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免費

  七年級生物教案是試圖為提高生物實驗教學質量提供一個實施的藍圖。小編整理了關於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設計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增強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處理資料的能力;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改變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理解非生物因素,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和測量,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探究過程的認識。

  二、教學重點:1、非生物因素,

  2、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難點:1、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

  2、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溼度

  三、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分析法

  四、教學工具:圖片、錄相、實驗材料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複習:1、生物圈?

  2、生物多樣性?

  3、生物特徵?

  情景引入:請同學們想一想,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農田中小麥的生長呢?

  學生踴躍發言:有陽光、水分、溫度、土壤,還有空氣。

  講解:我們知道每一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同時生物也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那麼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將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講解:今天我們來了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剛才我們分析了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很多,我們把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又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板書:生態因素

  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溼度

  生物因素 :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

  互助:企鵝孵卵

  競爭:梅花鹿在交配時

  捕食:獅捕與班馬

  共棲:海葵與蟹

  寄生:蛔蟲與人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保護色:壁虎、北極熊

  擬態:竹節蟲

  警戒色:胡蜂、河豚、夾竹桃

  小結: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溼度。生物因素:相互鬥爭、

  互惠互利、捕食、互相幫助

  教學反饋:

  1、環境?

  2、生態因素?

  3、非生物因素?

  引言:生物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受環境的影響,反過來也會影響環境。

  活動: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溼度

  一、目的要求

  1、學會用乾溼計測量裸地草坪和灌木叢的空氣溫度和溼度的方法

  2、分析實測的資料,說明不同植被對環境溫度和溼度影響。

  二、材料器具

  乾溼計一套、手錶一塊、傘或其他遮陽物。

  三、方法步驟

  1、在你的筆記本中準備3份用於記錄的表格,分別用於早、中、晚不同時間的實測記錄。

  2、本組同學分成3 個小組,確定好3個小組實測的具體地點,分別於7:00、13:00、19:00

  小 結: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是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

  作業:完成課後習題

  初中生物分層合作分組實驗教學實踐

  摘要: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屬於應用型較強的課程內容,分層合作教學幫助其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重點分析了現代分層合作教學的基本原則,從課前預習、課堂問題解決、課後教學任務完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分層合作教學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

  分層;合作;生物;實驗

  一、引言

  初中生物具有抽象性,很多教學內容都是微觀的,這些內容如果只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掌握程度不是很高,教學的有效性不足,需要進一步引入生物實驗,這些實踐性的教學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微觀的、抽象的初中生物知識。然而在一些生物課上,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不高,分層合作教學屬於現代素質教育方法的一種,主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案例,使得學生在自己學習能力的條件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筆者將這種方法與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談一談體會。

  二、分層合作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學生的有效分類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接下來主要就是針對不同型別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例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理解相關的生物實驗知識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優化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學生之間的討論分析可以進一步提升班級學生整體對相關知識點的有效認識,這樣就需要不斷拓展教學知識點的認識。在分組進行討論合作學習的時候,需要進一步拓展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配合,一個學習小組中既有優等生、也有一般學生,還需要有一部分數學學困生,他們的有機組合,可以實現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三、分組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課前準備的分層佈置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需要區分對待,實現精準化的教學,針對不同型別學生對生物實驗知識的認知不同,選擇不同的課前準備內容,讓學生進行完成[1]。對於優等生,他們的生物實驗功底紮實,邏輯思維較強,在預習的內容的佈置過程中選擇一些具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這種問題需要注意把握難度深度,不是越難越好,難度超出學生的承受範圍之後,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信心將大大降低,這樣對教學的準確不足。對於學困生來說,教師佈置的相關預習內容可以是一些具體的知識點複習要求,針對下次課程所需要用到的以前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1]。在植物細胞的觀察實驗中,教師可以提前佈置給學生一些實驗前的預習內容,植物細胞的觀察實驗所使用的植物一般是洋蔥,這種植物的細胞個頭較大,碘化鉀的作用下可以實現更好的觀察效果,因此實驗前,讓學生前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同時對碘化鉀的化學屬性進一步複習,這樣可以給實驗的成功觀察提供前提和基礎。這些教學預習任務可以讓每一個學習小組的不同學生分別去觀察、實施,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對觀察洋蔥表皮的特點,實驗能力弱的學生去複習碘化鉀的化學屬性等,然後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分享他們的預習成果,這樣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試驗預習效果。

  ***二***分組討論教學

  教師在課程上需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機組合,形成不同的數學學習互助小組。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生物實驗知識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理解難度較大,需要學生不斷進行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主動學習,這種主動學習的最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組討論,當遇到一些抽象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整體的表現,適當地停下來,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一下,進一步優化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實現相互幫助,班級學生整體的學習認識將進一步提升,對於牛角尖問題將被有效繞開,更好地滿足他們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在顯微鏡的使用實驗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不同的學習小組,這些小組成員需要進一步分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通過光線的反射、折射等實現物體成像的放大。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組一個小組中,在問題的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實現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三***課後複習提供選做題

  在一節生物實驗課程結束之後,不同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一定是存在差異性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延伸對他們不同層次的關注度,即在課後複習任務的佈置過程中,在一些簡單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提供一些選做題,這些問題主要留給那些學有餘地的學生,讓他們進一步延伸對相關知識的思考,教師在佈置分類複習任務的時候,需要注重基礎性問題和選做題的比例,基礎問題需要佔到80%以上,選作題只能佔到20%左右,因為學有餘地的學生畢竟還是少數,需要學生進一步拓展學習的有效性,提升整體學生的生物實驗學習質量。在開展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觀察實驗之後,教師可以要求各個學習小組梳理動物、植物細胞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種知識的橫向聯絡和縱向梳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組合作完成問題的梳理之後,學生之間的感情也將進一步提升,實現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結語

  這種教學方法更多注重學生的人本主義理念,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層次[2]。主要依據就是他們對初中生物實驗的掌握程度,主要分成學習優等生、一般學生及學困生三個層次,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升。

  作者:駱開明 單位:貴州省甕安第六中學

  [參考文獻]

  [1]高繼生.“紙上談兵”式的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令人堪憂的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現狀[C].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上***,2014,11:145-146,168.

  [2]李嘉,何忠偉,馬蘭青,師光祿,王有年等.論生物產業形成的科技基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