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_大班教師個人教學工作反思

  良好的幼兒教育可以激發幼兒潛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篇1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幼教改革也全面展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其中幼兒園教師是關鍵。要想取得教改成功,就要求一線教師由原來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這也是時代對教師發出的呼喚。這一轉化過程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其實教師從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渠道很多,同行之間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專家的指導,對幼教工作持續不斷的實驗和批判性的反思等。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對教師來講這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前些時候,我園組織教師開展了一次全園性的幼兒園教學觀摩幼兒園活動,我們中班組的教師都能認真準備,積極參與,經過三輪的評選,終於決定由中班組的老師擔任片裡的教研幼兒園活動。通過本次教研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我想:教師如何參與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才能使自己獲得到更好的發展呢?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要明確幼兒園教研幼兒園活動的目的

  教師參與幼兒園的幼兒園教學研究幼兒園活動,首先要明確,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不是讓教師去研究理論,而是倡導教師以自身的教育實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以案例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式,教師通過對自身教育實踐的研究,開發出一個個適合本園特點和幼教資源優勢的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學案例,並提升為符合《綱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斷實現具體教育幼兒園活動和行為與《綱要》的對接,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能力和教育實踐的駕御能力。

  二、做好參與前的準備

  幼兒園教師要通過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這一途徑來實現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就必須認真對待和參與園裡的教研幼兒園活動。做到參與幼兒園活動前有充分的準備。

  1、首先要確定要研究的主題。有明確地幼兒園活動計劃。參與教研幼兒園活動之前要對幼兒園活動內容有所瞭解,對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數。

  2、尋求理論支援。對教育幼兒園活動的設計、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先學會尋求理論支援。學習相關理論後,要嘗試分析問題,並在實踐中進行幼兒園活動設計、實驗,如果實驗效果理想,就要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如果實驗不成功,也要找出問題所在,捋一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並及時地把問題記錄下來,再去尋找理論,再實踐。在這反反覆覆地學習、實踐過程中,要及時捕捉髮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價值的行為,多寫觀察記錄,多思考,或許問題就能解決。自己的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也會得以鍛鍊和提高。

  三、積極參與教研幼兒園活動

  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是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個人的困惑,教師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每個人的發言,看似在幫助他人,其實也是對自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幼兒園活動中,不同思想觀點的相互碰撞,常常會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時還會迸發出奇妙的靈感。這對教師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很有幫助。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這樣的機會,積極、有效地參與其中。

  1、仔細聆聽。首先聽清、聽懂主持人的開場白,這裡面往往包含著很多重要的資訊。再聽教師們的發言。聽聽大家的理解、認識,與自己有何不同,說不定哪位老師的某句話,就能點開自己的“疑點”,使自己產生“頓悟”。同時還要思考誰的觀點更科學,更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問個為什麼,要弄清這樣做的理由、依據是什麼。這樣自己在以後的教育實踐中才能靈活地處理所遇到的相關問題。

  2、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幼兒園活動之中大家的談話還沒有解開自己的疑惑,就要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並積極參與討論。其實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教師們在觀摩、分析、研討甚至在閒聊中獲得一個又一個金點子,得到一個又一個啟示。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就是給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引導教師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同行商討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研幼兒園活動研討會上,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主動與老師們交談,向大家請教,同事之間面對面地討論辨析,你一言我一語使問題越辯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談出來,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對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價值的內隱思想外化和明朗。這樣參與研究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通過真誠地對話與交流,集體的互動,每個人都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再說個人智慧相對於集體智慧而言終究是狹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兒教師無論自己多麼勤奮,倘若缺乏與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專家的指導,都不可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有效發展。

  3、積極投身教育實踐。作為幼兒園教研幼兒園活動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實踐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樣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結果,執教的教師一般也是比較有實踐能力的。教師們要注意看的是:執教教師是怎樣擺脫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與孩子們的興趣和實際經驗結合在一起,來促進孩子們的發展。而且特別要注意觀察幼兒園活動過幼兒園教師如何參與幼兒園的教研幼兒園活動中孩子們的反應,看看這種設計哪些地方有利於促進孩子的發展,還有哪些地方有待調整和改進。在此基礎上自己不妨也設計一個幼兒園活動,並付諸實踐。從自己的實踐中再反思、再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們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幼兒園教學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四、幼兒園活動後的反思實踐

  教師們通過參與幼兒園教研幼兒園活動,更深入地理解了《綱要》的精神、提高了各種能力。觀摩、交流、研討等幼兒園活動傳播了新的教育思想,宣傳了新的教育觀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向教育行為的轉化。但真正要把在教研幼兒園活動中的新觀念、新認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觀念,變成自己的實際的教育幼兒園教學能力,還要靠教師及時地總結。只有適時總結反思、提煉、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使自己從一個平臺躍上另一個更高的平臺。獲得了新觀念、新認識以後,還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中進行持續不斷的實驗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化、最優化。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根據幼兒教育的發展,根據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幼兒獲益、教育質量提升的同時,自己獲得切實有效的發展。另外,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總結能力設計教育幼兒園活動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均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這樣的教研幼兒園活動中,還有專家或骨幹教師的引領,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在研究過程中比較容易地達到研究目的,還能使教師產生一種愉悅的感受。

  教師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專業成長的空間是無限的,成熟是相對的,成長則是絕對的。這需要教師們在長期的教育幼兒園教學實踐中不懈地學習,艱苦的實踐,才能不斷完善,儘快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篇2

  目標: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準備: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若干,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釐米和3釐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過程:一、後面躲著誰***教師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後面會是什麼。再是讓幼兒折對稱圖形***

  二、找朋友***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它們為什麼是朋友,再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讓幼兒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和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材料,找出對稱的圖畫並塗色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對稱的另一半***。

  修改後活動方案:

  目標與上面同。

  準備: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塗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過程: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後面是什麼。三張全出示後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下一頁更多精彩“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