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語文閱讀中很多答案不是“猜”出來的,也不是“背”出來的,而是建立在文學理論和寫作學科之上的一些原理、規律和要求。初三面臨著中考,掌握語文閱讀更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初三語文閱讀理解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初三語文閱讀1:兒童不宜過順境

  古人云:“兒童不家過順境”;今人說:“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這都是說,只有讓孩子從小受點苦,過點逆境,在風風雨雨中磨練自己,增長才幹,長大後才能適應社會生活,有所作為。因此,球王貝利把自己從小生活在貧民窟裡,說成是一種“幸運”;世界著名作家海明威認為,不愉快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早期訓練。

  讓孩子從小吃點苦,這話說起來容易,有些人卻難以做到,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有不少做父母的,寧肯自己多吃苦多受累,處處做“愛的奉獻”,也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活,吃半點苦,對孩子有求必應,極力使孩子生活在安樂窩裡,生活在順境之中,細想想,這樣的父母心,誠然“可憐”,卻不可取,因為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家馬卡連科說過:“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這話說得真好。自古以來,凡是日後有出息孩子,大多從小吃過苦。現在有些孩子,由於父母的溺愛,小小年紀就大手大腳,花錢似流水,只知道吃喝玩樂;唯我獨尊,驕嬌二氣十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豈能有出息?

  我們每個做父母的,要想使自己的孩子以後成為社會上的棟樑,就應該牢記“育兒不費難,常帶三分飢與寒”這句民諺,就應該有意為孩子製造點“逆境”,讓他們吃點苦,在艱苦的生活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父母這樣做,才是真正愛孩子。

  初三語文閱讀習題

  14、本文提出的論點是什麼?***2分***

  15、第一段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分***

  16、民諺“育兒不費難,常帶三分飢與寒”是什麼意思?***2分***

  17、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中描述的“愛”與“溺愛”。***3分***

  18、如何理解“凡是日後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從小吃過苦”的含義?***3分***

  初三語文閱讀參考答案:

  14、兒童不宜過順境;

  15、採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16、比喻之意,主要說該讓孩子吃點苦

  17、“愛”是有意讓孩子在艱苦的環境裡磨練提高;“溺愛”是缺少必要的教育,一味嬌慣寵愛

  18、自古雄才多磨難,能從逆境中走出來的是強者;但沒吃過苦的,只要能嚴格自率,也會有出息的

  初三語文閱讀2:不要拋棄學問

  諸位畢業同學:

  ①你們現在就要離母校了,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吧。這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

  ②以前的功課也許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後,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願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減時,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即為吃飯計,學問也決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後,你們都要被後來少年淘汰的。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後,生活問題急需解決,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④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圖書館才能讀書,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就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節衣縮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定儀器。

  ⑤至於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30年可讀11萬頁書。

  ⑥諸位,11萬頁書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工夫;四圈麻將也得廢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⑦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⑧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⑨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10年之後成什麼器。

  初三語文閱讀習題

  【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2分***

  【小題2】全文思路明晰,層次分明,請在下面橫線上進行填寫,以顯現全文思路***2分***

  ① 提出贈言 ② ③表達希望與祝願

  【小題3】第③段在論證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3分***

  【小題4】文章最後一段中劃線句子中“眼睜睜”三字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2分***

  【小題5】請簡要解釋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這句話的含義。***3分***

  初三語文閱讀答案:

  【小題1】不要拋棄學問

  【小題2】②談研究學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小題3】第③段列舉學生們認為畢業後沒時間、沒條件做學問的藉口。為下文逐一批評並最終得出做學問是有可能的結論樹靶子。

  【小題4】“眼睜睜”三字寫出母校將時刻關注學生們未來的成就。傳達出作者對畢業生們的殷切期盼,表達了長輩對後代學子的關心和愛護。

  【小題5】每個人最大的責任是不斷磨練自己,並最終把自己磨練成一個有才能的人。

  初三語文閱讀3:為人生準備“壓艙石”

  ①在猶太民族,母親要在《聖經》上抹蜂蜜讓孩子去舔書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讓孩子從小樹立觀念:書本是甜的,而且書中有智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項調查,猶太民族人均每年閱讀65本書。讀書興趣濃厚,猶太人將讀書視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瞭如此令人羨慕的讀書風景。

  ②的確,讀書有了熱情,持之以恆才能順理成章。但是,單單有興趣,讀書未必一定有收穫,關鍵得讀好書。按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的說法,讀書是要為自己準備“壓艙石”——誠如空船航行時,為防翻船須備“壓艙石”一樣。讀書該選擇怎樣的“壓艙石”呢?或許各有各的說法,但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倫理、藝術等人文學的經典必是“壓艙石”的精髓。因為古往今來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藝術的原創性,大都蘊含在經典作品之中。如果說,讀書使人漸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話,那麼閱讀經典便可有效縮短這中間的距離。比如閱讀歷史,不僅讓讀書人獲取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歷史學看問題的方法,從而使之轉變成改造世界的現實力量。唯有常讀經典,多讀經典,才能驅使人們培養理想情懷,樹立凌雲之志。這便是經典的“壓艙石”效應。

  ③閱讀經典,還需與經典的閱讀方法相匹配。約翰·羅斯金在《芝麻與百合》裡有這樣一段話:“當你去讀一本好書時,你必須問問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亞的礦工那樣適於自己的工作麼?我的十字鎬和鏟子都就緒了麼?我自己準備妥帖了麼?我的袖子是否已經卷到雙肘,我的呼吸是否勻稱,我的心情是否正常?’……這樣多問問極有好處,因為既然你所要尋求的金屬就是作者的心靈與深意,那麼他的語言便是你要獲得金屬前必須敲碎和冶煉的岩石。你的十字鎬是你自己的專心、機智與學問;你的熔礦爐是你自己的善於思考的靈魂。”是啊,有好的書籍相伴,有好的態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隨,又何愁不能在開掘的礦渣中揀到“純淨的寶石”呢?

  ④讀書絕無止境。以智慧聞名於世的蘇格拉底,在70歲時還自認什麼都不知道。這固然是他的謙遜,卻更是他的智慧。不論是誰,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點點,就請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讀書興趣,保護好屬於自己的“壓艙石”。不斷充實自己的大腦。

  ⑤讓心靈俯就經典,讓經典滋養靈魂,積累底蘊,振奮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這樣,我們的精神世界就能領悟時代使命,並進而篤行之。***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05月06日有刪改***

  初三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20.“壓艙石”指的是經典***作品*** ***2分***

  21.請概述本文的三個分論點。***3分***

  答:①讀書要讀經典。②讀經典要專心致志,善於思考。③要讓經典不斷充實大腦。***3分,每個要點1分。如答“要讀好書”“要有相匹配的方法”“讀書絕無止境”等,每點得0.5分***

  22.第③段除引證外,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答:還運用了比喻論證法,形象地論證了閱讀經典所需的閱讀方法,說理生動,說服力強。

  23.下列哪個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論論據?為什麼?***2分***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②書卷多情似敵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答:第②個。因為于謙詩句的意思是書卷像多情老友,無論何種情況都與之親近。***2分,選對1分,分析1分。如選擇錯誤該題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