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如何領會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把新教材、新思維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通過此次培訓.我意識到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吸收新的知識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教師的工作比較有特殊性,他主要為社會輸送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要想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教師必須具備源源不斷的知識源.我通過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

  在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以往在作業中,我總是要求學生不能出現差錯,一出現錯誤,我就要求他重做,為了完成老師的練習,學生不得不進行千錘百煉的練習,我的這種做法,不僅導致了學生沉重的學業負擔,而且也導致了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並馴化出狹窄的心胸和偏執的人格.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出錯,應改變對學生苛求完美無缺的心態.

  多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教學中滲透法知識教育.

  胡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學校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創新德育觀念、目標、內容、方法,充分體現時代性,準確把握規律性,大力增強時效性.”教師要在教學中融入國旗法,教師法、森林法、 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等.教師只有認真研習課本教材,學習相關的法律,才能準確的實現法與教材的相接點.如小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可愛的大熊貓>>這課就可對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樂山大佛>>也可對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滲透.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教材.

  跟隨時代步伐,不斷吸取營養,更好地培育學生.

  學無止境,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教師只有具備這種精神,才能給學生無窮的知識,這樣的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時代在進步,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如果教師一味地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園地,那就像清朝時期的政府的閉關自守的政策,永遠會變得落後,人常說:落後就要捱打.一個教師在知識上戰勝不了學生,那你拿什麼在他們的心中立足呢?現代社會不斷有新名詞誕生,如黑客,宅男,宅女,富二代等,你不去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如何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總之,教師要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園地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不斷地更新菜品,澆肥.你才可能保住自己的菜園子。

  篇2

  7月15日 我們全體小學語文教師參加了小學語文教材培訓。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闢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學建議、激烈的教學討論不時地在腦海裡浮現,那精彩的教學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那就是受益匪淺。

  1、在本次培訓中,主講老師從拼音與識字教學、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幾方面的教學建議中,使我對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教材培訓建立了一個平臺,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單打獨鬥”變成了齊心協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優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

  3、講授新教材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材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材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4、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5、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改變,使語文課堂成為探究課堂,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

  總之,這次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為將來更好的從事教學工作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