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州畫像記閱讀答案

  《張益州畫像記》是北宋蘇洵寫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益州畫像記》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張益州畫像記》閱讀原文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遙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親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於淨眾寺,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於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①,未墜於地。惟爾張公,安坐於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爾繄②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於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斧令。於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於盜賊,故每每大亂。夫約之以禮,驅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於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於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嗚呼!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於斯?雖然,於我心有不釋焉。今夫平居聞一善,必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鄉里之所在,以至於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於其傳,意使天下之人,思之於心,則存之於目;存之於目,故其思之於心也固。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蘇洵無以詰,遂為之記。

  ***節選自《古文觀止》,有刪改***

  【註釋】①攲***qī***:傾斜 。②繄***yī***:是指代張方平的措施。

  《張益州畫像記》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

  B.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

  C.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

  D.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國古代的紀年法主要有三種:干支紀年法、王公紀年法、年號紀年法。文中“至和元年”屬年號紀年。

  B.每月農曆初一稱“晦”,十五稱“望”,十六為“既望”,最後一天稱“朔”,“正月朔旦”即正月三十早上。

  C.蘇洵,號老泉,是蘇軾、蘇轍的父親,父子合稱“三蘇”,與唐代韓柳,宋代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

  D.稽首,即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是古代漢族的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

  6.下列各句對文章內容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文章首先交代了張方平至蜀的背景,接著記敘了張方平至蜀後解散了守備人員,敵寇卻沒來侵犯,百姓和以前一樣慶賀新年。

  B.張方平雖認為蜀人多變,但對待蜀人非常厚道,因此蜀地百姓堅持要把他的像安放在淨眾寺裡,表現了蜀地百姓對他的愛戴之情。

  C.蘇洵認為禍亂髮生與否都容易治理,禍亂將發之際最難治理。他由此充分肯定了張方平面對緊張局勢,從容且得當的治理才能。

  D.張方平分析了蜀人經常發生大亂的原因,並拿齊、魯的人與之比較,強呼叫禮義來約束蜀人,用法律來差使蜀人,***就可避免。

  7.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毋養亂,毋助變。謠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5分***

  ***2***人皆曰蜀人多變,於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5分***

  《張益州畫像記》閱讀答案

  4.C

  5.B***每月農曆初一稱“朔”,十五稱“望”,十六為“既望”,最後一天稱“晦”,“正月朔旦”即正月初一早上。***

  6.B***“張方平認為蜀人多變”錯,原文說“人皆曰蜀人多變”。***

  7.***1***別***姑息***滋生/造成大的禍亂,也不要***操之過急***導致/促成事變*********。雖然現在謠言一起興起/四處傳播/紛紛揚揚,但我已經打定主意了,外患不一定會興起,但事變將會從內部引起。***劃線處各1分,後三句給2分。***

  ***2***眾人都傳言說,蜀地人經常作亂。上司於是就用對待盜賊的辦法來對待這裡的老百姓,用管束盜賊的辦法/法令/刑法來約束他們。***劃線處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