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工教育隨筆

  幼兒園開設美工課,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那麼會寫些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本節課,我給幼兒範畫了一隻偏偏起舞的蝴蝶,從收集上來的幼兒作品中看,無法發現一隻躍然紙上的蝴蝶,只能看出幼兒的繪畫技巧不夠嫻熟、到位。無論是從造型、色彩、線條、明暗還是佈局都存在多種不足:

  首先,幼兒畫的蝴蝶形體不夠逼真,特別是翅膀和身體,左翅和右翅的比例不協調適宜。

  其次,著色時明暗色調的分佈和過渡不合理,只會平輔平塗,顯得呆板無神。

  再者,幼兒對色彩的感悟不深,色彩搭配不成功,無法畫出衝擊視覺色彩鮮豔的作品。

  另外,對畫面的佈局不甚合理,比例不適中,紙大圖小,或偏上偏下或偏左偏右。

  還有,幼兒作品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夠豐富,只會為蝴蝶添畫一些花草太陽,無法創造出更生動、更有深意的作品。

  看到作品存在以上不足,我給自己設計好如下方案:

  一、結合日常生活,豐富幼兒創作的感性印象,發覺創作源泉,激發創作靈感。

  二、指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進行寫生,鼓勵幼兒繪畫時要線條流暢,用色大膽,佈局合理。

  三、課堂範畫時逐筆講解作畫要點,從色彩、線條、造型、佈局等角度細緻入微地給學生滲透,提升作畫技巧。

  四、在想象的基礎上創作主題畫,突出寓意,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好名字,畫龍點睛,有始有終。

  五、將收集來的成功作品佈置到"幼兒名畫展"中,讓幼兒欣賞借鑑,感知與發現色彩的魅力,取長補短,創作出富有欣賞價值的作品。

  總之,我希望看到栩栩如生的蝴蝶,更希望看到幼兒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在繪畫方面,化蛹成蝶、輕舞飛揚!

  篇二

  “老師,我不會畫,你幫我畫好嗎?”每次上美術課,幾個剛轉到我們班上的小朋友都會拿著筆,左看右看,看到別的小朋友差不多畫完了,他就會眼睛通紅的發出這一訊號。剛開始,我便幫他畫了大概的模型,然後讓他自己畫,可到下課了還是和剛剛的一樣,看著那求助的眼睛,於是我便幫他了。但後來我發現,每次都是這樣。我想這可不行,“不會”不是問題,“不學”才是問題。

  我分析了一下,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都是由家長代勞,所以遇到困難都是求助於他人,依賴性強,另一方面是或孩子在求助時我總是說“老師幫你”,“幫”字給孩子的依賴心理找到了支點。於是,我應一方面做好家園溝通工作,讓家長在家裡提供畫畫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我應該把“幫”字改為“教”字。

  今天又是上美術課,有些孩子又喊:“老師,我不會畫。”我說:“好;老師教你畫!”我握著他的手一邊畫一邊講解,畫到一半後讓孩子自己畫。並鼓勵他們:“你很棒,畫的很好喔。”幾節課下來,他們都願意自己動手去畫了。

  孩子在課堂是這樣,在生活上也是如此。總以為他們還小,各方面能力差,其實這樣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依賴心理,為此我們應該授以孩子“漁”非“魚”,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一勞永逸。

  篇三

  每次美工課的時候,總會有些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還有些孩子看老師快走到她***他***身邊的時候馬上用手或身體蓋住,不讓老師看,桂孝亞就是其中一個。其實,她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凡事喜歡為什麼,並跟你講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動時就犯愁,特別是在老師面前總是不敢下手,有時還放聲大哭。安慰她、鼓勵她效果都不佳。今天的美工課活動是用廢舊報紙撕蘋果,小朋友們都紛紛動手撕自己的蘋果,當我來到孝亞身邊時,她卻愁眉苦臉的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我蹲下來問她,你哪裡不明白?她搖頭說:“我不會。”我分析她並非能力弱,而是缺乏自信心。我沒有幫助她,只是拍拍她的肩膀說:“孝亞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你會撕出一個最好的蘋果來。”

  然後我就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只是偶爾回到她身邊小聲說幾句“不錯”“撕的真好”……的讚許話。活動結束時,經全體孩子評選,孝亞的蘋果是全班撕的最好的一個蘋果。我在孩子的面前表揚了她。

  通過這見事情讓我想到:認真仔細的觀察每位孩子,使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相信:“我能行!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