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免費

  教案在初中七年級歷史教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編整理了關於嶽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嶽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設計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歷史文物圖,主要的歷史資訊,加以初步分析。

  3.教育目標: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耕生活

  教學思路 觀察與比較,討論與探究

  複習與提問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生活

  1.地點 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 約七千年前

  3.生產工具 磨製石器 耒

  4.農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幹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業 豬

  7.原始手工業 陶器 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指導閱讀複習提問:

  1.匯入:我國現在生產的農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麥***那麼遠古人類是靠什麼手段來獲取事物

  2.講:古老的神話,神農氏,教人耕種。從此有了農耕。***書7頁提示***

  3.介紹、分析、提問三 閱讀課問提示

  思考比較;

  回答老師的提問

  討論:遠古時人類採集食物會遇到什麼困難?

  1快速閱讀思考

  我國原始農耕的代表性遺址有那些?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點 黃河流域的陝西

  2.時間 約四五千年前

  3.生產工具 磨製石器

  4.農耕作物 粟

  5.原始手工業 陶器 紡輪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時間:約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

  3.生產工具:石鐮 石鋤

  4.原始手工業:

  黑陶 白陶

  5.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課時小結:

  : 15958次 大小: 0.2MB***共48頁***

  同學們瞭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農耕生活。瞭解生產工具的進步,帶動了原始農業的發展。有帶動了原始飼養業、製陶和紡織的出現。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種,原始的藝術也開始萌芽了。 個典型代表: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大汶口居民***時間、地點、勞動工具、農作物、手工業、飼養業、其他***

  4.講:私有財產的出現必然會造成貧富分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5.強調: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6.課時小結:

  自由發言,說出本課的知識要點。 2河姆渡與半坡原始居的異同?

  3.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農耕時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會有時麼勞動分工?

  4.思考:貧富分化出現在什麼時期,為什麼會引發這種變化?

  5.動手寫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6.完成目標

  【作業】

  【反思】

  初中歷史故事歷史教學論文

  一、歷史故事的選擇和作用

  歷史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歷史真實性與生動啟發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對於偏好直覺感官的初中生來說,好的引導和啟發也能樹立鞏固其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用心選擇,既重要又有趣。

  具體的選取原則有幾點:有趣是首先因素,每個學生成長經歷不同,“有趣”的定義也沒有標準,教師在選取故事前要對學生的接受情況瞭然於胸才能做到講歷史故事時揮灑自如;故事要引導正確價值觀,積極向上富有感染力的歷史故事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因而選取故事時要留意故事本身具有的情感傾向;主題明確是故事是否發揮作用的基礎,教師選擇故事時不僅要考慮到其真實生動性,更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展模式;立足課本緊貼實際,以課本知識為核心,以史喻今可在教學課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

  ***二***化燥為活,既理解又創新。

  一是歷史故事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重在研究過去發生的人和事及規律,學習無法重演和複製的內容是歷史學科的難點所在,將枯燥呆板的史實轉化為鮮活的歷史人物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以生動真實的語言再現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助於抓住學生注意力讓其從被動轉為主動學習,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掌握學習難點。二是歷史故事有利於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我們看問題首先要分清主次,選取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並不是目的。我們旨在以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故事來引導課本內容的發展,以故事來擴寬學生的思維。三是歷史故事有利於培養學生們正確的感情價值觀,將歷史故事穿插於歷史課堂不只是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讓學生從學習中體會文章的思想與內涵,在增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樹立並鞏固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情感傾向。

  二、歷史故事的運用策略

  明確了歷史故事的選擇原則和積極作用後,我們所做的便是化理論為實踐。教師在課堂以講為主,他們必須保證自身對課本內容和學生情況有全面的瞭解,才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入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的情節結構。

  對於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初中生,教師講的趣味程度是吸引學生聽課的首要因素。好的開頭是吸引學生聽故事的關鍵,開頭一定要以最具特色的語言開頭,例如,以生活中的例項引起下文,具體的人物故事情節要分層展開,教師可以憑藉抑揚頓挫的語調讓學生思維緊跟自己,或是留下懸念引發學生思考。合理的構建故事情節往往能讓學生不自覺深入其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其獨立地分析理解歷史的能力。

  ***二***恰當地運用時機。

  歷史故事不能單單是提神的工具,它更應作為一種引導。歷史內容繁冗複雜,一節課的時間也不會都用於講故事來引發學生興趣。我們這裡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何時講故事比較好。比如下午課學生一般睏意來襲,教師可使用歷史故事匯入新課程,讓學生在開篇就提起興趣;講到重難點問題時,可以通過歷史故事為學生設定情境,比如在講《夏、商、西周的興亡》這一節時,設計了夏桀商紂、姜太公等歷史故事,教師可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自導自演,配以歷史思維,有利於學生記憶課本重點;教師要懂得把握歷史情節與歷史故事的邏輯性關係,在趣味的基礎上多儲備懸念性問題,有利於學生時刻保持新奇狀態,認真聽取上課內容並積極思考,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的基礎上又會增加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三***生動的語言藝術。

  口頭語言可以說是歷史故事的牽引線,故事再生動如果教師語言蒼白也會無力,非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這節課的精力付諸東流,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節課45分鐘我們必須要選擇短小精悍的故事來引導故事的發展,冗長複雜的語言會增加歷史學科的枯燥性,按照凡事互補的原則,用凝練簡介的語言來解釋歷史事實更能讓學生加強理解。易中天教授是個很好的例子,他聲情並茂的解說贏得了很多師生的青睞,教師應當學習他這種解說語言,讓枯燥無趣的歷史敘述變得鮮活有趣。教師在講述時要注意愛憎分明的語調,歷史故事主要展現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在講到外國侵略時可以用義憤填膺的語氣,在講到圓明園被毀時要用哀嘆悲傷的語調,如此一來,學生在理解記憶時會對故事情節的價值觀有個自我理解,在初中這個過渡階段,好的教師的引導會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更為鞏固。

  ***四***正確的道德引導。

  在歷史學科中,教師首先自身要有明確的價值觀,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對人物做出分析和總論,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憂國憂民、捨身為國等正能量,同時引導學生摒棄驕奢淫逸、無惡不為的負能量,讓學生在學習課本同時在心裡樹立是非善惡的標準。歷史要向前看,教師在講述歷史人物的是非時,也要與當今時代的價值觀相結合,看是否適合當下。

  三、總結

  如何提高當今時代初中歷史教學水平,不僅是新時代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更是全社會應關注的重點。歷史故事作為古往今來應用最廣泛的載體,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噓,有趣而不失重要,簡單而不脫離課本。提高歷史故事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力,是保證初中生理解歷史樹立感情價值觀的重中之重,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徐世波 單位:即墨市店集馬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