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的花語及作用用途

  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為“讚美”,羅馬人視之為智慧、護衛與和平的象徵。所以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的人,都會受贈一頂月桂編成的頭環,而“桂冠詩人”的意象,也正是由這個典故衍生出來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月桂的花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花語

  月桂的花語:蠱惑

  一月九日生日花:月桂

  觀賞價值

  月桂四季常青,樹姿優美,有濃郁香氣,適於在庭院、建築物前栽植,其斑葉者,尤為美觀。住宅前院用作綠牆分隔空間,隱蔽遮擋,效果也好。

  經濟價值

  月桂的葉和果含芳香油,葉含油0.3-0.5%,但亦有高達1-3%,果含油約1% ,芳香油的比重***15°C*** 0.910-0.944,折光率***20°C***1.460-1.477,旋光度一4°40′一21°40主要成分是芳樟醇、丁香酚、香葉醇及按葉油素,用於食品及皁用香精; 葉片可作調味香料或作罐頭矯味劑;種子含植物油約30%,油供工業用。

  月桂的食療及藥用價值

  烹飪價值

  月桂葉香氣濃郁,可以很好地去除肉腥味,法式、地中海和印度風味中少不了它的點綴。作為法式料理的基本香料之一,煮高湯時會加入月桂葉,如羅宋湯、洋蔥湯裡都用月桂葉來提香。在印度菜式中,月桂葉則通常出現在比爾亞尼菜飯裡。泰國咖哩那百轉千回的多層滋味,不歸功於月桂葉、香茅等香料。

  另外,由於月桂葉對鹹、甜的料理都適合,所以它也會被用來製作牛奶布丁或者甜蛋黃奶油。但是雖然月桂葉可以開胃助消化、舒緩緊張,對孕婦或者餵食母乳的媽媽卻並不適合。

  醫藥價值

  桂樹自古就被確認有藥用價值,《說文解字》解釋桂是“百藥之長”。《本草綱目》中引用《本經》的說法,認為桂的藥用價值為:“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桂樹其花具有“生津、闢臭、化痰、治風蟲牙痛、潤髮”等功效。中醫仍然認為桂枝***即桂樹的新干細嫩***有發汗、解除肌表及四肢風寒和溫通經絡的作用,是治療風寒溼痺、關節痠疼的良藥。古人把“芝”稱為“神草”,《搜神記》中把醫家和民間均列為上藥的桂視為仙藥靈藥,神化桂的藥性而稱其為“桂芝”,這充分說明了常吃桂使人長壽的說法並不是隨意說的。桂皮: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

  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於虛寒胃痛。根:祛風溼,散寒。用於風溼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用法用量:花1-4錢。果2-4錢。根2-3兩。

  月桂的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狀,高可達12米,樹皮黑褐色。小枝圓柱形,具縱向細條紋,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

  葉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5-12釐米,寬1.8-3.2釐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細波狀,革質,上面暗綠色,下面稍淡,兩面無毛,羽狀脈,中脈及側脈兩面凸起,側脈每邊10-12條,末端近葉緣處弧形連結,細脈網結,兩面多少明顯,呈蜂窠狀;葉柄長0.7-1釐米,鮮時紫紅色,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腹面具槽。

  花為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1-3個成簇狀或短總狀排列,開花前由4枚互動對生的總苞片所包裹,呈球形;總苞片近圓形,外面無毛,內面被絹毛,總梗長達7毫米,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雄花:每一傘形花序有花5朵;花小,黃綠色,花梗長約2毫米,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4,寬倒卵圓形或近圓形,兩面被貼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輪,第一輪花絲無腺體,一第二、三輪花絲中部有一對無柄的腎形腺體,花葯橢圓形,2室,室內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與花被片互生,花絲頂端有成對無柄的腺體,其間延伸有一披針形舌狀體;子房1室,花柱短,柱頭稍增大,鈍三稜形。果卵珠形,熟時暗紫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