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總複習資料

  在七年級地理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雖然很刻苦,但是考試成績卻不理想,主要是沒有做好複習。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七年級上冊地理總複習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上冊地理總複習資料

  專題一地圖***第一章第二節***

  地圖的三要素:

  ①比例尺***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a、比例尺的大小,如1:10 000>1:100 000 ;

  大比例尺表示的範圍小,如北京地圖,內容詳細;

  小比例尺表示的範圍大,如中國地圖,內容粗略***P9 圖1—16***

  b、比例尺的轉換:釐米變千米,去掉5個0

  如1:5 000 000即表示圖上一釐米等於實地距離50千米

  ②方向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看指向標***P10 活動題圖1—18***

  ③圖例 :P10 圖1—17

  專題二 地球和地球儀***第二章第一節***

  1、地球的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坐地日行八萬裡,專指赤道***

  2、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緯線:赤道及與赤道平行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橫著***,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即0°緯線***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North;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South。

  經線:連線南北兩極且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半圓***,指示南北方向***豎著***;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West;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East。

  口訣一:南緯S 北緯N,西經W 東經E

  口訣二: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

  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P19圖2-11***

  4、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東西半球分界:160°E, 20°W ;

  專題三 地球的運動***第四章第三節***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 週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週期:一年

  3、與地球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南北半球的季節和晝夜長短情況相反***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 21日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 22日 北半球夏季 北迴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秋分 9月 23日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季 南迴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4、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地球繞著地軸自己轉***

  5、公轉的意義:***地球繞著太陽轉***

  a、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

  b、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C、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五帶劃分參考P70圖4—22***

  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方法

  一、夯實基礎——“善記”

  每年會考的地理考試說明中都會明確提出對識記能力的考查,這就要“善記”。

  地理知識繁多,沒有頭緒是不可能考好的。儘管現在的會考重在考查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的,離開知識去談能力,能力只能是無源之水。因此在複習過程中一定要熟悉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熟悉重難點***如經緯線、重點國家、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圖等***,抓主幹知識,綱舉目張,以幹帶枝,重在貫通,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簡單的話理解並記住要點等。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辯析概念,做到所答對所問

  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同學不重視,往往考試時混淆而丟分。在複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將一些近似的概念進行比較,真正弄懂其內涵和外延,在考試時才不會答非所問。如地形、地勢、地貌之間的聯絡及差異。

  2.要重視區域地理的基礎知識

  ***1***準確判斷地理事物,掌握區域空間定位方法,要記住一些重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重要國家、省份、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等。

  ***2***用地圖輔助進行區域地理的複習。由於地理科學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所以把地理知識鞏固在地圖上的學習方法是最佳學習法。親手畫一畫,不要註記,在畫圖及複習時,知道圖的內容,把應該掌握的重點圖,例如中國地理的中國地形、政區,各大自然區圖等用空白方式邊複習、邊畫。這對應該掌握的知識,熟練運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3***形成分析區域地理特點的知識結構。

  ***4***注重區域之間差異的比較,突出可持續發展觀點在區域發展中的應用。

  3.掌握原理,講求解題思路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原理、掌握規律,解好地理題就入了門。因此要認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規律。答題時不能就事論事,關健是掌握解題思路。如:分析區位因素都要從自然、社會經濟方面著手,闡述河流的水文特徵,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變化、含沙量、結冰期等。

  4.查漏補缺

  根據“木桶原理”,一個人的知識最終掌握多少、掌握得是否系統完善、應用時效益如何,取決於知識結構中最薄弱的部分。如何加強薄弱環節,使自已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思路更完善呢?這就需要查漏補缺,它可以加強各知識點間的聯絡,在提取資訊時會更迅速準確。在複習中,找出平常做過的練習題和試卷,把過去學習過程中出錯的習題再次分析,看看當初自已存在的知識上的缺漏及錯誤,是否已經完全查補,自已對知識點是否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掌握,把發現的新的知識聯絡也溶進其知識系統,最終做到渾然一體,提高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把握知識——“善思”

  思考是複習的靈魂,怎樣才能“善思”呢?

  1.保持問題意識。要讓自已經常保持著問題意識,使大腦處於思維狀態,對所學的知識要善於問“為什麼”和“怎麼樣”。然後把為什麼和怎麼樣有機的聯絡在一起。

  2.理清知識結構。整理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知識之間的因果框架圖,也可以利用畫“腦圖”的方式***以某知識為起點、在頭腦中聯想與其關聯的各個知識點及其樹枝狀結構***。

  在複習中要經常性地自畫簡圖,促進腦圖系統的完善。通過簡圖,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點——圖形鏈,經過這樣加工後的知識系統,往往能起到一個提綱作用,使許多相關知識點能利用這一框架,找到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從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系統。如在複習中國的河流之長江流域時,首先讓學生明確長江的輪廓為一個由大寫字母“V” “W” 與數字“一”的組合形象後,就可以將這個形象畫成簡圖,作為掌握該地區知識的一個框架式的基礎,把長江流域的地形區、礦產分佈、支流及湖泊分佈、水電站、自然保護區、商品糧其地、棉花基地、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等所有的知識點組合在一起,並進一步明確各知識點在該框架上的位置。如:重慶位於 “V” 的中間位置,武漢位於字母 “W”中間的尖上,南京位於字母“W”與“一”的相接處等等。只要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多動手、就可以迅速牢固地掌握知識、促進知識遷移能力、自學能力的提高。

  三、解決疑難——“善問”

  1.問自已,學會獨立思考。自已才是學習的主人,碰到疑難問題,首先要問自已,想一想解決當前問題需要哪些背景知識,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如何,過去碰到過類似問題沒有,生活中是否有值得借鑑的經驗等。

  2.問同學,學會合作學習。當問題自已實在無法解決時,如果時間和精力都允許,先要選擇與同學討論,因為彼此的知識和經驗是相似的。

  3.問老師,學會利用資源。充分利用老師這個“學習資源”,有利於把握知識本質,讓自已在複習中少走彎路。疑難問題解決以後,要把這些問題記下來,日後還要經常複習,以便長時間保持這些學習效果。“錯題集” 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

  七年級上冊地理學習建議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資訊。

  例如: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資訊,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資訊。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資訊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裡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裡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裡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範圍廣、資訊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型別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佈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佈所組成。

  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

  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資訊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絡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1.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2.初一上學期地理考試題及答案

3.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4.地理七年級上卷子含答案

5.初一地理成績分析及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