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隨筆心情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本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相信能夠跟家人團聚的心情都是非常開心的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書寫在中秋的幸福

  經過一番努力,中秋,終於可以有兩天的假期了。三口之家的節日簡單了許多,但還是歡欣鼓舞的準備了不少東西。

  早些年時,雙方的老人都在,繁忙的工作使我們平日裡常常對老人疏於照顧,節假日,給予了我們一些補償的機會,少有的幾天團圓歡聚的日子,便都愈發期待和珍惜。常常,節日還早,便天天掐指計算離過節還有多少時日,籌劃買什麼禮品送給老人,想象全家歡聚的熱鬧。在這樣長長的期盼和忙礙中,過節的喜悅便被漸次拉長了。

  記得兒時,母親會早早準備好豐盛的晚餐和瓜果棗李等,月亮初露笑臉時搬上案几,擺在院落空曠的地方,然後鄭重其事的點燃一柱香,對月三拜,同時口中默唸著,為家人為未來乞福納詳。等那一柱香燃完,真正的中秋晚筵方正式開場。

  婆婆是個純樸的鄉下老太太,每每不等放假,便託大伯子小姑子打電話過來,“老閨女,放假早點過來啊!”“老閨女,回家吃飯啊!”“老閨女……”她從來不叫我名字,而喊我老閨女,聲音柔軟溫和,每年幾次寥寥可數的回去機會,都是在這慈愛溫暖的聲音中快樂的度過了。

  如風的歲月吹散了關於中秋的許多回憶,而母親鄭重虔誠的背影,父親難得綻放的笑臉,兄弟姐妹圍繞著拱桌的嬉戲以及對那一柱香燃燼的漫長等待,婆婆一聲聲老閨女的呼喊聲,卻永遠雕刻在由愛由親情組成的溫暖記憶裡,永不凋零。中秋的圓月,它給予了我們對完美對親情的美好回憶,它讓我們親歷幸福感受幸福記住幸福珍惜幸福!

  今晚,又一輪圓月升起,又是一年的中秋。女兒堅持將餐桌移到陽臺上,夫開了一瓶葡萄酒,我也試著要了一杯,女兒六年級了,我們自然而然的談起蘇東坡,談起嫦娥,談起與月與中秋有關的人和事,談著笑著快樂著,書寫著新的幸福!

  篇2:一個人的中秋

  年過古稀的父親因房顫住進省城醫院,我在醫院陪著父親,小心翼翼地等待一個能夠延伸父親的生命和全家福祉的手術。今天是住院的第六天,恰值中秋節,午後的病房裡,家住省城的病人都陸陸續續回家團圓了,偌大的五人房間,只剩下我和父親默默的身影。

  吃過晚飯,父親又咽下紅紅綠綠的一把藥,便安靜地躺下。一會兒,父親說,你去給我買點潤喉糖吧。近一年的時間,父親總是感覺口乾,喝再多的水也不管用,醫生說是父親長期吃藥的副作用。看見父親精神還好,我說,您休息一會兒,我也想出去走走,順便買幾個月餅。

  白天繁囂的街道,此時空蕩蕩的,偶爾一對戀人,或一輛車經過,中秋的夜,便若一床暗香浮動的緞。走在家鄉之外的月光裡,他鄉的花木,他鄉的氣息,唯有一輪獨自朗照的月,亦步亦趨,緊隨著我一個人的中秋。

  還是那輪月,籠一層若有若無的輕紗,靜得安詳而從容,亦如昨天的皓白,只是今晚格外圓亮了些。格外圓亮的姿態,卻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單。

  孤月懸天,流瀉的清輝遮蔽了星星的眼波,牽動著今夜的心瀾。今晚,漫行於街上,獨享一輪清月,它,使我無法躲藏。我內視自己的心房,竟慢慢升起了柔軟瑩潤的月光。不禁憶起南宋張孝祥的詞: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苦苦守護著一個夢,不敢讓它醒來。學會了在盛氣凌人的光裡違心地燦爛,在覆手為雨的雲下虛偽地瀟灑。卻學不會在這中秋的清月下,掩飾心底的流溪,以及流溪下的泥沙。

  熙熙攘攘的塵世,誰能逃過那扇寂寞離散的門。靜靜的夜,輕輕的月色,路邊的花朵,悄悄地開放,風起,有片片樹葉飛落。我依稀聽到,夜的深處,正吹響一支雁過留聲的簫。

  總是覺得自己還很年輕,轉瞬,卻已是歲到中秋。今晚,是我一個人的中秋,好在天上有月,有月光溫情的朗照,灑在我一個人行走的路上。

  走走停停,來來往往,異鄉與故鄉,昨天與今天,見過多少青澀的生命成熟了,成熟的生命枯萎了。而如水的中秋之月,清明流螢的心念,依舊年年。

  月的斑斕,該是嵌藏了多少永恆的願望和無奈啊。

  想起童年的中秋,一柱清香,一穗葡萄,一盤月餅,靜靜躺在母親的懷裡,竟萌生了就這樣躺到地老天荒的念頭;想起那年,在千里之外求學,一個人,躺在中秋月下的草坪上,將剛剛收到的一封家書,緊緊地貼於胸前……

  竟有點想家了。家鄉是中秋的月嗎?是遠行的人孤獨迷茫時可以望見的一處光亮嗎?

  不禁舉首凝目,我望到了,冰燈相伴的桂樹下,寂寞的嫦娥,和著桂花繽紛的閃落,淺淺地顰與笑。那清亮憂傷的眼波,溼潤了一個踉蹌獨行的夜空。

  碧海青天裡的嫦娥,忘卻孤愁,請為我起舞吧。今晚,你是天地間唯一的舞者,我是你最虔誠的觀眾。

  今夜,一個人的中秋,在異鄉的秋風裡,我在捋尋一縷月亮最炫的祈願。在月光的朗照裡,我張望著彼岸。此刻,誰和我,是彼此隔水相望的人?

  想起家鄉的明月,想起家鄉的母親和妻兒,想起躺在病床上的父親;想起每一天的相處,每一刻的團聚,每一次的相扶……我聽到了明月輕輕的絮語:那都是你今世的緣分,今生的幸福。

  這個夜晚,異鄉的月,讓我懂得了珍惜。

  手機驟然響起,是妻子打來的,她問我父親的情況,問我這個中秋過得怎樣。她說,咱媽還給你們留著石榴和月餅呢。

  月光一陣顫動。

  今夜中秋,平時忙忙碌碌的人們正在歡享團聚,大多店鋪已是關門。繼續踽踽前行,一曲刁寒的《花好月圓》縈入耳畔,那是一個小型超市。走進去,給父親買了潤喉糖。前排的貨架上,許多種類的月餅擺在那裡,我看中了一大盒包裝精美的多味月餅,盒面上一輪明月,一行歸雁,下面還印有蘇軾的《水調歌頭》。

  售貨員是一位文靜的女孩,她說,先生,您是自己吃還是送人呢?如果是自己吃,您最好買這種散裝的,月餅是一樣的,加了包裝,要加一倍的錢呢。

  尋思片刻,我說,還是買帶盒子的吧。

  或許,我要買的,就是盒子上那首蘇軾的詞呢。

  再過兩天,就是父親做手術的日子了。

  篇3:中秋隨筆

  中秋註定是個熱鬧卻又寂寞的節日。

  它是整晚充斥著的嘈雜與喧鬧,是餃子出鍋時帶來的氤氳而上的嫋嫋蒸汽,是父母那手足無措有些小心翼翼的欣喜,是回家的兒女臉上綻滿的盈盈笑意,窗外萬家燈火,窗內闔家歡樂。但在這般美好的夜晚,也有人在獨自徘徊,心情如月色,寂寞悽清涼如水。當在外漂泊的遊子,當孤居在家的老人,眼前是燈火通明的喜氣洋洋,耳畔不斷傳來他家的歡聲笑語時,卻也只能沉默著抬頭仰望這一輪明月,這一輪映照千載失意人的明月,獨自瘦了相思。

  若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情感,那無疑中秋屬於親情。

  團聚或是別離,它不僅是家和人興的暖意,也是寂寞人的哀哀嘆息。

  談及中秋,必談詠月詩,作為古詩中頗為重要的意境之一,中秋吟月詩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中秋吟月,自然少不得酒。

  中華文化有一個特點,那便是無酒不歡。自夏朝杜康酒起,酒文化就逐漸滲透在了中華文明中,深深紮根於華夏的歷史精髓中,獨自潺湲成溪,直至自成體系,浩蕩為海。中秋無酒不成節,這酒,也成就了一中灑脫的藝術意境,沒有了酒的存在,中秋自然也做不得正經的中秋了。

  而在這般酒意朦朧,月影婆娑的夜晚,心思也變得或恬靜淡雅或哀傷寂寥,也難怪古時文人都紛紛把酒問月,舉酒為詩。在這般月色這般夜裡,總有什麼會觸動敏感的心。

  蘇軾有詩言:“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也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當黃昏跌跌撞撞的離開,秋色在大地上戀戀不捨的變為月影當空,他滿心歡喜,只因與胞弟蘇轍重逢。上清酒,品佳月,吟詩作對,暢談人生喜怒哀樂,好不快活!清風瑟瑟,桂影斑駁,月色洗盡鉛華,銀河渺遠,他們就這樣開懷暢飲,多年的世事變遷化為一朝的臨風而歌,一時的心胸憤懣也在清秋夜色的靜謐中被慢慢撫慰。上下月影澄淨,天色清寒,積水空明,卻又忽然感傷,相逢縱然欣喜,卻在這短短相遇後,又是未知的別離。此生此夜不長好,何時再逢,何時可逢?他到他年他月,故人何處可覓?興盡悲來,萬物也變得悲慼。

  人心倦怠,月亦涼如水。

  而到了晚年,蘇軾的詠月詩也沾染了人生起伏,世事變遷之意,滿是悲辛。當面對又一年的清秋月色,他已不再有那份張狂書生,性盡吟詩的好心情。照了千古的明月,仍是如此的清涼澄澈,明月長在,人生如寄,他的心,卻早已歷經滄桑。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紅塵羈絆中渾渾噩噩,而那月色,依舊清涼如水。

  他感慨的吟道:“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世事跌宕中,竟已把滿身驕傲與鋒芒,滿腔壯志豪情消耗殆盡,僅餘對世事不再的感慨。中秋佳節,本應和親友在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中縱情豪飲,卻不曾想晚年已是淒涼身,一場大夢,往事不堪回首。夜風拂葉,蕭瑟依舊,望碧月當空,卻陰雲遮掩,滿腔愁緒,一身悵惘,卻也無人可訴。在這個熱鬧的中秋夜晚,萬家燈火,喜氣洋洋,可想到奸佞當道,忠良殘害,就悲從中來。蘇軾一世宦海沉浮,雖說時有任用,但卻無法大申才華,壯志難酬。這期間,曾對人生,對仕途的憧憬,對未來大顯身手的躍躍欲試,卻漸漸化成了對朝政腐敗,世風日下的憤懣與感慨。明明是月明星稀的大好中秋,卻酒賤客少,無論是悲吟還是痛斥,都沒有知己相與訴說。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在他人的喧鬧中,獨自品味箇中寂寞。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在人生的道路上,驕傲時有,追悔時有,黯然時有,悲憤時有。卻何不化作在詩酒的年華中的一瓣飛花,一縷幽夢,一盞相思。

  這旖旎萬千的中秋月色,不知混著酒意化作了多少文人墨客下的詩韻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