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做好語文的每一個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一***

  宗教是異常複雜的現象。宗教藝術也是這樣。一般來說,宗教藝術首先是特定時代的宗教宣傳品,它們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單純觀賞的物件。它們的理想和審美形式是為其宗教服務的。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藝術。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流行,併成為門閥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佔據統治地位,是在頻繁戰亂的南北朝。北魏與南樑先後正式宣佈它為國教,是這種統治的法律標誌。它歷經隋唐,達到極盛時期,產生出中國的禪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藝術也隨著這種時代的變遷、階級的升降和現實生活的發展而變化發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國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終擺脫它。清醒的理性主義、歷史主義的華夏傳統終於戰勝了反理性的神祕迷狂。這是一個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識的行程,所以,儘管同樣是碩大無朋的佛像身軀,同樣是五彩繽紛的壁畫圖景,它的人世內容卻並不相同。如以敦煌壁畫為主要例證,可以明顯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這些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題材、主題不同,而且面貌、風度各異。

  無論是雲岡、敦煌,還是麥積山,中國石窟藝術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傳來的佛傳、佛本生等印度題材佔據了這些洞窟的壁畫畫面。洞窟的主人並非壁畫,而是雕塑。前者不過是後者的陪襯和烘托。四周壁畫的圖景故事,是為了托出中間的佛身。信仰需要物件,膜拜需要形體。人的現實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軀便愈高大。然而,這又是何等強烈的藝術對比:熱烈激昂的壁畫故事陪襯烘托出的、恰恰是異常寧靜的主人。北魏的雕塑,從雲岡早期的威嚴莊重到龍門、敦煌,特別是麥積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長臉細頸、衣褶繁複而飄動,那種神情奕奕、飄逸自得,似乎去盡人間煙火氣的風度,形成了中國雕塑藝術的理想美的高峰。人們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託在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種潛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內容寬泛而不定。它並不顯示出仁愛、慈祥、關懷等神情,它所表現的恰好是對世間一切的完全超脫。儘管身體前傾,目光下視、但對人世似乎並不關懷或動心。相反,它以對人世現實的輕視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為特徵,並且就在那驚恐、陰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畫的悲慘世界中,顯示出他的寧靜、高超和飄逸。似乎肉體愈摧殘,心靈愈豐滿;身體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現實愈悲慘,神像愈美麗;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著螻蟻般的生命,而螻蟻們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著對深重現實苦難的無可奈何的強烈情緒。但它又仍然是當時人間的形體、神情、面相和風度的理想凝聚。儘管同樣向神像祈禱,不同階級的苦難畢竟不同,對佛的懇求和憧憬也並不一樣。

  ***選自《美的歷程》之“佛陀世容之悲慘世界”》,有刪節***

  7.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宗教和宗教藝術都是異常複雜的現象,都是用來信仰和崇拜的,但宗教藝術並不是單純用來觀賞的,一般是特定時代階級的宗教宣傳品。

  B.北魏佛像雕塑成為中國雕塑藝術的理想美的高峰無論是龍門、敦煌還是麥積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長臉細頸、神采奕奕、飄逸自得。

  C.敦煌壁畫在不同時代神的世界有所不同,比如題材、主題,壁畫中人物的畫貌、風度不同等,這反映石窟藝術也隨著時代的變遷、階級的升降和現實生活的發展而變化發展。

  D.神像的巨大、智慧、超然使跪倒在它們面前的芸芸眾生顯得十分渺小,但即使這樣,跪拜祈禱的人們因階級的不同而對佛的懇求也不同。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南北朝頻繁的戰亂背景下,佛教得以在中國廣泛傳播和流行,其在整個社會佔據統治地位的法律標誌是北魏和南樑宣佈它為國教。

  B.中華民族對佛教的態度經歷了接受、改造、消化、擺脫的過程,反映了清醒的理性主義、歷史主義的華夏傳統終於戰勝了反理性的神祕迷狂。

  C.雲岡、敦煌、麥積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畫都是佛像的陪襯,用營造出驚恐、陰冷、血肉淋漓的悲慘世界來顯示佛像的高超和飄逸等。

  D.北魏時代的石窟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石窟藝術,其中一個明證是這些洞窟中的壁畫描繪的是由印度傳來的佛傳、佛本生內容。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流行在整個社會佔據統治地位,是在頻繁戰亂的南北朝,隋唐是佛教在中國流行的極盛時期,禪宗產生後佛教走向衰亡。

  B.為顯示洞窟佛像雕塑的異常寧靜,先民們在創作雕像時將熱烈激昂的壁畫人物與佛像相對比,將現實生活中人物的渺小與佛像的高大相對比。

  C.中國佛像雕塑寄託了中國人的未來、美好、希望,但佛像本身卻沒有顯示出慈祥、仁愛的神情,似乎對人類沒有什麼關懷和動心。

  D.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展現了當時人間的形體、神情、面相和風度理想凝聚,也折射了世間的人們對現實苦難的無可奈何的情緒。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答案:

  7.B

  8.C

  9.B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二***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建築業將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它們不再僅僅是一幢幢由無數鋼筋和水泥堆砌起來的框架結構,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賦予它們生命,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建築。

  生命建築概念是1994年底來自15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討論時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學家在努力研究試驗,並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結果。如:美國的彼得?弗爾教授把光纖直接埋在建築材料中作為建築物的“神經”,通過感知光訊號的相對變化特徵,來反映建築物變形和振動的情況;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羅傑斯研究小組,則在建築物的合成樑中埋植記憶合金***SMA***纖維,由電熱控制的SMA纖維能像人的肌肉纖維一樣產生形狀和張力變化,從而根據建築物受到的振動改變樑的剛性和自動振動頻率,減少振幅,使框架結構的壽命延長。

  此外,生命建築還應具有“大腦”,有自動調節和控制功能,讓建築物內的無數光纖維感測器驅動執行器有條不紊地工作。為此,科學家們為它們設定了一種計算機程式,這個程式模仿一個真實的神經細胞,它能在突發的建築事故中,具有判斷能力,並由神經網路作相應處理;同時,生命建築還設定了自動適應系統,以便在必要時自動接換各自的感測器,達到防禦災害的目的。

  由於地震和風災會造成建築物大幅度震動,導致崩塌摧毀,因此生命建築有極好的自我保護功能。日本開發成功的智慧化主動質量阻尼技術就有顯著作用。當地震發生時,生命建築中的驅動器和控制系統會迅速改變建築物內的阻尼物的質量,從而改變阻尼物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抵消建築物的震動。美國則研究在地震發生時如何讓生命建築之間能自動伸出自己的驅動阻尼器,並連在一起,就像人在搖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樣不易跌倒。至於生命建築的自我修復,美國科學家已找到了好辦法,它的執行元件是充有異丁烯酸中酯粘結劑和硝酸鈣抗蝕劑的水管。當生命建築有裂縫時水管斷裂,管內物質流出時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結構。

  讓建築擁有生命。不久的將來,生命建築將可能在公路、橋樑上首先實現,從而造福人類社會。

  4.根據文意,對“生命建築”理解最全面、最準確的一項是

  A.能感知建築物變形和振動從而做出判斷反應,調節建築物的剛性和自動振動頻率,減少振幅,使框架結構的壽命延長。

  B.具有“大腦”及自動調節和控制功能,在突發建築事故中能做出判斷和相應處理,防禦災害。

  C.能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建築物的狀態和外部的環境,並能及時做出判斷的反應,一旦災害發生,能及時進行自我保護和修復。

  D.具有極好的自我保護功能,一旦災害發生能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從而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5.文中第3段對建築物具有“大腦”的說明,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更有效地防禦災害,光纖維感測器驅使執行器在必要時能自動接換各自的感測器,計算機程式還為生命建築設定了自動適應系統。

  B.在突發建築事故中,計算機程式便通過神經網路進行自動調節和控制。

  C.科學家在建築物內埋植了由無數光纖維組成的感測器來驅動執行器。

  D.科學家為這些感測器和執行器設定了一種計算機程式,這種程式具有判斷能力。

  6.對文中有關資訊的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美國的彼得?弗爾教授的研究,主要是為讓建築物具有“ 感知”“ 反應”功能,使之能及時“感知”並“反應”建築物的狀況。

  B.在建築物的合成樑中埋植由電熱控制的記憶合金纖維,最終目的是讓建築物具有感知、判斷、反應的功能。

  C.“智慧化主動質量阻尼技術”是一種讓建築本身具有自我保護功能的技術。

  D.在建築物中埋植充有異丁烯酸中酯粘結劑和硝酸鈣抗蝕劑的水管,主要是為了讓建築物具有自我修復功能。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答案:

  4.C

  5.A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