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散文閱讀練習

  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經常出現的閱讀題型,考生需要加強散文的閱讀練習才能提高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各位考生閱讀練習。

  原文:

  “依偎”這個詞,是很難用在眼前這位年輕人身上的。他顯然來自農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長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團比他指頭還粗的繩索,標明瞭他的山城棒棒軍的身份。可是他畢竟太年輕了一點,充其量十六七歲。而他那弱小的身軀所必須承受的,卻是生活的重擔。當他揹著城裡的冰箱搖搖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頂樓的時候,他氣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脹,他牙關緊咬。“依偎”這個詞的柔軟情調已經離他而去了,遠遠地,久久地。他所面對所經歷的情感只能是與“依偎”截然相反的東西,比如說昂首挺立,比如說身腰佝僂,總之,在那衣著襤褸的遮掩下,在那蓬頭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殘忍的鐵石心腸了。

  然而,此時此刻,他確實依偎在一位農村老漢的懷裡。那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中午,當路上的行人紛紛躲進沿街的一個窄小的屋簷下的時候,我在一個角落裡看見了他。他坐在潮溼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長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團比他指頭還粗的繩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靜的、順從的,從那歪著的髒兮兮的脖子和那翹著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著了。而這位老農也坐在地上,從年齡,從長相,更從為了不致驚動對方而久久不得動彈的雙腿去看,他無疑是懷中孩子的父親。他是什麼時候進城來的,他怎麼會在這裡找到孩子,我一無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懷揣著擔心與不安,不計旅途之苦專程前來看望孩子的。現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讓他欣慰的是,孩子長高了一點,長壯了一點,而且突然變得懂事多了,沒有再去調皮搗蛋,沒有再去貪耍玩鬧,孩子頑強的生存能力證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經升起了一顆希望之星。那麼,明天就要回到鄉下去了,地裡發黃了的麥子等他回去收割,在這樣的時候,父親能夠為孩子再說點什麼或再做點什麼呢?該說的也許已經說了,比如要吃飽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藥,醫院進不起就進藥店,西藥吃不起就吃中藥。哦哦,這孩子不講衛生的壞習慣進了城也沒有改好,喏,手指甲這麼長這麼髒了,要是等到他自己來剪,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於是,在我的注目之下,這位老農抖抖顫顫地從衣兜裡摸出一把小剪刀,開始為依偎在懷裡的孩子剪手指甲。小剪刀生了點鏽,刀口也鈍了,他剪得有些吃力,卻剪得格外認真,剪著剪著,伴著口中的喃喃自語,在那佈滿皺紋的嘴角竟綻出來幾絲幸福的笑容。而孩子調皮的天性此時復活了,他的腦袋使勁朝父親的懷裡鑽,一隻手臂索性搭在了父親的肩頭,那稚氣與嬌氣一併顯現的時候,簡直像一個待哺的嬰兒,貪婪地享受在母親的懷抱之中。

  我被眼前的這一幕愣怔住了,儘管這父子兩人如入無人之境,於周圍的任何目光全然不顧。不知怎的,隨著屋簷水的嘩嘩滴落,我的淚水亦潸然而下。老實說,我多麼希望這場雷雨不要停止,以便讓人世間這幕難得一見的街景,得以框定,得以永恆……

  題目:

  1.請概括本文中作者所見街景。***4分***

  答:

  2.在文章結尾,“我”的淚水為什麼會潸然而下?***4分***

  答:

  3.舉例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4分***

  答:

  4.探究“雷雨”這一天氣現象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8分***

  答:

  答案:

  1.解析 此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通讀語段,找全街景的構成要素,然後用簡潔有序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個街景的背景是暴雨中、屋簷下,主體是深情依偎在一起的父子。同時,要關注街景中的細節,如依偎時父子的神情動作。

  答案 重慶街頭下著暴雨,屋簷下,一個弱小的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依偎在坐在地上的父親的懷中安靜地睡著了,肩頭靠著繫有繩索的竹筒,他父親坐在地上久久不動,掏出小剪刀給兒子剪指甲,露出幸福的表情。

  2.解析 此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作者深情的描寫、合理傳神的想象中體會其感情,然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即可。

  答案 ①孩子雖然年輕卻勇敢地承擔起了養家的重任,作者對他充滿了同情和敬意。②父親舐犢情深,孩子柔情依戀,情感真摯,催人淚下。

  3.解析 此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找出語段中運用的主要的藝術手法,要以通讀全篇為基礎,找出有代表性的藝術手法。而本語段中,想象和描寫分佈全篇。同時,在分析藝術手法時,還要結合具體的例子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 ①充分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例如,第一段中,作者想象弱小的年輕人扛貨上樓的情景,表現了年輕人謀生的艱難;他頑強地承擔起養家的重擔,表現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下文所描寫的他依偎在父親懷中所顯現的稚氣、嬌氣形成強烈的反差,讀來讓人心醉。***答第二段作者想象老農來看孩子時的心理也可以***②描寫的運用。此文一至三段都有細緻傳神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形象、表達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第三段綜合運用了動作描寫***如“抖抖顫顫地從衣兜裡摸出”“剪得有些吃力,卻剪得格外認真”等***、神態描寫***“佈滿皺紋的嘴角竟綻出來幾絲幸福的笑容”等***、細節描寫等手法,細膩真實地描寫出父子相依的溫馨動人的情景,催人淚下,為最後一段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

  4.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對文字的探究能力。探究“雷雨”這一天氣現象的作用,首先要對語段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篇散文構思十分精巧,中心畫面是一對父子深情依偎、親密無間,背景是雷雨天,街道的屋簷下。作者除了描寫畫面,還補充了許多合理、深情的想象,增強了作品的情感衝擊力。從表現人物的角度看,雷雨交加,才使得這對父子有機會忙中偷閒,依偎在一起享受親情,而“我”才有機會耐心地聚焦這一畫面,記錄這美好的瞬間。

  答案 ①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環境。外面雷雨交加,反而使得屋簷下的一小片地方更溫馨。②有利於情感的宣洩。在惡劣的天氣中,這對忙碌的父子趁此短暫的閒暇,愜意依偎,親情便自然流露。③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外面雷雨交加,所以“我”才有時間去耐心觀察,從而獲得深深的感動。④有利於主題的表達。惡劣天氣和這對父子濃情依偎形成反差,更容易讓讀者感悟到親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