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前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是維護人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鍛鍊不當,不僅不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對身體的傷害。下面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一些有關體育運動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喜歡。

  體育運動注意事項

  應注意的問題之一:鍛鍊時間宜“晚”不宜“早”

  許多人有“聞雞起舞”的鍛鍊習慣,認為早上空氣好,鍛鍊效果佳。其實不然。首先,清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下午要高,這是因為夜間沒有陽光,樹葉的光合作用停止,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此外,由於夜間缺乏太陽能的輻射與紫外線的照射,清晨太陽尚未出來時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及病原微生物密度較高,對人體十分不利。其次,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看,清晨不僅感官不敏感,運動協調能力較差,人體的肌肉、關節及內臟功能均處於鬆弛低下狀態,對體育鍛煉尚不能適應,容易造成急、慢性損傷。再次,清晨起床時人體血液黏性最高,加上鍛鍊時出汗引起水分消耗,血液更為黏稠,容易造成血管梗塞而突發心臟意外或中風。

  而在下午或黃昏時分,人的體力更容易發揮,身體的適應能力和敏感性最強,全身肌肉、關節的協調能力最強,尤其是人體內臟的功能活動及血液迴圈均已處於穩定狀態,對體育鍛煉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耐受性。因此,對於鍛鍊者而言,選擇清晨鍛鍊,尤其是摸黑起來立即進行體育鍛煉是不可取的。在下午或黃昏時參加體育鍛煉更適合。

  應注意的問題之二:鍛鍊手段宜“雜”不宜“單”

  體育鍛煉不同於運動員的專業訓練,其目標是追求身心全面協調發展,使身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運動能力、各種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發展。因此,在鍛鍊手段的選擇上應注意全面性,避免長期使用單一的手段進行鍛鍊。例如,長期只從事力量練習,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就不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長期只從事長跑鍛鍊,雖然會獲得良好的耐力素質,而速度、力量素質的發展會相對較差;長期以某一側肢體活動,則會影響整個機體的勻稱發展。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長時間使用一種手段還容易造成身體的區域性疲勞,從而導致身體區域性部位出現慢性運動型損傷。例如,有些長期喜歡打網球的鍛鍊者常常會感到持拍手臂的肘關節和肩關節疼痛、有些喜歡長期登山的朋友常會感到膝關節疼痛,就是由於身體區域性部位長時間承受單一運動負荷所致。因此,從鍛鍊效益的最大化來講,在選擇體育鍛煉手段時還是“雜”一些為好。如果鍛鍊者確實因迷戀某種運動而不願進行其他的運動,最好也在運動的前後做一些輔助性的練習,以使身體得到均衡發展。例如,在長跑之後做幾組俯臥撐或引體向上、在力量練習之後進行一定距離的慢跑,等等。總之,鍛鍊如同進食,如長期偏食則會營養不良。

  應注意的問題之三:鍛鍊過程宜“緩”不宜“急”

  許多鍛鍊者都過這樣的經歷,當一開始鍛鍊就使用大運動量時,身體的某個部位***如腹部***就會出現隱痛感。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可能是鍛鍊者身體某個部位本身存在病變,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運動過急導致身體不適應而造成的。人體的器官結構十分精密,他對運動的適應就如同我們發動汽車一樣,如果我們在發動汽車過程中,直接從1擋加至5擋,汽車不但跑不起來,反而會熄火。同樣,當我們的身體對運動的適應還處在較低的水平時,突然加大運動負荷,身體就會感到不適應,嚴重時還會使身體受到傷害。因此,鍛鍊者在鍛鍊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循機體對運動的適應規律,運動量安排要由小到大,運動的持續時間、距離、次數、速度、頻度和強度等要逐漸增加,鍛鍊的內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難,從簡到繁,逐步提高。這對於那些帶領小孩鍛鍊的家長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小孩的認知能力有限,在運動中容易興奮,不太懂得對運動量的控制。如果家長不知道對其適當控制,很容易導致小孩在運動中受傷。

  總之,鍛鍊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式進行鍛鍊前,一定把準備活動做得充分一些,在身體對運動的適應性增強時,才可逐步增加運動的強度。

  應注意的問題之四:鍛鍊地點宜“開”不宜“閉”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花錢買健康”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一些健身者也因此將健身器械買回家中進行鍛鍊,另有一些健身者則常到經營性健身中心進行健身消費。應該說,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但是,無論是在家中進行鍛鍊,還是在健身中心進行鍛鍊,都要注意保持鍛鍊空間的開放性。簡單來說,就是要保證健身場所良好的通氣性。如果家中或健身中心的房屋相對封閉,通氣效能差,還是建議大家多到戶外進行鍛鍊。因為,鍛鍊過程中人的呼吸深度增加,空氣在人體中的轉換頻率加快,而密閉空間中的空氣質量較差,含氧量低,肺通氣量越大,呼吸深度越深,吸入體內的有害氣體就越多,對人體的害處就越大。即使在戶外進行鍛鍊,也應選擇樹木較多、安靜清潔之處進行鍛鍊,如公園、田野、河畔、山邊、湖旁等。同時,建議大家少最好不要在車流量大的馬路旁或煙塵及噪音較多的工廠區、鬧市進行鍛鍊。馬路上各種機動車輛排出來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硫化物、烴類和重金屬鉛、汞、氟、銀等有毒物質,吸入後會造成慢性中毒,出現頭昏目眩、肌肉痠軟、神經衰弱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支氣管及肺部炎症、貧血等症狀。

  應注意的問題之五:鍛鍊呼吸宜“鼻”不宜“口”

  鍛鍊中如何進行呼吸也是有學問的。一般情況下,建議大家在鍛鍊過程多采用鼻進行呼吸,少採用口進行呼吸***當然,特殊的專案如游泳例外***。這是因為用鼻呼吸更符合衛生的要求。從解剖上來看,鼻腔由骨和軟骨分割成不規則的腔隙,其表面都有黏膜組織。中間有鼻中隔把鼻腔分成左右兩部。鼻腔的***處有短粗的鼻毛,它們有過濾空氣、防止灰塵侵入的功能。鼻腔內各有三個突起,稱為上、中、下鼻甲,將鼻道分成幾個部分。上鼻甲和鼻中隔上部的黏膜裡有嗅覺細胞,有辨別氣味的功能,其餘部位的黏膜含有豐富血管、黏液腺體和纖毛。由於鼻腔為彎曲多層次的通道,可使吸入的空氣有更多的機會充分與黏膜面接觸。這樣,外界的寒冷、乾燥、帶有塵土和細菌的空氣經過時,可起到加溫、溼潤、淨化的作用。也就是說,經鼻吸入的氣體是加工過的氣體,對喉、氣管等的刺激性已大大減少。而口腔則沒有鼻這種功能,如長時間用口吸氣,不僅會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質,也會使咽部乾燥,因而感到咽喉疼痛不適。所以,在鍛鍊過程中,用鼻吸氣比用口吸氣符合生理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