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低血壓

  低血壓不僅在老年人中多發,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長期低血壓會影響到正常工作與生活。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導致低血壓的原因吧!

  

  1、體位低血壓

  當體位發生變化,如蹲起站立、長時間站立時由於頭部供血不足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倒的症狀。這類低血壓多見於血管硬化的老年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多數老年人會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身體血壓調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壓患者因服用降壓藥不當而造成的。

  2、體質低血壓

  體質低血壓主要是體質衰弱者和女性較常見,有些朋友沒有任何症狀,有的可能出現長期眩暈、乏力、氣短、精神不振、易疲勞等。不少白領由於工作過於繁忙,平常極少進行體育鍛煉,時間一長血管的活動隨之減少,血管的反應性也逐漸變差,突然進行諸如下蹲動作時,血壓不能輕易回升,會產生暈眩感。此外,一些愛美人士為了瘦身,過度節食或者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質不足,長此以往導致體內營養供應不足,產生低血壓的症狀。

  3、過性低血壓

  在夏天較為常見,天氣炎熱出汗過多、血管擴張而導致血液供應量減少,會出現暫時性的頭痛頭暈、胸悶氣短。

  低血壓的飲食治療

  1/有貧血症的患者,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2/食慾差的患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醋、糖、胡椒、辣椒等。

  3/葷素搭配。多食桂圓、蓮子、大棗、桑椹等可以增強體質;

  4/選擇高鈉***食鹽每日宜12-15克***、高膽固醇的飲食,如動物腦、肝、蛋黃、奶油、魚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隨之增加,動脈緊張度增強,血壓將隨之上升。

  低血壓預防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2.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迴圈,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

  4.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以加強靜脈迴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