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題上盧橋閱讀答案

  《清平樂·題上盧橋》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作,這首詞寫上盧橋一帶形勢景緻,藉以生髮議論,提醒時人應以世之興亡為念。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清平樂題上盧橋》閱讀材料

  清平樂 題上盧橋①

  辛棄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礙。十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注]①上盧橋在江兩上饒境內。②陵谷:指山陵變深谷,深谷化山陵。

  《清平樂題上盧橋》閱讀題目

  8.詞的上片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是如何描繪的?***5分***

  9.前人認為這首詞“小中見大”,你是怎麼理解的?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清平樂題上盧橋》閱讀答案

  8.***5分***第一問:描繪了清泉奔流、平野了F闊、溪山環抱的秀美的山水圖景。

  第二問:將清泉擬人化,寫出它衝破阻礙、一往無前的精神;以“襟帶”為喻,展現山環水繞之美;動靜結合使山水更顯秀美。

  ***第一問2分,第二問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詞人由上盧橋一帶的小景聯想到自然的滄桑鉅變和人事的興亡交替:***3分***抒發了對歷史盛衰的感慨,傳達出對國家命運的憂思。***3分***

  《清平樂題上盧橋》賞析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將泉水寫得生氣淋漓,氣勢不凡。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態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管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態,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也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繞的地勢,將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於動靜交錯,生氣栩栩,體現了詞人對於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入對於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也許是從當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為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也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的時間內,深谷變為山陵、山陵變為深谷的地貌遷變,在漫長的歷史上,鬧市變為桑田、桑田變為鬧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麼,作為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然也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略人生的情思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