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痴張守義閱讀答案

  張守義是當代畫家、書籍裝幀家,張守義被同行稱為“畫痴”。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畫痴張守義》閱讀材料

  張守義先生剛剛去世了。回憶起他的樁樁往事,不禁欷歔。

  他是大名鼎鼎的書籍裝幀家,也被同行稱為“畫痴”。在創作構思時,他往往如醉如痴,一張張草圖或墨稿瞬間即能鋪天蓋地:櫃上貼著,牆上掛著,桌上擺著,地上攤著……他手裡捏著筆,站在紙裡端詳著,一會兒踮著腳往牆上的稿子上添上一盞街燈,一會兒又蹲下身子,將地上草圖上的兩株樹抹去……這時候,要有同事來問他什麼事兒,他往往神不守舍的敷衍兩句,過後,一準兒忘得一乾二淨。他平時的精神狀態是病弱、遲鈍、疲憊的,然而,若和他談起裝幀藝術的創作規律,他很快會振作起來。

  張守義先後為冰心、艾青、劉白羽等人設計了一批出色的封面,受到文學界、裝幀界的廣泛好評。在設計《春天的豎琴》封面時,張守義翻閱了積累的桂林風光速寫,有了新的立意。在封面正中,以大膽破格的寥寥幾筆畫出了亭亭玉立的山峰和水中清晰的倒影,使人眼前浮現出挺秀的豎琴造型,還讓人彷彿聽到了江水盪漾的聲音。為了這件約稿,著名老詩人晏明登門造訪,上下五樓有好幾次了,這回見到了效果圖,十分喜悅。不過他總是覺得封面的顏色太淡,美中不足。於是和張守義商量:是否改得濃一點、紅一點?張守義出於色調比對的需要,沒同意作者的意見,卻答應再推敲一下。過了幾天,張守義拿出有著12個不同色調小太陽的構圖請作者審看並任選一種,老詩人被感動了。

  設計羅馬尼亞名著《什特凡大公》封面時,張守義想用什麼來表現什特凡大公的權勢呢,可想了幾天也沒想出來。有一天到印刷廠看樣,他順手把提包和帽子放在地上,一位師傅馬上撿起帽子,撣撣土說:“老張,你對帽子太不仗義了……”這件小事使他醒悟到:帽子不僅暗示人的身份,也象徵了人的尊嚴,那麼,對於大公呢?在坐車回家的路上,公共汽車拋了錨,可他的思緒一直沒間斷。在他和乘客們下來推車的時候,他眼前忽然一亮:皇帝的金冠、皇后的鳳冠都很重,為什麼他們都頂在頭上呢?從古至今帽子都是有象徵性的。哎!就用皇冠“特寫”來象徵什特凡大公的權勢。這時汽車打著了火,乘客們一擁而上,車開動了。車上的小青年見他還若有所思地站在原處,都笑了。

  怎樣使外國文學書籍封面上的人物形象神態各異而不雷同呢?張守義想,要細緻入微地描繪每個人的一顰一笑,最好是面對面地反覆觀察。一次,他受邀參加一個專業會議,住在一家外賓很多的飯店。他發現電梯間裡各種各樣的外國人很多。這不是觀察人像的最好機會嗎?他從一樓駕雲似的上升到了最高層,又從最高層飄然而下……回到客房,他那速寫筆飛快地在本子上跳動著,默默記下了一個個生動的形象。

  前不久,張守義拿出一件封面給我看,只見淡雅的構圖之中,亦藏亦露地佈滿了俏麗的花卉,那結構,形態新穎極了。一問,才知是一叢乾枯的野花經他影印處理後,才成為這樣的畫面。“我這是偶然得之。”原來,一次他去外地講課,分別晚會上,他那略帶嘶啞的高亢的陝北信天游和深沉的日本八木小調,激起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最後,他壓軸的一曲《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將晚會推向高潮。次日,幾位女士從山上採集了一叢野花送給了這位大家喜歡的老師。

  《畫痴張守義》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文章第二段很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來刻畫傳主的形象,如他在創作構思時的如醉如痴與神速和他平時病弱、遲鈍、疲憊的精神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B.設計《春天的豎琴》封面時,張守義不同意老詩人晏明的修改意見,這反映出他性格中固執的一面。

  C.文章列舉了幾件小事來表現傳主的形象,如他坐公交車時還在思考設計,在電梯裡觀察外國人的舉止神情,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更能反映人物特點。

  D.文末作者又舉了張守義唱歌這一事例,這說明張守義不光是痴迷於裝幀,還多才多藝,受人歡迎。

  E.“我這是偶然得之”一句話既解釋了張守義封面構思的來源,也表明了靈感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小題2:文章第二段說“他是大名鼎鼎的書籍裝幀家,也被同行稱為‘畫痴’”,有何作用?***6分***

  小題3:文章主要寫了張守義的幾件“痴”事?請列舉出來。***6分***

  小題4:文章是如何表現張守義的“痴”的?請結合文字,談談這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發。***8分***

  《畫痴張守義》閱讀答案

  小題1:BE

  小題2:照應題目,引出下文的具體描述。交代張守義先生書籍裝幀家這一身份,說明他痴迷於裝幀。

  小題3:①創作構思時,聚精會神,敷衍同事。②設計《春天的豎琴》的封面時,精益求精,認真務實。③坐公交車時,痴迷於思考設計。④電梯裡觀察外國人的舉止神情。⑤巧妙將乾花用於裝幀。

  小題4:文章主要是通過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來表現張守義的“痴”的。

  啟發:①要善於觀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的神態舉止,到生活中尋找創作的源泉。如張守義為了塑造出神態各異的人物形象,在電梯裡觀察外國人。②對生活要有一種很強的敏感性。如張守義到印刷廠看樣時,印刷廠師傅的一句話,立刻使他醒悟到帽子不僅暗示人的身份,也象徵了人的尊嚴,並由此設計出了理想的《什特凡大公》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