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練習帶答案

  文言文的虛詞的理解和運用是高考語文中的考察重點,為了幫助大家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各位考生的複習備考有所幫助。

  高考文言文虛詞練習原文1:

  孟嘗君將西入秦,賓客諫之百通,則不聽也。曰:“以人事諫我,我盡知之;若以鬼道諫我,我則殺之。”謁者入曰:“有客以鬼道聞。”曰:“請客入。”客曰:“臣之來也,過淄水上,見一土耦人方與木梗人語,木梗謂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並至,子必沮壞。’應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東園之桃也,刻子以為梗,遇天大雨,水潦開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於是孟嘗君逡巡而退而無以應,卒不敢西向秦。

  文言文虛詞練習題目: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木梗謂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②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 ③於是孟嘗君逡巡而退而無以應,卒不敢西向秦 ④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句末表判斷語氣;②句中停頓,不譯;③連詞,表修飾關係;④連詞,錶轉折關係。

  答案 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賓客諫之百通,則不聽也

  若以鬼道諫我,我則殺之

  B.今子東園之桃也,刻子以為梗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C.泛泛乎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D.於是孟嘗君逡巡而退而無以應,卒不敢西向秦

  於是作《八愚詩》,紀於溪石上

  解析 A項,前“則”錶轉折,但是;後“則”表假設,那麼。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若以鬼道諫我,我則殺之”中的“以”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C.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D.王好戰,請以戰喻

  解析 D項,介詞,用;A項,語氣助詞,表範圍,可不譯;B項,動詞,認為;C項,順承連詞,而。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客曰:“臣之來也,過淄水上……”

  B.今子東園之桃也,刻子以為梗

  C.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

  D.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

  解析 A項,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B、C、D三項都為助詞,的。

  答案 A

  高考文言文虛詞練習原文2:

  胡叟,字倫許,***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為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國,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甚少有屈焉。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曰:“先聖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猶謂可思而過半。末世腐儒,粗別剛柔之位,寧有探賾①未兆者哉?就道之義,非在今矣。”及披讀群籍,再閱於目,皆誦於口。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以姚政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時京兆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誇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

  叟孤飄坎以叟才士,頗相禮接。授叟末佐,不稱其懷。未幾,翰遷益州,叟隨入蜀,多為豪俊所尚。時蜀沙門法成,鳩率僧旅,幾於千人,鑄丈六金像。劉義隆惡其聚眾,將加大辟。叟聞之,即赴丹陽,啟申其美,遂得免焉。復還於蜀。法成感之,遺其珍物,價直千餘匹。叟謂法成曰:“緯蕭何人,能棄明珠?吾為德請,財何為也?”一無所受。

  文言文虛詞練習題目: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解析 B項,都是連詞,表修飾。A項,副詞,難道/連詞,表選擇。C項,語氣助詞,不譯/兼詞,相當於“於之”。D項,介詞,到/介詞,對。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何誇言若是也

  A.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B.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解析 C項與例句皆為疑問副詞,表示反問,可譯為“怎麼”。A項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B項為疑問代詞,可譯為“哪裡”。D項作定語,可譯為“什麼”。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以叟才士,頗相禮接

  A.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B.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作《師說》以貽之

  D.皆以美於徐公

  解析 D項與例句皆為動詞,可譯為“認為”。A項,介詞,可譯為“用”。B項,介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因為”“由於”。C項,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來”“用來”等。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及披讀群籍,再閱於目,皆誦於口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B.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D.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解析 C項與例句皆為介詞,可譯為“在”“到”等。A項,介詞,可譯為“對”“對於”。B項,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D項,介詞,表被動,可譯為“被”。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