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成功事例有哪些

  馬雲領導下的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重新整理了美國股市最大融資規模記錄。馬雲創造奇蹟的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文化價值。馬雲持續推進商業模式創新並取得成功,更多地得益於他的創新意識、創業豪情、市場意識、求真務實的精神和堅持精神。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馬雲成功事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馬雲成功事例篇1: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入口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時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也精打細算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

  8年後的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奇蹟。

  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說了這樣一段話:“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

  馬雲成功事例篇2:

  馬雲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

  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

  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總是有想法,卻很少會有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然後就是馬上行動。當時是1992年,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元。但沒錢不是問題,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創業,風風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成立起來了。

  創業開始,也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於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雲別瞎折騰了,連幾個合作伙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但是馬雲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吃了很多苦頭。

  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並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雲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馬雲成功事例篇3:

  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網際網路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網際網路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於是決定回國做網際網路。

  這次創業,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馬雲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俱,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說這種話的人,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因為他們眼裡看到的都是困難。

  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悽慘的時候,公司銀行賬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堅持夢想。沒錢,只要你有決心,肯努力,不要被困難嚇倒,夢想的光輝一定會照進現實。

  馬雲成功事例篇4: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稜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馬雲成功事例篇5: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 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捱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第一次考了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到了大學,因為他的英語太好了,總是班上前五名,閒得沒什麼事可做,馬雲就做學生會主席,廣交朋友。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600元,房租是1500元。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揹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喏,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記者採訪馬雲時,他興奮的指著一個賣小玩意兒的人說道。

  兩年馬雲就幹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 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馬雲成功事例篇5:

  如今,“阿里巴巴”服務的商人達到240萬,馬雲即使在睡夢中,“阿里巴巴”每天也有100萬元的收入。

  發現寶庫

  作為國內最早btob***商家對商家***網站的創始人,馬雲的名氣在國內遠沒有在國外響 04年加盟好專案大聯展一起邂逅陽光有情人小戶型主陣容揭曉多媒體互動學英語,雖然他沒有任何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

  2000年7月17日,他甚至成為了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福布斯》雜誌的封面故事是這樣描寫他的: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

  馬雲說,這期《福布斯》後,才知道“自己其實有多醜”。而且據馬雲自己講他還很笨。讀書時,他的成績從沒進過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後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馬雲後來常說自己的創業經歷至少可以證明:“如果我馬雲能夠創業成功,那麼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

  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餘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錢沒掙到多少,倒是闖出了一點名氣。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

  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倒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網際網路。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這裡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馬雲當時就意識到網際網路是一座金礦。

  噩夢般的討債之旅結束了,馬雲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個瘋狂的念頭。成為“阿里巴巴”馬雲的想法是,把中國企業的資料集中起來,快遞到美國,由設計者做好網頁向全世界釋出,利潤則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馬雲相信“時不我待,捨我其誰”!找了個學自動化的“拍檔”,加上妻子,一共三人,兩萬元啟動資金,租了間房,就開始創業了。這就是馬雲的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海博網路,產品叫做“中國黃頁”。在早期的海外留學生當中,很多人都知道,網際網路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資訊網站,正是“中國黃頁”。所以國外媒體稱馬雲為中國的mr.internet。

  馬雲的口才很好。在以後的很長時間裡,在杭州街頭的大排檔裡經常有一群人圍著一個叫馬雲的人,聽他口沫亂飛地推銷自己的“偉大”計劃。

  那時候,很多人還不知網際網路為何物,他們稱馬雲為騙子。1995年他第一次上中央臺,有個編導跟記者說,這個人不像好人!其實在很多沒有網際網路的城市,馬雲一律被稱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先這樣提醒自己:“網際網路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然後出門跟人侃網際網路,說服客戶。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

  1996年,馬雲的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也就是這一年,網際網路漸漸普及了。這時馬雲受到了外經貿部的注意。1997年,馬雲被邀請到北京,加盟外經貿部的一個由聯合國發起的專案——edi中心,並參與開發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常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btob思路漸漸成熟: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他研究認為,網際網路上商業機構之間的業務量,比商業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量大得多。為什麼放棄大企業而選擇中小企業,馬雲打了個比方:“聽說過捕龍蝦富的,沒聽說過捕鯨富的。”

  連網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網際網路像一個無窮的寶藏,等待人們前去發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語開啟的那個山洞。

  1999年,馬雲回杭州創辦“阿里巴巴”網站。臨行前,他對他的夥伴們說:“我要回杭州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從零開始。願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資;願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說用3天時間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鐘,夥伴們一致決定:“我們回杭州去,一起去!”芝麻,開門!

  幾個月後一傳十,十傳百,阿里巴巴網站在商業圈中聲名鵲起。然後,馬雲繼續揮舞著他那雙乾柴般的大手,到世界各地演講:“btob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幾千萬商人的生意方式,從而改變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

  他在吸引到大量客戶的同時也吸引人才和風險投資。

  ***人蔡崇信是全球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investab的亞洲代表,他聽說“阿里巴巴”之後立即飛赴杭州要求洽談投資。一番推心置腹之後,蔡竟然出人意料地說:“馬雲,那邊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馬雲嚇了一跳:“不可能吧,我這兒只有500元人民幣的月薪啊!”但兩個月後,蔡崇信就任“阿里巴巴”的cfo***首席財務官***。後來蔡的妻子告訴馬雲:“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我。”

  這一事件引起華爾街一陣驚奇和震動。隨後以華爾街高盛為首的多家公司,毫不猶豫地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萬美金。

  高盛資金到位的第二天,馬雲馬不停蹄飛赴北京“見一位神祕人物”。見面才知,是成功投資了雅虎網站的“全球網際網路投資皇帝”、日本軟銀公司的董事長孫正義要求見面!面談僅6分鐘,孫正義就說:“馬雲,我一定要投資'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錢。”2000年1月,雙方正式簽約,孫正義投入2000萬美金。

  一時,阿里巴巴聲名大震。造就網際網路第四模式有首歌唱道:“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馬雲也是個快樂的青年,他講述了一箇中國版的天方夜譚。

  現在“阿里巴巴”被業界公認為全球最優秀的btob網站。來自國內外的點選率和會員呈爆增之勢!一個想買1000只羽毛球拍的美國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幾家中國供應商;位於中國***和非洲迦納的使用者,可以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筆只有在網際網路時代才可想像的生意!

  2003年,“阿里巴巴”拓展了自己的業務,進入全球商務的高階領域。如今,“阿里巴巴”服務的商人達到240萬,馬雲即使在睡夢中,“阿里巴巴”每天也有100萬元的收入。非典期間,“阿里巴巴”業務量增長了5-6倍。

  “阿里巴巴”創造的奇蹟引起了國際網際網路界的關注,其發展模式與雅虎入口網站模式、亞馬遜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並列,被稱為“網際網路的第四模式”阿里巴巴開啟寶庫的咒語是“芝麻,開門吧!”馬雲的咒語是什麼?只要看看“阿里巴巴”的團隊就明白了。

  “阿里巴巴”的管理層,絕對可以算得上超豪華陣容。孫正義和前世貿組織總幹事薩瑟蘭是它的顧問;這裡聚集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網路精英,而且,越來越多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的優秀人才正湧向阿里巴巴。

  而尤為令人驚訝的是,創業5年,“阿里巴巴”從來沒有人提出來要走,公司最初的18個創業者,現在一個都不少。別的公司出3倍的工資,員工也不動心。馬雲還說風涼話:“同志們,3倍我看算了,如果5倍還可以考慮一下。”

  對其中的奧妙,馬雲說得很簡單,“在'阿里巴巴'工作3年就等於上了3年研究生,他將要帶走的是腦袋而不是口袋。”

  馬雲認為自己是個擅長創業但不擅長守業的人,“最多幹到40歲,我會離開'阿里巴巴',去學校教mba。如果成功了,我就去哈佛;如果失敗了,我就去北大。”

  馬雲有個理想,到60歲的時候,和現在這幫做“阿里巴巴”的老傢伙們站在橋邊上,聽到喇叭裡說,“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紅,股票繼續往前衝,成為全球……那時候的感覺才叫真正成功。

  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這樣一個現實,這位網際網路的ceo不懂計算機。

  人物面對面馬雲

  現任阿里巴巴***alibaba***ceo。1964年,出生於杭州。1988-1995年,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1997年,創辦“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資訊釋出站。

  1997-1999年,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網站。2000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

  2002年,被“世界經濟論壇”選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來領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