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教學反思範文

  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已經是教育界最為矚目的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因素,那對於該怎麼寫?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田鼠偷瓜》是大班的一節體育活動。本活動重點是要練習幼兒正面屈膝鑽的正確姿勢。作為大班的幼兒,對鑽的動作應是不陌生的。根據他們的身體發展情況,雖有了一定的動力定型,但還不鞏固。肌肉感覺有了發展,控制能力有了加強,大、小肌肉群也發展地較好。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發現有許多幼兒非常愛鑽洞。雖然在動作上表現比較放鬆、協調、連貫和準確,但是多為手腳並用貼地爬行,或者橫衝直撞不管不顧,很少去注意對身體的控制,並運用技巧爬行。所以我將本活動重點定位於:探索正面屈膝鑽的動作。把難點定為:能有意識地控制身體,保持身體蜷縮狀態鑽過山洞。

  在準備上有些倉促,球準備不太多,一次玩了就得把球送回去。浪費了不少時間。遊戲可以使整個體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味,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積極熱情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所以我加入了"田鼠偷瓜"這個遊戲。此環節的目的旨在鞏固幼兒正面屈膝鑽的動作。在開始遊戲前教師雖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是幼兒往往會記不住,所以我採用了個別幼兒先嚐試,具體演示遊戲方法,並及時提醒幼兒糾正錯誤動作,在確認大部分孩子都瞭解遊戲方法以後,再進行集體遊戲,以便遊戲順利有序地進行。當然在遊戲前,還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防止碰撞,同時關注孩子們的體力狀態,適當調節孩子的活動量。在此主要採用演示法,讓幼兒直觀地感受遊戲方法,方便幼兒理解運用。在洞口的高度從80釐米降低到50釐米,難度有些加大,大部分孩子也都完成了。

  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遵循大班幼兒的生理及心理髮展特點,科學地制定各個環節,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興趣,通過示範法、情境創設法、遊戲法等方法引導幼兒主動發現並練習正面鑽的動作,在此基礎上,為幼兒營造了一個寬鬆愉悅的活動氛圍,以此來達到該次活動的最終目標。孩子玩得還比較盡興,只是自己參與的意識不夠濃。規則意識仍需加強,一活躍常規就有點難把控。自己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細節方面總是考慮不周全。

  篇二

  《靜物蘋果籃子》一畫作於1890-1894年,是由法國作家塞尚所畫。在此畫中,塞尚仔細地安排了傾斜的蘋果籃子和酒瓶,把另外一些蘋果隨便地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峰之間,將盛有小糕點的盤子放在桌子後部,垂直看也是桌子的頂點。這幅畫的絕妙處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觀者能從不同的水平上領悟到他所表達的美。畫中的每個筆觸都在其自身的作用,然而又同時服從於整體的和諧。《靜物》這幅作品正好符合這些特點,所以幼兒願意積極自覺地參與活動,對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和創作。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

  在欣賞活動之前我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塞尚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塞尚繪畫的特色及筆觸。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作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活動開始首先出示課件《靜物》,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畫面內容和蘊含的情感。鼓勵幼兒說說畫面中都有什麼?這些蘋果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樣擺放的***蘋果的顏色都一樣嗎?有哪些顏色呢?為什麼一個蘋果上有好幾種顏色呢?等問題引導幼兒理解這幅畫的色彩、均衡的構圖以及形與色的結合。但是幼兒還是不太理解光源、遮擋等對畫面所起到的作用,幼兒缺乏欣賞這方面的經驗。教師提出:"認為畫中的蘋果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蘋果一樣嗎?為什麼?"對幼兒理解畫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評課老師建議教師著重在光源和遮擋這兩方面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教師在結束部分因讓幼兒欣賞塞尚的其他作品,感受其作品的構圖美、均衡美、色彩美等方面。

  本次活動給了我很大啟發,讓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更有提升的空間。對於幼兒來講進行合適的美術欣賞活動,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表現美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盡量安排此類的活動,讓幼兒有更廣泛的美術體驗。"美"是心靈的塑造,是精神結構,更是觀念的培養,它需要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對幼兒長期的教育和薰陶,多開展美術欣賞活動才能引導幼兒在欣賞中感受美。

  篇三

  歌曲"卷炮仗"是一首節奏平穩、結構工整的遊戲歌曲,歌詞明確、易記,孩子動作參與性強,非常適合幼兒邊唱邊玩。因此,我們是把體育與音樂相結合來設計的這個活動。

  首先,讓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談談放鞭炮是怎樣的,然後說說卷炮仗的方法。因為平時的體育活動中,孩子對螺旋隊形並不是很熟悉,即使有這類似的隊形但絕大多數孩子是盲目跟從的,那第一個難題就是要通過探索先理解螺旋線的原理,在理解這一原理後再來學習用動作表現螺旋形隊形,我覺得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活動最終的目標是由體育活動變成音樂活動,那如何在理解音樂特點的前提下,用卷炮仗動作表現音樂,是孩子學習的第二個難點。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是這個活動的關鍵。

  用卷炮仗的動作和音樂來玩遊戲,是孩子們很有興趣的活動方式。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隨著音樂,感受音樂的基本節奏,然後把歌詞帶入到節奏中來學唱,這種效果是很不錯的。《卷炮仗》的音樂旋律節奏平穩,行進感較強,他們很快就把握住了旋律的基本節奏。如何讓孩子很直觀的瞭解螺旋形,我選擇把自己當成一塊"毛巾"需要孩子來吧我擰乾,兩手張開,一邊一個孩子來"擰",讓他們看看我的側面手臂和手掌是呈什麼樣的狀態。接著,讓每個孩子都試著幫旁邊的好朋友"擰毛巾"。然後再向他們提出,現在我們站起來一起來玩卷炮仗的遊戲。

  為了讓孩子有一個逐步熟悉音樂的過程,在開始的時候先一邊唱歌一邊和他們玩。再基本熟悉這個遊戲後,隨著鋼琴伴奏我們一起唱起了歌,在歌聲中一步一步地捲成了一個緊緊的大炮仗。最後,隨著"嘭"的一聲巨響,我們的"大炮仗"點燃了。

  卷炮仗是孩子們很喜歡的音樂遊戲,它採用了集體合作走螺旋隊形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其實在"卷"的過程中,老師會不停地提示他們:"手拉好,一個跟著一個,卷緊一點。"但隨著炮仗越卷越大,他們的情緒也會越來越高漲,這時螺旋隊形就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隊形散亂的現象。我認為主要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還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參與遊戲,要想將炮仗"卷"成功只有真正理解這個遊戲是靠大家的合作來進行的才行。

  體育活動與音樂活動的結合,讓孩子在娛樂的同時還能有一定的科學知識進行指導,在娛樂中學習,才能使遊戲玩得更加豐富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