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何方閱讀練習及答案

  美在何方?“美”在現實生活中,“美”在每個人的心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美在何方》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美在何方》閱讀材料

  美在何方

  說起來十分奇怪,記憶中對關的覺悟居然是從書本開始。

  我生活的這個城市,美是需要用點勁才能看得出來的。城市給我的印象有些骯髒、雜亂、喧囂、破舊。其間自然有許多美麗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雲。我的這個城市適宜拍照而不是遊覽。每次從風景地歸來,總是十分沮喪,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潑潑的感覺神經便覺得疼痛。朋友教過我一個看畫的方法:捲起一本雜誌,像單筒望遠鏡,用一隻眼睛來欣賞。這時,遮去畫框之外的紛亂,畫居然明亮立體得多。城市之美也是這樣得來的。

  不過,我不能總是眯著一隻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總是整體的印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我的審美意識是從這裡開始的。

  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是那麼純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無須知道翠柳置身何地,無須知道這千秋的滄桑與萬里的景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詞兒一蹦一跳的,讀起來眼睛會一閃一閃。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這是氣勢。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是慷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是沉甸甸的憂傷。

  人漸漸走入景中,將景淹去,留下一點氣息。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有燕在雙飛,人就立得更孤獨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雖然沒有那種超然,卻有對超然的嚮往。有位老先生近來發現陶淵明是個斜眼,因他東籬採菊卻見了南山。我想這也是遊戲之論吧。不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見得的,連眼都不必斜,只消轉轉身體就行。我想我們是很容易被這樣的詩句煩了的,因為我們既無菊可採,又無南山可見,所見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還是不斜。

  從詩詞出發,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覺有了兩個系統:藝術與非藝術。藝術是我們逃遁現實壓力的港灣。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物件。

  美常常是無名的。走在九寨溝,看近處的水,遠方的山,拍拍大樹,數一數耗牛,在珍珠灘洗洗雙足。我無力指出一個具體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虛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細節都淡化了,心中起伏著一種莫名的愉悅。景物不再是物件;於是人也就不再君臨一切。在這美好的時間和美好的地點,一切都是和諧的。不需要刻意修飾,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許多人支起照相機,許多人架起畫板。然而全都徒勞,因為取捨也是多餘的。我想,我們熱愛的還是這樣一種深入其中的境遇,熱愛它的全體,否則,旅遊如何能成為人類如火如荼的節目呢?這樣的美比起“綠肥紅瘦”式的吟詠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見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體察的美尤為幸福。幸好在景觀之外還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豐富起來。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臺上看一個人走過弄堂。她走入我的視線直到消失,其間不過一分鐘。那時我還小,不懂愛情或情慾,只覺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謂“美的覺悟”的話,這就是了。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覺悟,其間沒有語言的參與,其間無須學習和訓練,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覺悟。

  《美在何方》閱讀題題目

  1 本文題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認為“美”在哪裡?

  答: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段末句說“城市之美也是這樣得來的”,是怎樣得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對“城市之美”怎樣的看法?這段文字在文章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詩人的著名詩句,請你寫出其中兩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①詩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詩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5 文章末段中,作者稱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經驗為“真正的覺悟”,“真正的覺悟”的本質含義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對你認識世界、認識人生有什麼啟發?請結合文章語句談一談。***談一個方面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

  《美在何方》閱讀題答案

  1 “美”在現實生活中,“美”在每個人的心中。

  2 是排除骯髒、雜亂、喧囂、破舊之後得來的。

  3 城市之美需要用點勁才能看出來。

  這段文字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4 “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唐“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宋 “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軾宋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翁巨集 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 晉

  5 指發自心靈深處的感悟。或:沒有語言參與的、無須學習和訓練的感悟。

  6 如結合“美是需要用點勁才能看得出來的”,談發現美;結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談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結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見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體察的美尤為幸福”,談努力發現美,熱愛生活;結合“幸好在景觀之外還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豐富起來”,談豐富自己,提高審美情趣;由“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是那麼純粹”,談學習古典詩詞、文學作品的重要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