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前的衛生常識

  在進行體育運動前,我們應該多多注意衛生。你知道有哪些注意的衛生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有哪些衛生常識是需要注意的,希望大家喜歡。

  體育鍛煉的一般生理衛生知識

  ***一***運動生理反應的概念

  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人體的生理平衡受到暫時性破壞,並出現某些生理反應。這種反應,稱之為"運動生理反應"。

  ***二***發生運動中腹痛怎麼辦?

  有些人在參加體育運動時往往感到腹痛,甚至疼痛得不能直腰,不得不暫時停止鍛鍊。這是怎樣引起的呢?

  ***1***運動前沒有做好準備活動,剛上場就進行劇烈的運動。這時內臟器官的功能還沒有調動起來,心臟裡的血液不能迅速排出,大靜脈的血液迴流發生障礙,以致肝脾暫時淤血脹大,肝脾外膜的張力增加,引起上腹部疼痛。

  ***2***初參加運動的人,呼吸節律掌握不好,呼吸表淺紊亂,肺的氣體交換不好,氧氣的利用率較低,肝脾胃腸的血液淤積缺氧,刺激上面的神經細胞,引起腹痛。

  ***3***胃腸道里盛滿了食物,在劇烈運動時受到震動,改變了正常的蠕動規律,甚至發生逆蠕動,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現象。

  ***4***飯後、飲水後劇烈運動,胃腸重量增加,容易使胃腸繫膜受到過分的牽拉,引起腹痛。

  ***5***原有胃腸疾病、寄生蟲病、痢疾、慢性闌尾炎的病人,本來就有腹疼的症狀,運動時胃腸受到震動,疼痛得就會更明顯。

  知道了運動性腹痛的原因,就要積極進行預防,如運動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使血液迴圈加快,不致於在肝脾內淤積;運動時強度要逐漸增加,並掌握呼吸的節奏和深度,防止發生呼吸紊亂,避免內臟器官的血液缺氧。經常堅持體育鍛煉,增強心肺的功能,提高心臟的排血量和肺臟的氣體交換率,使氧氣更好地與血液結合。另外,還要講究運動衛生,不在飯後、飲水後劇烈運動,防止胃腸發生逆蠕動和胃腸繫膜受到過分牽拉引起腹痛。

  ***三***出現肌肉痠痛應不應停止鍛鍊?

  剛剛開始鍛鍊或者經常不活動的部位進行運動後,往往會出現肌肉痠痛的感覺,嚴重的會引起行走不便。這是不是運動引起的疾病,需不需要停止運動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運動時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活動與肌肉活動的需求不相適應***運動開始不久,運動系統的肌肉等可以很快進入快速的、劇烈的運動,而心臟跳動、呼吸的頻率不能一下子就達到很快、很高的水平***,肌肉的氧氣供應不足,使肌肉在收縮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乳酸不能及時氧化而排出,乳酸堆積在肌肉中,刺激了肌肉中的感覺神經末梢,從而引起了痠痛。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這種肌肉痠痛現象,一般來說堅持鍛鍊兩三天後,就會因為機體機能逐步適應鍛鍊而自然消失。如果肌肉痠痛得厲害,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再進行鍛鍊。如果肌肉在鍛鍊隔天后仍持續痠痛,並且感到身體疲勞、精神不振、不想吃飯、睡眠不好等,就說明運動負荷太大了,或者區域性有肌肉輕度拉傷現象,應適當休息幾天,等痠痛消除,體力恢復,感到身體有勁後,再堅持鍛鍊。

  防治肌肉痠痛的最好辦法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運動量安排應循序漸進,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結束後做好整理活動,以便加快肌肉中乳酸的氧化過程。

  ***四***為什麼鍛鍊後第二天才出現肌肉痠痛

  這種一般在鍛鍊後24小時後出現的肌肉痠痛在運動醫學上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症"。鍛鍊後24-72小時痠痛達到頂點,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痠痛外,還有肌肉僵硬,輕者僅有壓疼,重者肌肉腫脹,妨礙活動。任何骨骼肌在激烈運動後均可發生延遲性肌肉痠痛,尤其長距離跑後更易出現。長跑者可出現髖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側伸肌和後側屈肌的疼痛,在肌肉遠端和肌腱連線處症狀更顯。在炎熱夏天進行極量運動後,除肌肉疼痛外,還可出現脫水、低鈣、低蛋白等症狀。 這種肌肉痠痛的確切原因還未完全清楚。

  多數人認為,肌肉的過度使用可造成肌肉痠痛症,其原因為:

  1、肌肉的張力和彈性的急劇增加,可引起肌肉結構成分的物理性損傷。

  2、新陳代謝的增加,代謝廢物對組織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經調節發生改變,使肌肉發生痙攣而致疼。

  肌肉痠痛應怎樣防止

  1、鍛鍊安排要合理。經過一段時間鍛鍊後,原先出現的肌肉痠痛症的運動量,就較少出現症狀了。並且表現有特異性。例如下坡運動鍛鍊一段時間後能減輕下坡鍛鍊帶來的肌肉痠痛症。

  2、區域性溫熱和塗擦藥物。鍛鍊後用溫熱水泡洗可減輕肌肉痠痛。區域性塗擦油劑、糊劑或按摩擦劑也可減輕疼痛。

  3、牽伸肌肉的運動可減輕痠疼。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鬆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於緊張肌肉的恢復。這種肌肉牽伸練習也為預防鍛鍊時的拉傷打下基礎。

  4、做好鍛鍊時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準備活動做得充分和整理運動做得合理有助於防止或減輕肌肉痠痛

  ***五***體育鍛煉中出現肌肉痙攣怎麼辦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表現。引起肌肉痙攣的常見原因有:1、寒冷刺激 肌肉在寒冷環境下興奮性會增高,而易發生肌肉痙攣。因此,在寒冷環境下參加運動時,既要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還要注意開始運動時服裝不能穿得太少,要隨著運動的進行面逐漸減少衣服,運動結束後要儘快穿上衣服。

  2、電解質丟失過多 運動中大量出汗會伴隨有大量電解質***主要是鈉、鉀、鈣***的丟失。這些電解質在人體內的濃度水平與神經肌肉興奮性有關,當丟失過多時肌肉興奮性增高,肌肉易發生痙攣。這種情況多見於天氣炎熱或進行長時間劇烈運動時,在這種情況下要特別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維生素的補充。另外,在有體重級別專案賽前急性減體重時,也要注意脫水時電解質的丟失問題,如不進行補充會影響比賽時水平的發揮。

  3、疲勞 大家都知道疲勞的肌肉比正常肌肉硬,即張力大,訓練或比賽中用力越多、越疲勞的肌肉越容易發生痙攣。

  4、肌肉連續收縮過快 這引起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不能協調地進行,特別是不能放鬆,而引起肌肉痙攣,這多見於訓練水平低的運動員身上。在運動中較容易發生的部位是小腿和腳趾。 解除肌肉痙攣的方法,主要是牽引痙攣的肌肉,使它伸長和鬆弛。例如,小腿肚痙攣和腳趾向下痙攣時,可將痙攣腿的膝關節伸直,用力將腳掌和腳趾向上扳,即可使痙攣緩解。如果效果不行,小腿肚痙攣還可用手指重按承山穴,腳趾向下痙攣則重按湧泉穴,然後對小腿後面做自下而上的快速重推摩,全手揉捏和輕拍以幫其緩解。緩解後再輕推、緩慢揉捏一會,並注意保暖。如果游泳時發生腿肚或腳趾痙攣,就應立即用兩手和沒有痙攣的腳仰游回岸,或先吸一口氣,仰浮於水面呼救,切不可慌張,以免發生溺水。

  為了預防肌肉痙攣,夏季鍛鍊應適當飲用淡鹽水;冬季鍛鍊要注意保暖和做好準備活動,在水中運動時間不宜過長,當有寒顫或疲勞感覺時應及時出水。

  ***六***長跑時發生胸痛的急救

  初練長跑的人,有時會感到在胸部兩側或左右肋下有些發痛,這是不是病,原因是什麼呢?一般健康人在長跑時出現胸痛,大都是由於呼吸不得法引起的。

  一種是呼吸過快,長跑時,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強,需氧量增加,為了吸進更多的氧氣,在呼吸上就不但需要加快,而且需要加深。有些人跑時不注意加深呼吸,而只是加快呼吸頻率,這就使呼吸的收縮過於頻繁,過度緊張,以致引起呼吸肌的痙攣,刺激了呼吸肌裡的感受器,而產生疼痛。人體最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間肌和膈肌。當肋間肌痙攣時,胸部兩側會發痛。當膈肌痙攣時,疼痛就發生在兩肋下。

  再一種是冷天長跑時張大口呼吸,吸進的空氣太冷。冷的空氣吸到肺裡,刺激肺部血管使其收縮,血液迴圈因此受到阻礙,也會引起胸痛、胸悶。長跑中發生的這種胸痛不是病,而且完全是可以預防和制止的。辦法是:

  1、注意加深呼吸,做到呼吸慢而深,在出現胸痛時,要及時調整呼吸,用力向外呼氣。這樣既可以吸進大量的空氣,滿足長跑時的需要,又可以使呼吸肌得到放鬆,而消除疼痛。

  2、注意呼吸節奏,把呼吸節奏和跑的動作節奏配合起來,做到兩步一呼,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這樣也容易做到呼吸深而慢。

  3、天冷時長跑,不要張大口呼吸,而要用鼻子呼吸,或口鼻並用***口微開,輕咬牙***。這樣,空氣從鼻子和齒縫裡進去,就可以使冷空氣加溫變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