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高層居民怎麼逃生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例項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裡應儘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資訊,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儘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儘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開啟手電筒

  

  不要往下跑!

  當地震襲來時,從你意識到“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所控制之間,你可以有幾秒鐘的時間,在這幾秒內,要趕緊躲到最近的安全的地方。從地震發生到房屋破壞,時間雖短,只有十幾秒鐘,仍可以大致劃分出三個不同的階段:地面微動,一般伴有聲、光等現象,即預警出現;地大動;房屋倒塌。在這短暫的十幾到二十幾秒的時間內,如果你正處在室內,那麼,室內避震更具有理實性。室內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安全地點,可稱為避震空間。

  發生地震時如果你感到顫動很輕,或者沒有感到顛動,只感到晃動,說明這次地震離你比較遠;顛動和晃動都不太強勁,說明這次地震不大。在這兩種情況下,你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只需躲在堅實的桌子或床底下暫避即可。此時如果跑出,反倒有可能被一些飛來的玻璃等雜物砸傷。

  事實證明,住在高層樓房中的居民,遇到地震時跳樓絕對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強烈振動時間只有一分鐘左右,相當短促,而從開啟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門宙被震變形開不動時,耗費的時間就更多,有的人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結果把手碩壞了。另外樓房這麼高,跳樓可能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還有可能被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與地震作鬥爭的歷史中,總結出了不少防震經驗,其中關於在室內避震應該“伏而待定”的思想被實踐證明是相當成熟的。一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們詳細介紹了“伏而待定”的防護方法:“在屋內感覺地震時,要迅速貼炕沿趴下,臉朝下,頭近山牆,兩隻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鼻樑上方兩眼之間的部位枕在臂上,閉上眼、嘴,用鼻子呼吸。”這樣地震時雖房倒屋塌,但由於有殘牆和傢俱支撐,可免被砸死又不致窒息,就能安然無恙。

  “伏而待定”的方法不僅適用於農村,同樣也適用於城市。唐山地震的許多幸存者就是在室內藉助箱、櫃、被垛等物的擋隔,減少了樑柱、頂板墜下的傷害力量,因而得以脫險。但要注意不宜鑽在不堅固的床、桌子底下,以免一旦砸毀,人受擠壓更重,活動更困難。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高層建築越來越多,想從高層逃出越來越困難,所以發生地震時暫避在房屋內牆角等處,是較為安全的。

        就近避震應懂得

  當然,萬一大樓整體倒塌,就近躲避也會造成一定的傷亡,但這個傷亡的數字必定遠遠低於盲目外逃,在門口擠成一團所造成的死傷人數。其原因在於大樓倒塌時總會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這些“生存空間”在堅實傢俱和小跨度房間等處形成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相對來說,就近躲避可以把傷亡人數減少到最低限度。具體來說:

  1.在家中。如果你處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那麼就呆在那裡。地震很少會持續一分鐘以上,但感覺起來它可能長得多。呆在那兒直到地面停止搖動,並不再有東西落下來。立即尋找一個至少可以容下你的地方,蹲下或者臥倒。以使自己儘量變得像一個小球,或許不可能變得很小,但應儘量小,以便自己能躲到桌子或寫字檯下面。將一隻胳膊彎起來護住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隻手抓緊桌腿或寫字檯的一邊。傢俱可能會滑動,抓牢上方會使你的上方一直受到保護,如果必須,要隨著它一起爬動。在傢俱下的另外一個安全姿勢是坐在傢俱下面,使雙手都能自如地抓住寫字檯或桌子的腿。在家中另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就是門框下面。門框架周圍的附加結構,使得這裡成為一幢建築中最堅固的部分之一。此外,門口上面通常沒有那麼多會落到人頭上的東西,而地震造成的傷害絕大多數是由於被上面落下來的東西砸傷或砸死所致。在門口處使你自己站穩的方法是:背靠門軸站著,為保持平衡雙腳要分開大一點,並用手抵住對面的牆,儘量用肩或臀部抵住門,堅持住。如果家中沒有可用於藏身的傢俱,可躲到承重牆的牆角或跨度比較小、垂直管道比較多的廚房、衛生間等比較牢固的房間。儘量遠離窗戶。等震動平靜後,再轉移至安全的地方。

  2.在賓館。發生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頂在頭上,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場所,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在臨窗酒吧間傾談時發生地震,謹防被大吊燈搖擺撞破玻璃窗時散落的玻璃碎片造成的傷害。在電梯中發生地震時,首先會感到電梯箱與周圍牆壁的碰撞,此時,應立即在臨近的樓層停下,馬上離開電梯。

  3.在商場。發生地震時,顧客可能亂作一團,商品等物紛紛落下,阻塞避難通道。此時明智的做法是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邊,或者朝沒有任何東西的通道奔去,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慌慌張張朝外跑反而危險。在樓上的,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然而,在發生混亂、恐慌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朝樓梯擁去,因此,要注意不要捲入到人流中去,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

  4,在學校。一般來說,挨門的學生可以儘快跑到門外,靠牆的學生可緊靠牆跟,中間的學生應鑽到桌子底下。

  5.在影劇院。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要亂跑,一般的影劇院都採用大跨度的薄殼結構屋頂,重量輕,震時不易下塌,塌下來重量也不太大。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排椅下。一般的排椅都是九合板與鑄鐵架用螺絲擰緊連線在一起的,每一片九合板的抗壓能力並不強,但是一排排的椅背聯合起來,強度是很大的。此外,舞臺腳下、樂池也是避難的好地方。千萬不能亂跑、亂擠,千百人的劇場,正常散場速度也需要十幾分鍾。震時混亂,擠、踩、砸、撞,定然要產生不必要的傷亡。

  6.在工作崗位。發生地震時,一定要採取緊急措施,使儀器、機床斷電、停轉,再迅速躲避在各種機械裝置或中間支撐柱之下。

  7.在地鐵中。近年來,在地下鐵道的設計和建設中充分考慮了防震的措施和對策,一般來說,地下鐵道比地面更為安全,但也不能麻痺大意。乘客應注意地下鐵道中架設的高壓線,這是極其危險的,所以在乘務人員和有關人員沒有指示之前,絕對不要跑到車外。要聽從乘務人員的正確指揮。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發生大混亂是最危險的,要注意不能被捲入到人流當中去,在地鐵裡朝著通道坐著或站著時,在還沒有引起混亂的情況下,兩腳要朝著行車方向,雙手護住後腦部,在車內躺下來。或者,屈身用膝蓋貼住腹部,將腳尖蹬住椅子或牆壁。若車內一片混亂,就應該立即緊縮身體,在人群中用雙手抱住後腦部做好防禦姿勢。

  遇到地震:高層住戶要先躲再撤

  問:如果地震突然發生了,我從室內跑出來呢?還是在家找個地方躲起來?

  答:關於震時要不要從室內跑出來,國內外專家都有爭議。其實,這與各國的國情有關。例如,建築物抗震效能較好的,室內避震的成功率較高;建築質量很差的平房,室內避震就有危險,如有可能則應儘量從室內跑出為好,估計跑不出去時則應就近躲藏。我國多數專家趨向於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由於劇烈地動,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對策。

  問:我家住在23層,一旦有地震發生,高層住戶該怎麼辦?能否坐電梯呢?

  答:目前,太原市高層住宅的抗震設防,通常都是按照抗禦烈度8度地震規範要求設計。所以,假如地震來臨,市民一定要冷靜。建議大家先躲後撤。首先說躲,在房屋內要選擇承重牆的內側,在開間小的地方躲避。切記不要躲在靠窗的外牆一側。地震過後撤離時,要走樓梯而不要選擇電梯。因為此時的電梯在經歷地震後,可能會出現建築物變形或供電不穩定,往往是最危險的地方。同時,遇到地震時切勿驚慌,要記得關閉家裡的電源盒、煤氣,防止因漏電和煤氣洩漏引發的災害。在從室內逃離時,要注意保護好頭部。

  問:如果地震發生時,我正在辦公室上班怎麼辦?

  答:地震時,正在辦公室的人員,應趕緊蹲到辦公桌下或房屋內承重牆的內側,同時要儘量降低重心。地震過後要迅速撤離。撤離時,要走樓梯,不要乘電梯。來不及撤離時,可到開間小、有一定支撐物的小房間、廁所或水房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