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政治論文

  新課標在收集、整理、描述資訊、創造、儲存、傳遞、交流、發展人類文化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適應新課標,在玩中學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佈與實施,數學教學的任務已轉變為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教學從傳統的集中於數學的內容方面,轉變到數學的過程方面,“懂”數學就意味著會“做”數學,“學”數學就是“做”數學,即“做中學”,“玩中學”。

  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數字化時代,經濟全球化程序急劇加快,現代數學滲透到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它不僅是科學知識,而且是一項普遍適用的技術,在收集、整理、描述資訊、創造、儲存、傳遞、交流、發展人類文化中充當著重要角色。數學教學更重要的一個問題,不再僅是教學內容,而是如何掌握和操作這些內容,重點應放在對教學過程的研究上,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積極的活動,使學生不再把數學作為一堆死板、封閉的事實、步驟來記憶,而應當作為動態的探索性的發展的學科來學習。

  一、開放式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並得到發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這個過程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整合性。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二、營造積極參與氛圍,把遊戲引入課堂。

  數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樑。這樣便能使學生自主地調動出內部的東西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對問題深入地理解。

  成功的教學就是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把他們愛玩的遊戲引入課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

  試想像生動、有趣的遊戲,能不引人入勝嗎?像這樣參與性很強的教學過程,同學們一定會感到學習數學是既輕鬆又愉快,併產生濃厚的求知慾望。

  三、學有價值,“玩”中創新。

  教學時不要把學生死死地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東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儘可能選他們樂於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如給數學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玩數學”。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關鍵怎樣去挖掘這一“潛能”。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考機會,學生就多一些成功的體會。為此,在講“有理數除法”時,採用先練習後講解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嘗試,使學生在嘗試中求新,開闊思路。

  在教學中要隨時注意培養學生“邊看邊想”“邊做邊想”的思維習慣,並要點撥“看”,要看什麼?“想”,要想什麼?這樣會使多數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而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通過嘗試,體驗出法則的意義,使學生在輕鬆自主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不但思維得到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

  四、問題生活化,教學網路化。

  “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很多內容都是以藝術化的形式,再現了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比如我在講授“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節時,可試問同學們校園內四四方方的草坪為什麼總是被踩去四支角?這個理由其時很簡單,因為同學們走路總愛趕捷徑,即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像這樣設計的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判斷,在充滿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此時,思維訓練是那樣的輕鬆自然、那樣的和諧,使數學走進了生活,為生活服務,生活與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

  傳統教學陳舊的教學手段和簡單的教學技術在當今世界的多層次教學、演示教學、實驗教學等現代化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力不從心,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教學情趣盈然、豐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需要。現代教育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在獲取知識時僅依靠聽覺,那麼三小時後能保持70%,三天後僅能保持10%;若僅依靠視覺,則三小時後能保持72%,三天後可保持20%;如果綜合依靠視覺和聽覺,則三小時後可保持85%,三天後可保持資訊量的65%,運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使學習者以互動方式進行學習,有利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和嘗試,對數學物件進行多重表徵,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通過數學實驗激發學生,創新靈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增加課堂資訊密度。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是利用計算機與人“面對面”和人與機“互動性”的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及時反饋矯正。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解決學生群體的學習能力和進度的差異,提高教學效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拓寬了開放式教學新渠道、新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初中生中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數學課堂中,創設競爭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勝爭強心,構建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只有寬鬆的環境,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創新才有可能應運而生。

  新教材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充分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藝術化地創設具體、生動、活潑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寓教於樂,使他們樂於智力探索,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去參與學習,在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下獲得新知。引導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闡明自己的價值觀、態度,激發自己的潛能釋放,健全發展人格。使學生在“做”與“玩”中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 胡炯濤.數學教學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71-72.

  [2] 任志鴻.新課程標準優秀教案[M].海南:南方出版社,2003,46-49.

  [3] 貢永生.精心建構問題,培養創新意識[J].中小學數學,2001***1***:2.

  [4] 馬小為.初中數學應用開放題演練[M].西安:未來出版社,2001,153-157.

  [5] 朱美華.開放題中的新亮點[J].數學大世界,2004,***10***:29-30.

  [6] 蔣成禹.教師案例集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76-18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