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感言隨筆

  ,會說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幼兒園的孩子個性因人而異,每個孩子都須要大人的關愛和領導。對自主張識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孩子加入夥伴群體中的運動,踴躍造就他們解決問題、獨破思考及引導組織才能。讓孩子進入一個年紀稍大的群體去休會,從而培育孩子與小夥伴友愛配合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優點,尊敬別人的看法,愛護與小夥伴之間的友情,不把本人的主意強加於人。提示孩子不要有點成就就自豪或沾沾自喜。而對於自我中情意識重大的孩子,家長應留神:教育孩子要有準確的立場、方式,不要過火寵愛放縱孩子,對孩子分歧理的請求,要堅定謝絕。發明環境跟機遇讓孩子多與搭檔來往,這樣逐步使孩子懂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聯,瞭解除了自己的態度外,還有與自己不同的立場,從中領會到友好相處、獨特遊戲帶來的愉悅情感,逐漸打消自我核心的心理。

  另外,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兒童,要多視察、剖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彌補教育,儘量採用環境和行為改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班級中有些幼兒,由於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因為長輩們的特別溺愛,使他們構成了率性、嬌慣還有與小朋友交往的障礙。長期下去,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性格孤僻,長期下來便造成了自閉症。對待這一區域性幼兒,請家長充分注意到,顧及到幼兒心理髮展的特別時代,及時與幼兒園老師配合使孩子能夠儘快轉變孤僻的性格,免得影響到以後的發展。這是一個不容疏忽的問題,在幼兒園裡普遍存在,願望家長和老師充足顧及到這一些特殊家庭情形的孩子,讓孩子在關愛之中養成活躍向上的性格。

  還有一類幼兒特殊頑皮,家長和老師都特別頭疼,但是不是不解決的辦法,長期的受批駁會使幼兒感到無所謂,可是假如換種方法及時確定他們優良的處所,然而也不能過分的表揚,孩子在表彰之中長大,以後面臨挫折就不能很好的自己解決。怎麼到達教育這一類兒童的目的,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掌握一個度,無論孩子如許調皮,都要使他明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被父母接收的、可供給自我服務及為別人服務的人,從而增強孩子的他人意識。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看待生活,去關心他。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這樣在無意之中,孩子就會萌生關心群體、關心父母、關心同伴、願意分享的精良品質。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關注,我們需要培養一批可以適應古代社會發展,可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陽光寶貝。讓我們共同盡力,多一點心理方面的關愛給這些小精靈。

  篇二

  晨間活動在進行戶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特特把順之給撞倒了。特特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所以,應該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伸手將順之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著一邊問:“你為什麼哭呀?”順之說:“疼。”“特特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順之不解地答道。

  聽了順之的話,我問特特:“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特特低頭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麼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順之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裡還說著“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順之,竟然不哭了,嘴裡還說著:“沒關係,我不疼了。”看見特特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順之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後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著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篇三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裡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裡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