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

  新的學期開始了,來看看是怎樣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扉頁上寫了“給小朋友的話”,一開始就與小朋友建立起一種 “我——你”之間的對話關係。在對話中文字中的兒童或小動物不斷地向現實中的兒童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為了要理解、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理解教科書給出的準備性知識,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通過這種對話,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科書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正是在這種融合中,現實中的兒童進行著自主建構,生成新的認識。教材中留有許多空白利於對話中的兒童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創造活動。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絡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深入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學習探討的渴望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孩子終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而課文生日快樂、快樂的國慶節、紅領巾的節日等則是根據非日常生活事件編排的,然而這些節日在時間上和生活中的紀念日接近,意在將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充套件。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充套件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快樂的國慶節***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

  ***3***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成長樂園” 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為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為培養兒童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

  ***4***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行規方面、紀律方面、學習生活方面都有待常規化。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並教育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為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對於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體驗生活,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收穫,能樂納自己並能真誠地對待別人,是這一學期品德與生活課內的要求,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必須形成的態度。在過去的一年裡,班級中的學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在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面對的孩子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自己面對周邊人,適應生活,融入社會。而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真誠,人在社會生存之道在於誠信,所以我們教師有責任培養一群真實的社會人,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要真誠,語言該真實。讓學生在學校裡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三、教材各單元編排思路及目標

  第一單元“生日快樂”,4個主題活動以“生日”為線索,引導兒童通過分享同伴生日的快樂、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的喜悅、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慶祝少先隊的誕生日,激發兒童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第二單元“走進秋天”,4個主題活動帶著兒童一起走進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穫之樂。孩子們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與秋天“零距離”地去認識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學的奧祕,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是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裡。

  第三單元“成長樂園”,4個主題活動以兒童的日常生活為主線,針對低年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膽小、缺乏敢於嘗試的勇氣、任性、習慣不佳等方面問題,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有機整和,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兒童對問題的認識,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能力,引導兒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為習慣,幫助兒童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第四單元“金點子行動”,4個主題活動帶著學生走進聰明屋,開啟思維的天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指導學生親歷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創造、美化生活。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

  四、教學措施:

  1、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為兩方面,結合班隊,團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中,充分利用參考資料和書上的習題開拓創新。

  3、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幻燈片.錄音機等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4、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學會為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

  5、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6、充實教學內容,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7、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1 9月1日—9月4日 假期小結提出希望

  2 9月7日— 9月11日 祝你生日快樂***2課時***

  3 9月14日—9月18日 中秋與重陽***2課時***

  4 9月21日—25日 過去的故事***1課時***觀看影片:小兵張嘎等***1課時***

  5 9月28日—9月30日 快樂的國慶節***1課時***觀看電影:開國大典***1課時***

  6 10月1日—10月9日 國慶節放假請家長帶孩子秋遊

  7 10月12日—10月16日 紅領巾的生日***2課時***

  8 10月19日—10月23日 秋天到了***2課時***

  9 10月26日—10月30 日 秋遊回味***2課時***

  10 11月2日—11月6日 巧手剪秋天***2課時***

  11 11月9日—11月13日 我來試試看***2課時***

  12 11月16日—11月20日 我不膽小***2課時***

  13 11月23日—11月27日 我不任性***2課時***

  14 11月30日—12月4日 我的好習慣***2課時***

  15 12月7日—12月11日 走進聰明屋***2課時***

  16 12月14日—12月18日 我也能研究***2課時***

  17 12月21日—12月25日 生活中的小創造***2課時***

  18 12月28日—1月1日 讓校園更美好***2課時***將金點 子賦予行動

  19 1月4日—1月8日 複習

  20 1月11日—1月15日 複習

  21 1月18日—1月22日 考核

  篇二

  一、指導思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字,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柺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標的多維性

  本課程為綜合課程,教材中每一課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標,要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傾向,全面、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顯性目標,還要關注貫穿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隱性目標。

  ***二***活動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項活動都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是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去經歷、體驗而設計的,不是為活動而活動,為了體現活動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明確每個活動的目的,要讓全體學生真正走進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學生的主體性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學生圍著老師轉的局面。教學中要真正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考慮其興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

  ***四***教師的指導性

  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髮展是本課程堅持的方向,也是任課教師的職責,兒童作為發展中的人,他們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導的需要。只有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才能不斷髮展和提高,教學中該導的不導,放任自流,不是課改的方向,教學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師應注意對兒童課上生存的問題進行篩選,對學習的反饋進行指導,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

  ***五***評價的發展性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本課程的評價不帶有甄別和選拔的性質,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促進課程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提高專業能力”,本冊第一單元設計了“成長包”體現了新的評價觀,新的評價方式,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成長包”的作用,運用“成長包”的形式開展評價,使評價從僅僅關注結果轉變到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使學生由評價的物件轉變為既是評價的物件又是評價的主體,給每個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通過評價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促使每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