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五報任安書教案

  苟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堅持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講好每一份習題,才能塑造出一個個更加優秀的學生。好的老師需要一份好的教案,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報任安書教案的詳細資料,供您閱讀。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史記》的寫作過程和成書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與司馬遷的遭遇。

  2、掌握“辱”、“意氣”、“就”等實詞和“於”“之”“以”等虛詞的用法,積累本文通假字、古今異義現象,以及被動句等特殊句式。

  3、注意有感情地朗讀,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4、正確認識司馬遷堅韌勇敢面對挫折的人生觀以及他忍辱苟活,為完成志願的價值觀和現實意義。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更多實詞、虛詞與句式。

  2、正確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意義。

  三、教學設想依據

  1、 本文實詞的用法、通假字現象以及“至激於義理者不然”等被動句式較多,因此授課時著重一些常用的重點文言詞句及被動句的翻譯,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本文是司馬遷寫給他的朋友任安的信。在信中,流露出司馬遷對朋友愛莫能助的無奈,更體現了司馬遷堅韌勇敢面對挫折的性格和忍辱完成願望的人生價值觀。學生通過翻譯疏通文章,加上朗讀感受,可體會《報任安書》的悲憤情感和司馬遷“勇者不必死節”的特殊人生價值觀。

  2、 從學生角度來看,高二***1******2***班都是理科班,文言文閱讀能力比較薄弱。但總體來說,***2***班學生的文言基礎以及學習的認真程度比***1***班較勝一籌;而***1***班的課堂氣氛比***2***班活躍。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兩個班不同地情況,合理安排課程設計所定時間。

  四、教學課時:五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語設計:我們已經學習過《鴻門宴》,前幾天大家也觀看過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記——絕筆之作》,相信同學們對司馬遷司馬遷以及他的作品《史記》都有一定的瞭解,下面請同學回憶一下關於司馬遷及《史記》的知識。

  二、 作家作品:***抽選學生回憶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知識******PPT展示填空***

  司馬遷,***約前145或前135-?***,字子長,夏陽***現陝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少時受其父薰陶,得以誦讀古文經典,又曾受業於經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二十歲後,多次漫遊全國各地,遊覽名山大川,考察風土人情,採訪舊跡史料。後繼父職,任太史令。天漢二年***前93***前後,完成《史記》這部歷史著作。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約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52萬餘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也包括少數民族和鄰國曆史***,表記歷史上重大事件,書記典章制度、天文曆象、經濟生活等,取材豐富,態度嚴肅。《漢書》稱劉向等人都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賅,不虛美,不隱惡。”《史記》被列為中國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後,歷代“正史”的修撰從未斷絕,匯成一條文字記載的歷史長河,堪稱世界史學史上的奇蹟。《史記》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魯迅讚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 寫作背景:

  司馬遷因“李陵之禍” 被捕下獄,慘遭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看,這是宮中的機要職務,實際上卻是以一個宦者的身份在內廷侍候,為—般士大夫所鄙視。在這期間,任安寫信給他,希望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出於以往的沉痛教訓和對黑暗現實的深刻認識,司馬遷覺得實在難以按任安的話去做,所以一直沒有覆信。後來,任安以重罪入獄,司馬遷擔心任安一旦被處死,就會永遠失去給他回信的機會,使他抱憾終生,同時自己也無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積憤,於是寫下了這篇《報任安書》。

  四、解題:《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一封覆信。

  五、體裁解說: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信題多為“報……書”“答……書” “與……書”“上……書”“寄……書”等,例如《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等等。

  六、課文分析

  ***一***聽錄音朗讀,正音***提醒學生邊聽邊注音,聽完後,到黑板給下列字詞注音***

  曩者 、怯懦 、臧獲 、臏腳 、慍色 、閨閣

  闋然 、縲紲 、倜儻 、軒轅 、被戮 、剌謬

  七、學生自由讀書,思考:《報任安書》既然是司馬遷給任安的回信,那麼,他在回信中向任安講了什麼內容?他是在拉家常,還是在訴苦?

  第二課時

  ***一***第一段講解

  1、全班朗讀第一段,抽選學生逐句翻譯第一段,點評註意重點字詞。***PPT展示第一段內容***

  2、提問:第一段寫了什麼內容?這樣寫的目的又是什麼?

  解答:第一段主要是引出任安來信內容,再就遲復表示歉意,說明覆信是要為自己無法“推賢進士”“略陳固陋” 。引出下文的陳述。

  ***二***第二段講解

  1、全班朗讀第二段,對照註釋翻譯第二段,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掃除字詞障礙。***說明:若學生在前一天完成翻譯作業,則抽選學生翻譯。***

  2、引導學生明白第二段是進一步申明,司馬遷並不是為了父母妻兒,也不缺乏“婢妾猶能引決”那樣的勇氣,而是為了“文采表於後世”,所以“隱忍苟活”。

  3、第二段中有體現司馬遷人生觀的語句,請學生找出來。

  解答:“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表明司馬遷對生命和事業的看法,他這種將人生價值放在歷史長河中來衡量的眼光,終於使他超脫了平庸的“死節”觀念的束縛,而選擇一條更為考驗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荊棘之路,可見司馬遷的堅貞勇敢的人格魅力。

  ***三***練習,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詞:***PPT展示***

  ? 司馬遷再拜言

  ? 意氣勤勤懇懇

  ? 若望僕不相師

  ? 請略陳固陋

  ? 闋然久不報

  ? 幸勿為過

  ? 牛馬走、辱、幸

  ?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

  ? 顧妻子

  ? 至激於義理者不然

  ? 乃有所不得已也

  ? 僕於妻子何如哉

  ? 亦頗識去就之分

  ? 恨私心有所不盡

  ? 鄙陋沒世

  ? 拜兩拜

  ? 情義、誠摯懇切

  ? 怨望、效法

  ? 固塞鄙陋***的意見***,形作名

  ? 隔了很久,回覆

  ? 希望,副詞; 責備

  ? 表示謙辭與敬辭

  ? 人的本性,人之常情

  ? 顧念妻子兒女

  ? 正義和真理

  ? 是; 有……緣故

  ? 如何

  ? 職分***界限***

  ? 遺憾

  ? 終結一生

  ***2***完成《全線突破》P100 積累整合練習

  第三課時

  一、課前小測:

  小測內容:

  1、解釋劃橫線的字詞,並翻譯文句。

  ***1***意氣勤勤懇懇,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僕非敢如此也。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

  ***2***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

  二、研讀第三段

  ***一***全班朗讀第三段

  ***二***抽選學生逐句翻譯第三段

  ***三***目的問題:司馬遷為什麼要引述這麼多古人發憤著書的事蹟?

  老師引導提問:

  1、 第三段明顯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你能找出來嗎?這樣運用排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解答:排比句是“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作用:排比句表達思想一氣貫下,勢如排山倒海,酣暢淋漓,加強了文章的氣勢,以及文章感情的抒發。

  2、 第三段提到了哪些“倜儻非常之人”?這些人都有些什麼特點?司馬遷引述這些歷史傑出人物的目的是什麼?

  解答:提到了文王、孔子、屈原、左丘、孫子、呂不韋、韓非子等人。這些人都是“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於是“述往事,思來者”,把苦苦思索的心血著述成文,給後人留下一份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司馬遷引述這些人物史實,說明自己對生命與事業的崇高信念的來源,說明自己寫作《史記》的思想動力,也表明了他在“立德”,“立功”無法實現的時候,把“立言”作為人生“不朽”的基本追求。

  ***四***全班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並劃出體現司馬遷人生觀、創作觀的語句。

  講解:人生觀——“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創作觀——發憤著書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五***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詞:***PPT展示***

  ?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 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 文王拘而演《周易》

  ? 孫子臏腳

  ? 仲尼厄而作《春秋》

  ? 不韋遷蜀

  ? 發憤之所為作也

  ? 以舒其憤

  ? 埋沒。摩通“磨”

  ? 卓異超群,灑脫不拘

  ? 被拘留

  ? 被割去,名詞活用作動詞

  ? 困窮

  ? 貶謫

  ? 憤懣

  ? 舒散

  2、全班朗讀第三段***若時間允許,抽選學生朗讀比較***

  3、自由朗讀並背誦第三段。

  ***六***作業:

  1、預習翻譯第四、五段,思考:司馬遷隱忍苟活寫《史記》是為了什麼?

  2、背誦第三段。

  第四課時

  一、全班朗讀第三、四段,能背誦第三段的同學背誦第三段。

  二、研讀第四段

  ***一*** 概括第四段地大意:創作《史記》的目的和介紹《史記》的內容、體例。

  ***二*** 根據前一天的預習思考,提問:司馬遷忍辱苟活寫《史記》是為了什麼?

  解答:司馬遷忍辱苟活用生命寫作《史記》的目的,是“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以便讓“文采表於後世也”。

  ***三*** 根據課文內容,提問:《史記》的體例安排如何?請學生回答。***PPT展示講解***

  解答:“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

  ***四*** 小組討論:第三、四段文字上的聯絡是什麼?內容上似與“推賢進士”無關,為什麼要這樣寫?

  解答:第3段寫古代“倜儻非常之人”受辱處困,退而著書,“思垂空文以自見”。

  第4段寫仿效古之賢人,“就極刑而無慍色”,著《史記》以“償前辱之責”。

  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樣和力量,兩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負重的原因。

  對作者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對此作了回答,是因為《史記》“草創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對好友***也只能對好友***傾吐個人情懷是極為正常的,所以作者說“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五*** 若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並背誦第四段。

  ***六*** 作業:

  1、 預習第五段,思考:第五段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是什麼?

  2、 做《全線突破》練習P100-102

  第五課時

  一、課前檢測:

  解釋下列劃橫線的字詞,並翻譯文句

  1、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2、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二、研讀課文第五段

  ***一***全班朗讀第五段,明確此段大意:再次傾訴自己遭受酷刑後產生的深不可滅的恥辱感,答覆任安的問題。

  ***二***學生自行誦讀課文,對照註釋翻譯第五段,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掃除字詞障礙。

  ***三***練習反饋翻譯情況:***PPT展示***

  僕竊不遜

  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會遭此禍

  雖萬被戮,豈有毀哉

  雖累百世,垢彌甚耳

  通其狂惑

  今雖欲自雕琢

  曼辭以自飾

  書不能悉意

  不謙虛

  散亂的文獻

  考訂;綱紀、規律

  恰逢,正好

  即使

  即使

  達***抒發***

  現在

  美好

  完全,盡

  ***三***抽選學生翻譯文句:***PPT展示***

  ? 1、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汙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

  ? 2、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

  ? 3、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四***提問:第五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講解:此段在內容上又回到目前的悲慘處境上,描寫自己“腸一日而九迴,居則忽忽若有所立,出則不知其所往”的無限痛苦和寂寞,從而回應第一段,使得結構十分嚴密。

  ***五***講解《全線突破》練習 反饋檢測P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