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力量短文

  母親對兒女所做的一切是那麼普通,但力量的母愛是偉大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你有用!

  篇1:母親的力量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我的母親偶爾唱,每次聽到歌聲時,我的鼻子一酸,感受到母親的力量太偉大了。人人都有個好母親。

  我的媽媽是普普通通的人,雖然沒上幾年的書,但是她卻知道怎樣教育自己的女兒。

  記得我第一次上幼兒園時,我忐忑不安地拉著媽媽的手,見到好多個小朋友後,幾乎忘了媽媽在身邊,我開心地和小朋友玩玩。不知不覺的,她悄悄走了。我卻發現媽媽不在我身旁了,然而我焦急的找呀找,可是找也找不到。我於是痛哭失聲喊“媽媽……”老師聽見了,趕快跑過來,抱著我去門口,我還是繼續哭著,看到各種各樣的車輛來來往往。當時我很小,還以為媽媽再也不來接我。“媽媽會回來接你的。”老師溫柔地說。我一直盼望等母親回來接我回家。終於等到了,看到小朋友一個一個地被自己的媽媽接走了。我家很遠,不知道媽媽回來接我嗎?我慢慢的失去了耐心的等待。突然看到媽媽回來了,我忍不住撲在媽媽懷裡,也拉著她的手不放。

  我們已經到家了,媽媽很關心我說話的水平,耐心教我學說話。我永遠離不開母親。

  還記得上小學時。我在家天天玩,不好好學習。媽媽比以前更嚴肅了,絮絮叨叨地說:“明天上學,還不快寫作業。我不是想對你發脾氣,就是希望你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媽媽非常擔心你。”我看見她的臉色有些傷心。後來姐姐告訴我,當我小時候離開家時,媽媽每時每刻都在牽掛我,還拼命掙錢為了我。

  在夜裡,她搬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陪著我做作業。她知道我不擅長作文,詳細地教我怎樣寫作文。媽媽雖然很困,但還是陪著我學習。兩小時後,作業完成了。

  我們入睡了,我睡的很香,感覺在母親的懷裡,進入甜蜜夢鄉……不知不覺天亮了,我去上學,下一回我放假。我一定要在家陪母親幾天,幫母親幹些活。

  母親對我所做的一切是那麼普通,但力量的母愛是偉大的。

  媽,您辛苦了!媽,女兒愛您!

  篇2:一個母親最後的力量

  趙巧雲許多時候已經開始犯迷糊。蒲扇剛剛還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裡的被子,就記不起擱哪兒了。自己10個孩子的名字,她甚至也記不全。她已經87歲,漸漸“迷了,老了”,到了人生中最後的一段時光。

  但有個念頭在她心裡卻一直很清晰—她想念兒子。

  6月,她收到周口監獄的一封來信。鄰居對著不識字、耳朵又背的老太太,足足喊了十多分鐘,才讓她明白,65歲的大兒子因盜竊罪入獄了。

  這是大兒子第三次入獄,她並不太吃驚。“彪兒***大兒子乳名***打小就不學好。可好兒子,賴兒子,都是俺兒子。”她這樣對村裡人說。

  因為不知道兒子在監獄過得怎麼樣,能不能吃飽穿暖,她決定去看望她的“彪兒”。她一點兒不清楚,從她家到周口監獄到底有多遠,究竟要過幾座橋,穿幾個村,經幾個縣。她只知道,她得去看“彪兒”。

  等兩隻母雞下了8個雞蛋,她決定上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要出遠門,包括住在附近的小兒子。臨走前一天,她親手蒸了十多個饅頭,又拿麥子換了兩個西瓜,還用手團了4個醬豆餅,統統裝進一隻編織袋。

  7月10日,天剛麻麻亮,趙巧雲就準備出發。她揣上幾乎所有的積蓄,總共85元,把那隻編織袋扛在背後,然後動身了。她打算走著去監獄,因為捨不得一出門就花錢。“老了,賺不來錢,一分錢看得跟磨盤一樣大。”她總這樣嘮叨。

  方圓數十里地,她很熟。年輕時,她在周圍討過飯。但走出這片地後,她就迷路了,只好拿著監獄的來信四處問路,問路邊開小店的,問豆子地裡正在幹活兒的農人,還不時攔下騎自行車的漢子。她不停地走,餓了,就從編織袋裡掏出饅頭,邊啃邊趕路。渴了,就去路邊人家討水。儘管兩個小西瓜在背上滾來滾去,可她捨不得吃,“那是給兒子的”。

  天越來越熱,衣服溼透了,溼褲腳裹在腿上,害得她好幾次都險些摔跤。腳上沒有穿襪子,鞋浸著汗,一走就“咯吱咯吱”響。編織袋像雨布一樣貼在背上,越來越沉。她不得不一次次歇下來,找一棵樹,貼著樹幹蹲下,再脫下鞋,塞在屁股下,最後坐踏實。不過她很剋制,歇不了一會兒,就又站起來走,因為怕“歇久了,腿軟了,站不起來”。身上經常汗津津地發癢,她就在樹上蹭蹭。

  她要去看望的“彪兒”,是她10個孩子中活下來的4個孩子之一。最讓她操心,也沒少挨她打。村裡人總能見到80多歲的母親舉著棍子、拿著鞋子追著60多歲的兒子打。前些年大兒子常年不回家,回一次,就往母親手裡塞錢塞禮物,但做母親的拿著錢就往地上摔,說這錢不乾淨。“我啥也不要,我只要你好!”母親苦口婆心地嚷嚷著說。

  她又上路了。走得時間長了,腿肚子越來越硬,“突突跳得疼”。終於一步一挪地捱到了西華營,她有些支撐不住了。眼看著一趟趟從西華營到西華縣城的長途中巴打身邊過,她猶豫了好一會兒,終於上了一輛。為此她花了5塊錢。

  這5塊錢讓她少走了近40裡地。但西華縣城到監獄還有好一段路,攬活兒的摩托車開價10元。“貴得嚇人。”她嘟囔著。又開始悶頭往前走。

  終於,在離監獄不太遠的地方,兩個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車把她送到了目的地。從她家到監獄大約110裡地,她步行了足足有70裡。

  當趙巧雲踉蹌著來到監獄時,下午探監的時間還沒到。她就坐在門口等。她似乎一輩子都在等這個兒子。他總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節,她就苦苦地等他。她還記得自己吃的最後一餐肉,是去年春節年三十,跟大兒子一起包的餃子。

  這回,她又等來了自己的兒子。當她被領進探視間,隔著雙層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兒。

  不等開口,眼淚就順著滿是褶子的臉頰滾落下來。親屬和犯人只能通過玻璃兩邊的電話通話。她耳朵背,聽不清電話裡說什麼,只是一口一個“彪兒”地叫,邊喊邊比畫,急得哇哇大哭。

  兒子知道母親走了近百里路看他,他號啕大哭。兒子緊緊地把臉和手貼在玻璃上,趙巧雲就隔著玻璃,不停地摩挲著,一遍遍“摸”兒子。

  但時間很快到了。按照規定,探監不得超過半小時。又有規定,監獄不能接收外面帶來的食物。於是趙巧雲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留給兒子,自己又扛起那隻裝著西瓜、饅頭和雞蛋的編織袋,走上了回家的路。

  8年前,一場大雨摧毀了她住了30年的土夯的房屋,3間屋塌了一大半,她只能住到沒有窗子煙熏火燎的廚房。牆像熟透裂開了的老甜瓜,一下雨就漏。

  她把空玉米棒子塞滿床底,因為那是屋裡唯一不漏雨的地方,這些可都是做飯用的柴火。本應吊電燈的地方,吊著竹籃,籃子裡裝著饅頭,那是唯一不跑老鼠的地方。

  她習慣了黑暗。8年裡她沒用過電燈,一隻比鉛筆略粗的蠟燭能點上半個月。屋裡最值錢的一筆財產,要算是床頭一桶5升的大豆油,她已經吃了8個月,還剩下小半桶。她沒有牙膏,沒有香皂,沒有抽屜,也沒有一件新衣服。家裡來了外人,她甚至拿不出第二個小板凳,只能搬出一塊磚頭來讓客人坐。

  因為感動,周口監獄特批給趙巧雲一個機會,讓她可以不再隔著冰冷的玻璃,而是面對面地看到兒子。

  這次,他們緊緊貼著坐在一起。因為愧疚,兒子用手捧著臉哭。而做母親的則哽咽著:“為了你,我的眼淚都流乾了,你要好好改造,可不能再做那事了。

  “彪兒,我回去了,給你改名,要讓全村人叫你‘改淨’、‘改淨’。”風燭殘年的母親發誓般恨恨地說,“你要不改淨,我死都不會再看你一眼。

  但其實她知道,下次也許她還會再走上百里地來看他,只要她還有力氣,只要永遠離開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

  篇3:一個母親的力量

  不知不覺間,現在已經到了嶺南師範學院“小草帽”社會實踐隊下鄉的第四天,下午的走訪活動仍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我們走訪調研了其中一位32歲的農村留守婦女。

  她的丈夫在肇慶打工,過年才回家,家裡住著他的公婆,且撫養著4個很小的孩子,她初中還沒畢業,在初中只讀過兩年的書,附近的鄰居跟她也沒有什麼交流,跟她差不多年齡的人很少,所以這對她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時候她一般看一下愛情小說解悶,也許她渴望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一個人只能守在房間,跟著孩子一起,想念她的丈夫,這可能會讓她感到空虛寂寞。

  而且她在她們村的附近打工,每天要打十到十二小時的工,但工資卻最多隻能拿到每個月兩千塊錢左右,這不禁讓我感到,她的生活壓力有多大,而她卻只能一個人堅持著,因為公公婆婆的能力有限,都已經上了年紀了,很多東西都要她自己一個人去承擔。還好,她的孩子們都非常的懂事,這麼小的年齡就能幫助他的爺爺殺雞,打井水,這比其他地方的同齡孩子要成熟,自理能力更強。不過這些孩子比較頑皮,很難聽大人的勸說,畢竟他們還是孩子,很多時候可能得不到父母很好的教導,見到我們跟他們的母親說話,他們都很害羞,躲在門外,怕我們說他們的壞話似的,哈哈,小時候的我也是跟這樣子一樣,心裡有點小忐忑,有著複雜的心情,讓我回想到我的童年。

  最後我想為那位母親點一萬個贊,她為了她的丈夫,為了她的孩子,為了她的家公家婆,她忍受著很多,承擔著很多。她應是孩子們心中最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