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理想楊啟範閱讀答案

  楊啟範的這篇小說中兒子身上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就是保證礦工的生產安全。從兒子的理想中可見到消滅礦難的希望。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兒子的理想楊啟範閱讀材料

  女人拉開枕頭套上的拉鍊,伸手摸索,內心一驚,藏在枕頭套子裡的200元錢不見了。女人焦急萬分,猛地將枕頭芯掏出來,仍不見蹤影。女人一屁股坐在床上,丈夫每天冒著生命危險下井挖煤,一個月才500多元的工資,這200元錢可是一家人一個月的油鹽醬醋啊!女人想起了8歲的兒子,拼命地呼喚著兒子的名字,並沒有兒子的應聲。

  女人拉開門跑出去,西邊太陽,東邊雨,天空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太陽雨。女人一路狂奔,呼喚著兒子。卻見兒子在一個五金加工門市部門口傻傻地站著,瘦弱的身體頂著一個大腦袋,像一棵豆芽菜。溼溼的頭髮貼在腦袋上,渾身的衣服溼漉漉的,雙手捂臉,正透過指縫看焊槍下刺眼的電弧。女人抓住兒子的衣領將兒子拎在半空中:“小兔崽子,你偷家裡的錢!”兒子嚇得臉色蠟黃,囁嚅著:“我……我想給爸爸做個鐵籠子,把他關在裡面。”女人怒火萬丈,將兒子狠狠地摔在地上,猛踢兩腳,“你這個白眼狼,你爸爸拼死拼活地掙錢供你上學,你想把他關在籠子裡?”拿焊槍的師傅扔了焊槍、面罩,將渾身發抖的男孩拽起來,藏在自己懷抱裡,怨恨地說:“你這個大嫂,怎麼不分青紅皁白地打孩子?”女人反脣相譏:“這麼小的孩子就學會了偷錢,還不孝順,我不該打他?”師傅一手摟著男孩,一手從兜裡拽出一張白紙,“你看看吧!”白紙上用稚嫩的線條畫著一個籠子,女人看不懂,師傅淚眼婆娑,“孩子聽到礦難的訊息,嚇得睡不著覺,生怕自己變成沒爹的孩子。他半夜裡爬起來,畫了這張‘圖紙’,他要我在籠子的頂上焊上全世界最厚的鋼板,這樣就砸不著他爸爸了;底下不焊鋼筋,讓他爸爸插腳邁步;兩側焊上把手,他爸爸挖一段煤,就可以提著籠子前進一段;前面留出門,方便他爸爸挖煤。天底下你上哪兒找這麼聰明、懂事的孩子?”

  女人憐愛內疚地抱住兒子:“兒啊!媽媽對不起你,走,咱上井口等你爸爸去!”男孩展開汗津津的小手,露出兩張皺巴巴的紙幣,不甘心地說:“媽媽,我還是想給爸爸焊個鐵籠子!”女人把臉貼在兒子的小臉上,意味深長地說:“孩子啊,媽媽和你的牽掛就是你爸爸最安全的籠子!”兒子抬起小臉,無限嚮往地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掙了大錢,我要給每位挖煤的伯伯、叔叔都焊一個鐵籠子!”

  女人緊緊地抱著兒子:“我的兒子,那你就快快長大吧!”

  男孩臉上掛著淚珠,咧著豁牙的嘴幸福地笑了,宛若剛剛下過的那場太陽雨!

  2,4,6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06年第19期***

  兒子的理想楊啟範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小說通過對女人的情緒變化的展現,體現出了女人對丈夫的牽掛,對兒子的愛,對自己的家的深情。

  B.這篇小說的開頭,通過對女人找錢進行細緻描寫,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C.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把“女人”和“師傅”對兒子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女人的蠻橫無理,可見她不會教育自己的兒子。

  D.這篇小說情節離奇曲折,作者憑藉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現小說的主題。

  E.太陽雨很美,作者把小說的情節放到這樣的背景中展開,並在兩個地方提到太陽雨,是為了使小說情節變得更輕鬆歡快。

  2.女人說“我的兒子,那你就快快長大吧”,這句話有什麼深意?

  3.小說以“兒子的理想”作為標題有什麼含義?請簡要敘述。

  4.現在有很多文章都涉及到礦難的問題,特別是報紙上,把礦難的現象從其慘狀、影響到形成根由揭露得很深刻。這篇小說中並沒寫到礦難的慘狀,也未交代礦難的原因,但有人認為它對礦難的問題揭示得更深刻。你覺得呢?

  

  1.C、E***C項女人並不是蠻橫無理、不懂教育兒子。E項太陽雨並沒有使情節變得輕鬆歡快。***

  2.兒子長大是每個母親的希望,而從小說中可以看出,兒子身上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就是保證礦工的生產安全,母親也希望這個理想能隨兒子的長大變成現實。

  3.文中的兒子把父親的安全、家的完整作為自己的理想,突出了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愛。文中的兒子是天下礦工兒子的代表,他的理想也是所有人的理想,從兒子的理想中可見到消滅礦難的希望。

  4.微型小說的創作往往是擷取生活的橫斷面來展現現實 生活,礦難對礦工家庭的打擊是是最大的,所以礦工家裡的成員對礦難的感受也最深切。小說從礦工家庭成員的角度寫出了礦難對礦工的家庭隨時造成威脅,把礦難所產生的影響從礦工的家人身上體現出來,這比局外人的論述更有震撼力,也更深刻。另外,在小說中,兒子的理想折射出,在現今很多礦山不重視礦難威脅的情況下,新的一代人已經很重視這一問題,我們從他們身上也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曙光。從人物身上體現的東西更真實,比喊口號、作倡導更有號召力,更能給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