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教案是七年級生物教師日常備課的產物,教案設計的好壞是決定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探究光照和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探究實驗:非生物因素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設疑:我們上節課提到的這些非生物因素都是憑生活經驗推測的,這些條件是不是植物生存必需的呢?如果缺少某種條件,植物還能健壯生長嗎?

  讓我們選取其中的兩個因素——光照和水分,來驗證一下:

  探究實驗:光照和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選擇實驗:***以下3組實驗,請各組任選一組實驗進行設計***

  1、探究光照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2、探究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3、探究光照和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教師指導、巡視

  各小組按要求討論並嘗試制定實驗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數和對照實驗。

  明確探究實驗目的和要求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水平,將實驗設計的難度分成兩個層次,使每個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以小組為學習單位,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

  實驗設計成果展示 教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注意強調:

  1、 選取的幾株植物長勢要大致相同;

  2、 實驗注意設定對照組和實驗組;

  3、 對照組:其中有一盆植物要滿足所需條件用來做對照;

  4、 實驗組:每盆植物人為改變的因素只能選一個***單一變數***;

  5、 多組重複。 推選代表上講臺展示、交流、答辯 學生設計成果展示 各組通過全班交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同時修正實驗計劃,使計劃更科學、更完善、更可行

  延伸 假如我們還要探究第三個因素對幼苗生長的影響,你怎樣設計實驗? 課後思考 加入第三個因素 進一步拓寬學生思路

  鞏固與反饋:能力測試P1 1、3、5

  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學比較法作用研究

  一、生物比較法教學的作用

  1.培養競爭意識.

  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生物課程的學習是為了培養我們的青少年的全方面能力,再加上初中階段本就是培養他們適應現代化意識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學的方式應著重培養他們對於新環境的適應意識和適應能力.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發展和進化規律之一就是適者生存,這也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客觀法則,特別是對於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適當的涉及一些關於競爭的理論知識、生命現象,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是很有幫助的.

  2.培養滲透適應意識.

  學生處在一個學習的階段,對於人、事、物的認識還不太完善,因此需要培養他們從整體及部分的結構考慮其功能、彼此間聯絡的思維方式.訓練學生從整體的、系統的觀念去觀察、考慮事物,並且把這種理念運用到生活、學習的各方面.比如說,在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時,結合地質學、遺傳學、胚胎學等學科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從而綜合分析,得出生物進化的歷程.

  3.培養整體思想意識.

  學生在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生存時最需要的就是整體意識,而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有非常多能夠體現整體思想意識的例子.比如說:人體或者動物的迴圈系統就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整個迴圈是由體迴圈和肺迴圈組成的.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從而將動脈血轉換成靜脈血,滿足呼吸作用的需要的過程就是體迴圈;肺迴圈是指氣體在肺部進行交換,將靜脈血換成動脈血的過程.這兩個迴圈作為一個整體,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絡.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能夠幫助他們牢固的建立知識的內部聯絡,將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其系統化.

  二、比較法的型別及其運用

  中學生物中的生命現象的共性和個性,大部分都是研究者經過相關的反覆比較後,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概括、總結出來的.生命現象的複雜、多樣也決定了比較方法的多樣.一般情況下采用的比較方法有類比、列比、歷比、寡眾比和綜合比.

  1.類比.

  有比較才有一通,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一些相近的概念.根據生物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系統性,進行類別或者型別比較的方法叫做類比.詳細的分,類比法又可以分為型別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主要是根據被對比物件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型別比較法是把同一類生物的各個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他們的共性,再進行歸納總結.比如說,在學習消化酶的時候,可以在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能夠消化蛋白質的基礎上,將其與已學的唾液腺中的酶結合,建立同類的概念.類別比較法是比較不同類的生命現象和規律,找出差異性和特殊性,從而進行分類工作.如在比較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時,學生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比較來獲得新的知識.

  2.列比.

  把相對比較獨立的同時又互為並列的幾個生命現象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種方法就是列比法.比如說:植物細胞結構和動物細胞結構的比較;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比較;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管壁、管腔的比較等.通過比較這些類似的生命現象,學生能夠更清晰明瞭的吸收、理解生物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3.歷比.

  歷比是指在時間和空間結構上,將某一特定的生命現象的發生、發展歷程進行分階段的比較.按照生物的進化程式為主線比較,可以幫助學生具體、詳細的認識到動植物的進化是依照簡單到複雜、水生到陸生的過程,如比較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根、莖、葉;比較魚綱、兩棲綱、爬行綱、哺乳綱的心臟,可以看出心臟的分隔變化.

  4.寡眾比.

  在比較同一類中的事物同眾事物時,需要採取的方法是寡眾比法.這種方法一般情況下,是以一個事物為圓心,與眾事物分別比較,但眾事物之間是不需要進行比較的.舉個例子,在認識和記憶細胞核時,將細菌細胞和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結構進行比較,強化細菌細胞沒有真正的細胞核這一特徵.當在考試前複習時,也可以將其中的一種器官、組織或系統與多種器官、組織或系統分別的進行比較,強化其中一個,鞏固其他的知識概念.

  5.綜合比.

  把一系列的生命現象的各方面進行比較的方法就是綜合比法.在總結、複習階段,可以將所學過的知識分成橫行和縱列,整理、歸納各類別知識,並認真分析,列出圖表.同時要充分的運用上述的分析法,掌握整體的網路關係,使知識系統化,便於理解和記憶.

  三、運用比較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1.選準比較物件.

  只有具有一定的比較意義和比較條件的事物,才可以作為比較方法的物件.當比較本質特徵相同或者是相反的生命現象和規律時,是為了尋求其本質的區別,如呼吸作用的實質和光合作用的實質.當在比較同類卻不同種的生命現象和規律時,主要是為了尋找最大的異同點和自身的個性點,如植物體、植物群落、動物體、動物類別的比較.

  2.貼近學生的思維.

  一些常見的、實際的、生活的事物比較適合使用比較法進行對比,因為這樣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而不是舉一些從未見過、從未聽過的物件,讓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以往學習過的、掌握牢固的知識與即將要學習的進行聯絡、比較,讓知識淺顯易懂.

  3.綜合聯絡運用.

  雖然比較法有很多種類,但他們彼此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交錯的.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的知識特點和需要,在結合已學的知識聯想的前提下,靈活的運用這些方法,使得知識更具體化、系統化.同時還要儘可能用實際的事物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

  四、總結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存在大量的因素和內容可以作為比較法教學的案例,老師一定要善於在平時的備課和授課過程中注意總結和把握,並且有意識地利用比較法的優點,使其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比較法,培養、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開發他們的潛能,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作者:張群 單位:江蘇省響水縣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