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育隨筆

  如何培養小班小朋友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我會放玩具》是一個數學活動,此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其一,玩具是幼兒熟悉和喜愛,對於自己的玩具幼兒是非常熟悉的,他們一定會有許多話可說。包括玩具名稱、玩法、玩具的由來等等。 活動材料是他們平時最喜歡接觸的東西,應該活動起來沒什麼難度。其二,在生活中,幼兒有擺放玩具的生活經驗,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幼兒學習玩具歸類等。

  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將具有相同特點的玩具擺放在一起。首先我先用"送玩具"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抱一抱,玩一玩的過程中熟悉,親近學習的材料--玩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認識每個玩具,其次在幼兒初步體驗玩玩具是快樂的基礎上,再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怎麼擺放玩具才能讓大家一看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引導幼兒對玩具的分類,動物和動物一類,交通工具和交通工具一類,蔬菜和蔬菜一類等等,促進幼兒在自然狀態下進入學習分類的情境產生分玩具的慾望,在幼兒嘗試分類擺放玩具時,強調將相同的一玩具放在一起,並學會說:"什麼和什麼放在一起"。這個活動過程中需要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後再進行操作,鍛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然後可以再幫助幼兒初步瞭解玩具的材質及特性,有的玩具是經不起重重的敲擊得,容易造成玩具損壞。玩具丟地上也容易損壞,甚至導致玩具丟失。應做到輕輕拿,輕輕放。玩具是小朋友最喜歡的,說起玩具孩子們可以說出一大堆。最後,教育孩子們要愛護玩具,學會整理玩具,學會將玩具進行分類,做到將不同型別的玩具分開擺放,將一類玩具放在一起,不把玩具仍地上,玩好要將玩具整理分理,整齊的放好。最後,由於我還是一個新老師,剛接觸幼兒教育方面,所以很多方面做的思考還不完善,有待加強。

  篇二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覺活動思維為主,其思維離不開自己的動作和具體情景。數數是幼兒學習數學活動的基礎,可是由於數的抽象性使小班幼兒數學教育易於枯燥化,幼兒極容易對數學活動不感興趣。然而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激發幼兒產生積極的情緒和態度,讓幼兒身臨其境,如:在感知3以內的數量時,我為了讓幼兒學的有興趣,我就活動開始創設了來到果園的情境,讓幼兒一起看看果園裡有哪些果子,孩子們的興趣就立刻調動了起來,邊指著樹上的果子邊說著果子的名稱。接著就創設了問題情境,小動物們採了很多果子,它們不會數,需要小朋友們幫忙數一數,小朋友們就自主嘗試手口一致地點數,當發現幼兒說錯時,我就積極鼓勵幼兒不斷探索,最後幼兒把自己數數的方法進行了展示,我只是對他們的數數方法進行了小結,並用孩子喜歡的擬人的方法“伸出食指媽媽”進行集體數數,點數到最後的教具上用手畫圈說出總數,幫助幼兒理解數到最後的一個數是幾就是這些物品的總數。最後是一個“摘水果”的情境,幼兒不僅要用剛才的方法手口一致地點數盆子上卡片上的水果,也要在果園裡摘相應數量的水果,有4個和5個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設計了此環節。主要讓幼兒在情境中運用比較多的物體及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的事物,也有挑戰5以內的數,幼兒能在複習的過程中掌握4以內的點數,因為手口一致的點數,只有在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們去反覆練習、反覆操作,才能習得。

  本次活動主要目標是讓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4以內的數,同時能夠感覺到數與量的實際意義。整節課後我發現還是有不足之處:大部分幼兒都能手口一致的點數物品,可是部分幼兒在點數的時候能手口一致的點數,但說出總數的時候是錯誤的。根據這點,我覺得後面的延伸活動可以讓幼兒在教室i自主尋找一些物品進行練習點數,多給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機會。

  篇三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後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著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鍊才會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