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中的安全常識有哪些

  眾所周知,搞好醫務監督,遵守訓練原則,加強保護,注意選擇好訓練場地,這些都是體育運動中的安全常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體育運動中的安全常識,一起來看看吧!

  體育運動中的安全常識

  在開始鍛練的初期,參與者應當時常留意身體對運動的反應,如果有異常疲勞、食慾不振,或睡不安寧等情況,就要檢討是否進行得過急過多;參與者亦必須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確保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使機體能儘快恢復疲勞。此外,由於參與運動會使到日常的能量消耗有所提高,所以亦要注意飲食,使身體得到充足養分的保充。

  最後,就是要預防運動創傷的發生,因為剛參與體育鍛煉的人,一般上體適能的水平都普遍較低,同時,由於心理因素的影響,他/她們對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卻往往較高,如果未能注意並適當地控制運動量和強度,就容易出現過度訓練的情況,更有可能構成各種各樣的運動創傷。因此,“循序漸近”始終是參與運動訓練的首要原則。

  判斷運動負荷的大小的方法

  ***1***用晨起安靜脈率判斷運動負荷大小:在正常情況下,通過體育鍛煉後心髒機能增強;安靜時的脈率應逐步減少。但是如果相反,脈率反倒增多,就表示運動負荷大。若第二天的安靜脈率超過前一天的早晨的安靜新綠,說明運動負荷太大,應適當減少運動負荷。

  ***2***自我感覺判斷法:如果鍛鍊後,經過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體力充沛,食慾增加,睡眠良好,說明運動負荷安排比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勞,四肢酸沉,至二天仍沒有消除,出現心慌、頭暈,沒有食慾,睡眠不好,並對再次參加鍛鍊感到厭惡等不良的症狀,這個說明運動負荷大,需要好好的休息調整。

  如何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

  ***1***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

  ***2***準備活動要充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運動損傷是由於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訓練前做好準備活動十分必要。

  ***3***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之後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區域性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鬆非常重要。

  ***4***防止區域性負擔過重。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會造成機體區域性負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

  ***5***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練習。據統計,在運動實踐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動中鼻出血、扭傷、挫傷、腦震盪、脫臼的處理方法

  ***1***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擊而出血***

  處理方法:應使受傷者坐下,頭後仰,暫時用口呼吸,鼻孔用紗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額和鼻樑上,一般即可止血。

  ***2***腦震盪:頭部受天外力打擊或碰撞到堅硬物體,使腦神經細胞、纖維受到過度震動。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腦震盪。

  處理方法:對輕度腦震盪的病人,安靜臥床休息一、二天後,可在一星期後參加適當的活動。對中、重度的腦震盪,要保持傷員絕對安靜,仰臥在平坦的地方,頭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時送醫院治療。

  ***3***脫臼:由於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使關節面脫離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處理方法:動作要輕巧,不可亂伸亂扭。可以先冷敷,紮上繃帶,保持關節固定不動,再請醫生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