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教學的概念是從教學現象和教學實踐抽象和概括出來的,教學的內涵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近年來地理學科高考命題的特點和趨勢

  “ 3+文科綜合”模式高考,其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兩年地理學科高考試題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1.命題更注重知識的滲透性和強化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其特點體現了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則,突出考查考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或評價事物的能力,有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高校選拔優秀學生,有利於國家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3.以學科內知識的綜合為主,強調區域地理 初中地理 在學科中的基礎地位,用系統地理 高中地理 的理論。去闡釋其原因、特點,圖表的閱讀與運作,反映了地理學科的特色,適當的學科之間的滲透,交叉與綜合。素材是課本以外的內容貼近實際,試題突出應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決問題從多角度考慮,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

  4.試卷綜合性較強,更加突出文科綜合能力的測試。

  5.試題的取材注重聯絡當前世界和我國的政治、經濟、科技,現實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

  6.焦點、重大的時政熱點通過基礎知識反映出來,因此,基礎不能扔。

  7.強調主幹知識的考查,所考內容在教材中占主導地位,不鼓勵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死記硬背所有的知識點。

  8.試題體現人文精神。

  9.考查對人的素養和潛能,不會強調覆蓋面。

  10.試題越來越強調探究型,研究性學習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開放題有增多趨勢。

  二、精心制定備考複習策略

  1.重視學科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落實,總結規律,找出特點,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機構。

  地理事物和現象涉及範圍廣,知識點多。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加工”過程,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規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過聯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這實際就是從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要善於總結規律。如氣候的成因、分佈、特徵,氣候的成因要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慮,自然帶與氣候的聯絡,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及某些特殊行業 飛機場、療養院 的影響。水資源的分佈,缺水原因,跨流域調水、水汙染、節約用水、節水農業等。

  2.根據地理學科特色和高考命題特點、重視地理圖表的歸類和複習

  進入資訊社會,大量的資訊以圖表、資料的形式出現,要從枯燥無味的圖表中找出規律,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措施。如人口增長、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氣溫、降水的圖、表、分析氣候型別;主要國家工業地帶的分佈與海洋運輸;美國農業帶的分佈與城市工業的發展與分佈等。

  3.關注社會熱點、焦點,並與教材有關知識有機融合

  地理學是一門與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的學科,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永遠是地理高考題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滿著智慧和樂趣,必須密切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多角度、多層次地運用聯絡和發展的眼光對現實問題中的社會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課題加以闡述、評價,如全球和我國自然災害的問題,中東局勢與能源問題,石油價格的波動,開發新能源,城市化問題與建設新城鎮,環境汙染與保護環境,北京申奧,西部開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印巴問題等。

  4.注重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培養與訓練,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維方式的訓練。

  二

  高三地理教學集中體現了知識密度大、空間建構層次多、綜合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就高考的要求來講,教學一定要突出三個重視:

  一.重視理論講解的透徹性與事實之間的聯絡。

  高考密切注重原理與事實之間的聯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在理論上講解清楚,有所突破。地理原理的掌握,首先要在概念的內涵、拓展外延兩方面下功夫。如自然資源的定義用以理解內涵,其分類用於加深內涵的理解及拓展外延。國土資源、國土整治的概念內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機制以及防治的科學依據,黃淮海平原的鹽鹼地的形成原理等等都需認真研究,並在分析的過程中注重原理與事實之間的聯絡,分析到位,講解清楚,達到講少悟多、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重視教學方法的誘導性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

  備課時列出教學流程,給學生的思考留下空間和時間。教學中用語要注重啟發和誘導性,通過在讀圖、析圖、比較過程中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的實踐能力。誘導性強,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而且還能有效地控制課堂,增強課堂學習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的民主性。

  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的民主性。共同探討,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對高三學習與總複習有著獨特的意義。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習應突出三個重視:

  1注重高初中知識的整體聯絡;

  2注重讀、看、查、思、析能力的自我培養;

  3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學習。這樣的學習,才能使地理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不斷完善地理知識的建構。

  三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5至7班的地理課程,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覺得教學工作要總結一下,以使以後的教學更上一層樓。本人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提高教學質量,上好每一堂課。

  為了上好課,我課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1、堅持課前閱讀《2016年廣東高考考試大綱文綜-地理》。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鑽研新課標,根據高考地理的考試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

  2、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重視課堂管理。

  做為一名教師,我十分清楚課堂管理的重要性。

  為此,我十分重視課堂管理,在課堂上向40分鐘要質量。一般我一進課堂,就以自身飽滿的情緒影響全體學生,使學生們也能以飽滿的,高漲的情緒來上我的課,然後抓緊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間把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完,然後通過做相關練習來鞏固知識。

  接下來學生的精力開始渙散了,課堂秩序有些不穩定了,這時我來個地理小故事或小幽默,改變一下課堂氣氛,待學生精力又集中時,及時把重點,難點鞏固。至於簡單易懂的知識,我一般是讓學生相互討論來完成,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不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期望在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同學的成績有更大的提高,師生共同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