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在遠方閱讀練習及答案

  《河在遠方》中作者生動地傳達出現代文明對自然本真的損害,表達作者的憂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河在遠方》閱讀練習材料

  自然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一片樹林,一條河,或者是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我們住在城市裡,我們熟悉的聲音是鐵器的碰撞。

  有孩子問我,叔叔,井?井是什麼呢?

  我給她講井。給這個孩子。她九歲了,她的連衣裙是白色的,一層又一層的花邊。這個女孩子像個公主。她見過獅子、狐狸,還有蛇,還有孔雀。在動物園裡,她知道人和動物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動物關在鐵籠裡。可是她不知道井,井是什麼呢?

  我怎能說得清楚?

  井是一個深洞,就像這個杯子。井裡有水。是的,總是有水,我們放下一個木桶,晃盪一下,水就提上來了。

  她不懂,我是說這個女孩子。她穿著白色連衣裙,她就像童話裡迷路的小公主。她說,我還能夠看到井嗎?

  幾天之後,這個小女孩子敲響了我的門,她說她看到井了。她說,就像我們乘坐的電梯。

  她看見的是煤井,有現代化裝置的煤井,是在電視裡。

  想到這個,我的心裡就隱隱作痛,為這些孩子,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他們生活在城市裡,他們看見小鳥在籠裡歌唱,看見草地像一張帕子。河在遠方,森林和田野在遠方,他們無法想象河水奔湧的樣子。

  大自然啊。

  我是看見那些河流,那些樹林和飛禽,那些星星點點的野花是怎樣像一枚果子,一口又一口地被我們迫不及待啃掉的。我想我就是一個傳說了,在我的兒子的全部思考裡,我荒誕而又離奇。

  爸,這裡真的有過一條河?

  是的,孩子。

  河水很清亮?河裡有魚鷹和水獺捕魚?沙灘上有成群的鷺鷥?大片大片的烏鴉在河岸上飛來飛去?

  是的,孩子。

  真是不可思議。兒子搖著頭,兒子的嘴角浮出一絲笑容。那笑容是譏諷的,我看見了。兒子說,爸,你是在做小說吧?

  這是暑假,我的兒子在家裡等候一張高中錄取通知書。傍晚,我們穿過鋼鐵和水泥構築的世界去尋找河的印跡。風向我們吹來,風夾著塵粒和腐爛的氣味撲進我們的鼻孔。兒子說,爸,這裡真的有過一條河?

  我們看腳下的水窪,水綠得發黑。水窪像一個巨大的垃圾箱,浮著紙屑和果皮。以及貓狗的屍體。

  兒子,我能說一些什麼呢?河是有過的,還有魚鷹和水獺,還有在你夢中閃現的鷺鷥和烏鴉。那條河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它流過我,流過你的爺爺,你爺爺的爺爺。那條給我們乳汁和生命的河流啊。

  現在,我似乎看見它掩面抽泣,那條河。它哭著,放聲痛哭。它一步步地離開我們,它淚眼婆娑,它頻頻回頭張望,它離開我們就再也不能回來。兒子14歲了。前些日子,在他考完最後一門功課之後他向我們宣佈,他要燒掉所有的中學課本。他說,我可以玩兩天了嗎?

  兒子想玩什麼呢?有什麼可以讓他玩呢?我們住在城市裡,我們已經聽不見青蛙、聽不見蟋蟀的鳴叫。我們看電視或者電影,我們為別人快樂或者流淚,我們生活在別人的生活裡。公園是有的,遊樂場也是有的,而兒子卻不喜歡。他說那些地方像集市,那些地方除了看人的面孔又能看一些什麼?

  兒子說,我可以看我喜歡看的那些書了嗎?

  兒子喜歡看小說,他在日記中這麼寫著:我喜歡做夢,夢就是一種生活。我喜歡生活在夢裡。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座孤島,就我自己,沒有任何人任何動物能夠進入。

  現在,我的兒子就在我的身邊,他陷在沙發裡,他的身體弓成一隻大蝦,他沉醉在一部書裡,那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感謝作家,感謝他們給我兒子帶來那麼貴重的假日禮物,他們給他大海和江河,給他森林和原野,他們給他一個又一個新的世界,兒子,你滿意了嗎?

  我看見另一個少年了,那個少年在沙灘赤條條地來回奔跑;那個少年的彈弓在樹林一閃又一閃;那個少年目光像一條纖繩,在地平線上拉著一隻只帆船。風吹來,風漫上河岸,風像少年起伏的頭髮。風吹來,風揚起一樹樹玉蘭花瓣,像紛紛揚揚的雪片,覆蓋少年的肩頭。那個少年是我。

  還是同一片天空,還是同一個太陽,同一個月亮,而河流已經消失,少年也再不是那個少年了。今天的少年靠在窗外眺望遠方,他生活在城市裡,城市的聲音是鐵器的碰撞。他說他喜歡做夢,他說,夢就是一種生活。

  兒子,我該怎樣幫助你?

  《河在遠方》閱讀練習題目

  1.本篇小說在情節設定上頗具特色,請概括小說的情節。***4分***

  2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小說中的“小女孩”和“兒子”的性格特點,並說說“我”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4分***

  3.小說最後說“兒子,我該怎樣幫助你?”,請簡要回答以這一問句結尾的好處。***4分***

  4.小說中的“河”與“遠方”有何含義?聯絡全文,談談以“河在遠方”為標題的好處。***6分***

  《河在遠方》閱讀練習答案

  1.答案:本文情節呈現“場景”組合的特點,作者安排了“小女孩問井”“兒子尋河”“我的回想”三個場景。

  2答案:小女孩:天真,好奇,對了解和探究自然懷有濃厚興趣。兒子: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和環境,嚮往美好的大自然;追求自由,喜歡夢想。“我”的作用:全文中的情節都是圍繞著“我”來展開的,起線索作用;“我”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藉助“我”的感受表達對物質文明侵蝕人類美好的自然生活環境的無奈和憂患之情。

  3.答案:從表達角度,用反詰句式,在拷問自我的同時也拷問所有人,從而表達出作者的憂思,深化主題;從情節結構角度說,“我”看到兒子因無法享受真正的自然,而沉浸在書所提供的自然夢境中,看到兒子雖有夢境卻無法實現的悲哀,以這一問句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4.答案:“河”:已經消失了的,被現代物質文明侵蝕殆盡的現實的河;留在我記憶當中的河;兒子夢中的河;美好的大自然的代稱。“遠方”既是空間地域上的概念,也是時間概念;既表明“河”已消失,也寄希望於未來。作者採用象徵手法,具體、形象、生動地傳達出現代文明對自然本真的損害,表達作者的憂患,總括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