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數學教育隨筆

  在數學方面,主要要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那麼教學隨筆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學前班的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我想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學前班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整節課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學前班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學前班的課堂紀律,通過向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學前班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會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會有所提高。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學前班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篇二

  對於學前班的學生來說,進入小學只是換了個玩的環境;對於我們學前班老師來說,學前班學生不僅僅是要在這裡學習習慣的培養,還要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以便為一年之後上一年級做鋪墊。

  數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生活中,有很多用數學解決的問題,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只有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才能真正學好數學,運用好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呢?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也是這樣。那麼,怎麼才能培養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其實方法有很對,對於學前班的學生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首先說我們學前班學生在學習數字1—10的時候,就跟生活中的例子緊緊的結合在一起的,認識數字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讓學生讀出歌謠“1像鉛筆細又長,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響,7像鐮刀來割草,8像麻花扭一扭,9像蝌蚪水中游,10像鉛筆加雞蛋。”學生們學會之後就會在生活中用到,比如用鉛筆的時候就會想到1,吃麻花的時候就會想到8,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學。

  其次在例如,讓學生舉例自己見到的與數量有關的東西,學生們踴躍舉手“教室裡有兩個黑板”、“我家有三口人”、“我們學校有一個校門”,甚至有的學生當場開始查班裡同學的人數,雖然他們還沒有學那麼多數字,但是他們理解怎麼在生活中觀察。

  再比如去商場買東西,買鉛筆,一支多少錢,兩支多少錢,雖然學前班的學生現在沒有學習乘法,但是簡單的數字相加他們還是會的。

  這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只要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能用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這類問題。體會數學的有用性,學生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在我向學生講解了生活中的數學之後,我發現學生開始學會觀察了,在熱情未減的那幾天,天天到校後就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們學校外面的電線杆也是1”,“老師,我們小區有7棟樓”,“老師,我幫媽媽買饅頭,1個兩角,我買了3個,用了6角錢”。學生善於觀察了,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了,說明他們已經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這說明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我們的教育起到了作用。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還有很多,我相信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學識的增加,會發現更多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