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隨筆_思想品德教學隨筆

  思想品德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那小學老師上完思想品德課都會寫什麼隨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隨筆篇一

  上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開學的前兩週,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儘管我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們的情況更令我大吃一驚:課堂上有的同學偷偷寫語文、數學作業;有的同學居然把嶄新的課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鋼筆、彩筆在書上亂塗亂畫,把書上畫的一些著名人物“改頭換面”。看到此現象,我又驚又氣又難受,驚的是學生竟然這樣缺乏道德品質,氣的是學生竟然這樣不重視品社課,難受的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敗。

  我努力地嚥下胸中的氣憤,靜下心來與學生們交談。在交談中我瞭解到學生們認為,品德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再說課文中的許多知識他們也聽不懂,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幾天陷入沉思,品德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為什麼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為品德學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品德學科不受重視。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了多年,但在應試教育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而使它微乎其微。品德課程流於形式,成為所謂的副科,學生認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

  二、學生的作業多,負擔重。教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加班加點加作業,學生的作業不按時交會受到批評,他們課餘時間寫不完,只能在所謂的副科上偷著寫,而比起音樂、美術、體育課來說品德課又是他們最不感興趣的課程,於是品德課堂成為他們偷寫語數作業的最佳選擇。

  三、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他們認為太簡單,他們在生活中就已經會了。而有些內容比如有關抗戰歷史、祖國建設歷史、科技發展等,學生們平日閱讀量小,聽的少,見得更少,這些知識離他們又太遙遠。因此,他們對品德學科不感興趣。

  四、教師的身教作用發揮不好。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人格,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仍有發生,降低了思品教育的效果;小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五、家庭原因。家庭是小學生初次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子女的天倫關係保證了父母通過教養子女來塑造其行為規範,引導其融入社會。一些家庭父母為了生計,無暇管教子女,難以發揮傳統的居家照顧角色,出現家中子女自理生活、無人管教現象,學校***教師***—家庭***父母***—學生***子女***之間的交流減少,使得社會不良風氣對小學生施加影響的機會和效果增強;還有一些父母以過於溺愛或過於嚴厲的態度來管教子女,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較強,敢於反抗師長及父母,也滋生了桀驁不羈、自我本位、自我放縱等不良品性。

  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課

  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讓品德課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農村的小學品德教育應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要利用品德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小學在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學生揹著沉重的作業包袱怎麼能快樂健康的學習?把玩耍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隨筆篇二

  本人從事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以來,感受頗豐。三年級思想品德著重強調品德生活之間的關係,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滲透生活,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科書中圖畫比較多,語言較少,讓學生從圖畫中來受教育。針對教科書的特點,我試著將品德與語文、品德與網路相聯絡,收效較好。

  一、思品與語文相結合

  本科教材圖片較多,學生看教材學習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圖片內容,從中明白了什麼,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教師適當引導,達到本堂課的教學目的,特別注意的是,這是品德教學,不是語文看圖說話,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簡單的描述圖畫內容。授課完成後,根據本課的重難點,安排學生課外閱讀,或採取老師講故事的形式,鞏固學生所學到的內容***課外閱讀或講故事的內容一定要結合本課內容,故事所說的道理一定不能脫離本課重難點***。學過一課後,可適當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學生印象。

  二、思品與網路相結合學教交流園 h LI8vGtA

  在當今社會網路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人們利用網路可以查詢資料、可以休閒娛樂。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網路來為教學服務。課前,我利用網路來找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比如在教“我們的學校時”,學生在瞭解了書上的各個地方的學校後,我又讓學生觀世界各地的學校,學生看的很認真,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堂課氣氛活躍。如果課堂內容較多,當堂課完成不了,我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網上看相關的資料,下堂課來集體交流,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變得愛學思品了。

  綜上所述,思品從表面上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它與其他學科是有著聯絡的,與社會生活更是緊密聯絡,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多種渠道,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愛學思品,真正從思品中受到教育。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隨筆篇三

  我教思想品德已經有五年了,通過教學,我感覺作為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下面我從二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匯入環節中,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

  在教學中老師的導言、學習素材的選取和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今天我當家》一課時,我課前採用了讓每一位學生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幫爸爸、媽媽做家務,體驗家務勞動的辛苦,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上課時叫一位同學上臺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相機匯入本課教學。又如在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歌曲引入來渲染氣氛,讓全班同學齊唱“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如此一來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使他們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課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明理環節中,挖掘課程資源

  傳統的教材只是傳授知識的載體,而現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範例。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如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圖文對照來開展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小鳥與榕樹的對話”,同學們通過看錶演,聽小鳥們的訴說,結合課文插圖,知道愛護環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存。然後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園是怎樣的,於是同學們踴躍地展示自己動手畫的家園作品。事實上作為老師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認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並在明理環節中加以挖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