力的培養上即對事物獨特的見解、眼光、思維,它是美術才能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兒童的藝術學習則是接受一種思維與方法而不是純技法,孩子用自己的頭腦獨立地將事物的感受通過繪畫表現出來也就是自身個性的流露。比如我在輔導寫生荷花時,我只是重點講一下荷花的生長規律結構之後,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抓住荷花在頭腦中最初那種強烈的感受和印象,作品畫出來後有的孩子注重表現花的色彩,有的孩子誇張了荷葉的闊、大,有的則對荷杆發生了興趣,作品表現形式與手法的豐富性。極其令人驚奇的是,有的作品甚至具有某些名家的風格。這是孩子典型的性格多樣性的體現,因此關鍵在於教師的如何引導、啟發。

  總之,在輔導評價兒童作品時以素質教育的多樣性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兒童自身的天性,那就能將這種興趣轉化為強大的動力從而推動繪畫水平的提高。

  四、美術教育活動對幼兒的社會化作用

  幼兒美術教育並不是一種單一的和學畫過程,它是一種綜合的實踐活動。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對幼兒的社會化發展起者不可估量的作用。

  社會化是個體學習生活技能,掌握社會行為規範,以適應社會回生活的過程 ; 是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幼兒階段是社會行為和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對幼兒的人格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既要保持自我個性,又要融入社會生活,成為一個發展健全的社會人。

  教育在培養幼兒發展自我的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與社會的關係,使幼兒由個體的人成為社會的人。

  五、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與周圍人的關係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大家在集體協作下來完成,人與人之間協作關係已成為個人在事業上是否能成敗的關鍵。在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對幼兒協調與周圍人的關係這方面,有著它的重要意義。例如:在美術活動中工具的共用就充分促進了幼兒之間的協作關係。在活動中教師在投放繪畫工具時,有意識的少投放一些,幼兒為完成自己的意願,就必須要與他人共用某些工具材料,才能完成任務。在我組織二十名幼兒完成大型的集體創作畫,如:“京蒙兩地兒童繪畫”活動時,幼兒的所有工具都要共用,而且是大家共同完成的一幅主題畫,這就要求幼兒必須協調好與其他人的關係:既要共用工具,又要互相配合,互不干擾才能要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

  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培養了幼兒與周圍人的關係,為幼兒成為一個社會人,奠定了最基本的條件。

  六、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對社會生活的深入觀察

  幼兒畫面中反映最多的是什麼?是幼兒眼中的世界,是幼兒在生活中觀察得到的真、善、美、假、惡、醜。總之幼兒的畫面反映出的是幼兒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內容,是幼兒瞭解社會生活的一種表現方式。繪畫通過幼兒對社會的觀察反映,促使幼兒由個性人走向、發展成為完整的社會人的健康心理。例如:一名幼兒畫了一幅《警察與小偷》的畫面,畫的內容是幼兒在超市中看到的一個場景:一個小偷把手伸進了顧客的衣袋中,在小偷的後面站著一名警察,警察的手已經抓之了小偷的衣領,周圍站了很多圍觀的人。還有一名幼兒畫的是《公共汽車》,這個孩子的媽媽是售票員,他經常乘坐媽媽的車,畫面上畫出了乘客在向媽媽買票,司機叔叔在開車。從這些畫面上不難看出,孩子的畫面是反映孩子觀察社會、瞭解社會的一個視窗。幼兒只有瞭解了社會,在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現真、善、美,批評假、惡、醜,學習做人的道理,才可能將自己有效的轉為一個健康、健全的社會人。

  七、在美術教育中引導幼兒參與社會活動

  幼兒要成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由個體以最便捷的方式融於社會,美術活動也很好的為幼兒提供了廣泛的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畫展是個人蔘與社會的一種方式,是得到社會評價、社會反映的途徑。幼兒參觀畫展,也是幼兒瞭解他人、參與評價、找到社會學習榜樣、使自己成為一名社會成員。例如幼兒在參觀了畢加索畫展後,就有了對畢加索的個人瞭解,有了對畢加索的評價,有了自己嚮往的榜樣。

  幼兒參加繪畫比賽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極好途徑,幼兒的美術作品,通過參加繪畫比賽、繪畫展示活動,把這種單純的個人行為加入進了社會生活之中,可以在社會他人中得到評價,瞭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及為自己所帶來的結果,使幼兒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中融入與社會生活中。

  八、美術教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參與社會活動的廣泛空間,這種空間更是一種很直觀,很有效的社會或活動。對幼兒由個體人轉化成社會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之,美術教育活動並不是一種單一的學習方式,在學得技能技巧的同時,我們更看重幼兒在其他方面的全面發展。通過美術可以對幼兒進行的社會化培養,但幼兒學習美術的好處絕不僅僅如此!只要教師能夠以幼兒為本,引導幼兒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利用美術活動去推動幼兒整個身心的健康發展,定會使我們的兒童美術教育事業有蓬勃的發展!

  至今有許多家長仍然弄不明白,美術教育,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它是對人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讓孩子參加美術活動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為,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培養孩子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九、通過繪畫觀察孩子智力成長狀況

  兒童3歲以前的繪畫能力主要表現為“塗鴉”,但智力發育早的兒童2歲就能用象徵符號畫人;再如,一個6歲兒童,如果他畫的畫同3歲兒童的圖畫一樣,那麼說明他的智力水平尚處於3歲階段。從這一點上來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使我們認識兒童繪畫自身的水平,還有助於我們去發現兒童表現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美術教育家把兒童的個人成長特徵,分為7個觀察要點:①智慧成長②感情成長③社會成長④知覺成長⑤生理成長⑥美感成長⑦創造性成長。我們可以根據兒童作畫的過程和內容,觀察分析得知兒童成長的情況,也可以從同齡兒童比較中,瞭解兒童成長的特點的快慢。因此,兒童繪畫可以被當作我們檢驗兒童智力發育狀況的參照物。在兒童美術教育過程中,必須尊重兒童繪畫能力的自然過渡,不能過於急躁去“拔苗助長”。

  十、通過繪畫窺視孩子內心世界

  兒童繪畫活動本身是兒童進行的遊戲,也是一種創作活動,他們畫畫只圖自己高興,並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張“作品”,他們用畫來宣洩自己的情感,隨意畫出困擾了他們的事件和問題,也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和事物,繪畫的作用在於通過宣洩使兒童心理得到平衡,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

  因此,可以說兒童繪畫是我們瞭解孩子的視窗,從他們的畫中可以瞭解他們的認知能力,他們的情感、心緒、性格、興趣和愛好,從而進一步關心和教育其健康成長。

  十一、通過繪畫了解孩子性格與愛好

  人們常說畫如其人,事實上繪畫的確反映人的性格、愛好。兒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兒童畫是兒童自己在生活中通過觀察、體驗、思考後表現出的感受,對於他們的創造表現,家長應給予理解和尊重,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兒童的作品。常聽家長說兒童所畫的東西不合比例,不像實物,這隻能說明我們一些家長對孩子不瞭解,還看不懂他們的畫。

  十二、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孩子對大千世界事物的造型和創新能力,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起到不可欠缺的作用,在對身邊事物、人物特徵的觀察和了解技巧上也有十分大的提高,懂得察言觀色的孩子在以後的激烈競爭中才能始終居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